鄧惠文:大姐就是豪氣!不再被當成女人看待時 人生才真正開始

大姐就是豪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睽違四年,精神科醫師也是知名作家鄧惠文,首次書寫中年後變老的意義。在著作《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書中,她做一個安然愛自己的五十歲女子,舒服自信的老着:不必逞強,不必否認,不必演出凍齡戲碼,她欣賞這樣真實的女人,記憶着少女心,更擁有大人美。鄧惠文想說,「很開心我也漸漸成長到堪稱老女人的時候。當女人不再被他人當作女人看待時,女人自己的人生才真正開始。」以下是重點書摘

女子的一生,要經歷幾次稱謂的轉換?身分轉變,就像知了褪殼,蝴蝶羽化。從女孩變成女人、從人妻再成人母,有的是平順的遞嬗,有的卻是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霹靂一聲從小姐變成歐巴桑

我第一次被叫「大姐」時,就是這種感覺。當時我在某家餐廳,服務生遞上飲料後,親切的說:「大姐,妳的綜合果汁好了!」我如遭雷擊,口中酸苦滿溢,哪裡還喝得下。靜靜的與那杯飲料相對,這一天就這樣來了嗎?這麼快就從「小姐」變成「大姐」,人生與我所期待的真是相去甚遠……還好女人年紀愈大愈摳門,不管多難過都會立刻回到現實,既然花了錢怎可讓維他命C氧化,我不能不享受我的飲料。如同嬰兒第一次吸吮奶水,我乖乖的吸吮變成大姐之後的第一杯綜合果汁,味道真是非常「綜合」!

斜睨那服務生,不看還好,看了我不禁羞愧起來。那頂多二十來歲、極可能未滿二十歲的男生若不稱我大姐,到底是要稱我什麼呢?如果他叫我小姐,但同時也叫旁邊那位妙齡少女爲小姐,也實在虧待那少女了。配着那杯果汁,我正式進入了心理更年期。我想我還好,只花了一個下午就度過那最難的開頭。

現在我遇到陌生人時,只要還沒被叫上一聲「阿姨」,心裡都會有個輕快的聲音:「SAFE!」像遊戲過關那樣。不過,靠勢目前臺灣服務業的貼心,短期內我應該不管看起來怎樣,都不容易被叫阿姨。陪母親逛街時,店員也不至於叫她阿姨,最多隻叫大姐。如今的我跟母親出門時,就算是兩枚大姐,不管輩分與我的心情,至少母親對此還滿高興的。

不過,我認爲不能因爲世界變得比較客氣,就不用思考這件事──爲什麼女人被叫「大姐」不能更開心呢?謝金燕傳唱大街小巷的〈姐姐〉,氣魄十足的展現「有歲」的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姐」領風騷數百年,鼓舞了多少意志消沉的大姐!

女性老爲稱謂糾結,從男性對應的名詞比對,便見蹊蹺。以前我在工作上不管遇見任何年齡的男性,例如廠商、攝影師、維修人員,我都會跟着大家稱一聲大哥,這聲「大哥」是禮貌,男性聽到之後,都會立刻變得柔和可親,願意不辭辛勞的幫忙,從沒遇過男人被叫大哥會難受的。

變成中年婦女之後,遇到的男性之中,比我年輕的比率愈來愈高,我有了新的困擾──如果叫人家大哥,我是自以爲年輕嗎?會不會造成雙方的難堪呢?偷偷實驗的結果,我發現就算是叫年輕男性大哥,他們也甘之如飴。男人對於「大哥」這稱謂,聽到的是仰賴,是肯定,是撒嬌。當然,被歐巴桑撒嬌一點都不有趣,可是前兩個元素仍然管用

基於男女的常規,我知道不管自己多老,都不宜叫男人「小弟」。女性很習慣年長男性喚爲「小妹」或「妹妹」,若發音爲「美眉」,更是悅耳,可是女性很難稱呼任何男性「小弟」或「底迪」而不被認爲失禮。後來我發現另一個好用的名詞,那就是「小哥」。

於是,確定對方比我大的,統稱大哥;確定對方比我小很多,就稱小哥;年齡模糊難辨的,都是「帥哥」。與男性相處,謹記這三「哥」原則,再配合潮流的用語微調,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

總之,男人高興被看大,女性卻願意被叫小,就算年紀相仿,也寧可被稱「妹」而非「姐」。這種微妙的心態,不僅出自「年輕是女人最大的資產」的價值觀,也流露了女性在與男性相對時,縮小自我,收斂聲勢,務以可愛無害爲上綱的習慣。

許多女性相信在男性面前應該裝不懂、裝弱、裝小,換取呵護或不被攻擊的安全位置。「與其暢言暢行,被譏爲強勢,或陷入『妳很行誰要幫妳』的勞碌命,還不如『不會』、『不能』和『不敢』。」朋友告訴我,根據這種言論寫成的書,許多都賣得很好。然而,女人真的要繼續這樣嗎?

(摘自鄧惠文《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鄧惠文

如果按照正規的資歷介紹,她是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作家、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她參與戲劇演出和製作,還有一張舞踊的師範證照。私下她視自己爲一種譯者與橋樑,爲不同的對象譯解深層心理。這種譯解有時需要用語言文字,有時是戲劇或舞蹈,更多時候是無法形容的,心的靠近感。

從小唯一感興趣的一件事就是愛。愛很美麗但總讓人挫折困惑,爲了能一直愛下去,不得不努力瞭解自己與他人,結果變成了志業。她與治療室講堂上、生活中的有緣人們共修療愈,並持續書寫分享這些探索,目前已出版十二本書和兩本繪本

她常描繪女性的感受和思考,因爲「這世界總是割裂女人的角色和自我」,女人活在「是這樣,就不可能那樣」,「要這樣,就沒有那樣」的掙扎中。從年輕女孩的迷惘、人妻人母的蛻變,一路寫來,這次看她如何撫觸熟年心境,爲讀者再次展現,人與人之間,必有情,纔有理。明晰的看清心理,不是爲了超脫,而是爲了承載人情的濃重。唯有心靈能不蒼老,永遠爲愛溫柔細語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

曾任臺大醫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於英國榮格分析心理學會、塔維史托克中心伴侶關係研究中心、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等,進修榮格分析、精神分析與婚姻治療。

著作:

《媽媽變成鴨》、《我不想說對不起》、《婚內失戀》、《愛情童話》、《不夠好也可以》、《有你,更能做自己》、《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別來無恙》、《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寫給妳的愛情牀邊故事》、《解開愛情的鈕釦》。

Podcast:〈鄧惠文 不想說〉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