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安上路 國人食米安全有保障

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在田間抽檢,進行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量檢驗檢測。(圖/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稻米國人重要糧食,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爲提升生產消費者安全,每年辦理安全用藥宣導會,從田間生產源頭,積極加強宣導農民安全用藥觀念規劃執行「建立稻米生產安全管理體系計劃」,建置從田間到餐桌的稻米安全生產體系,讓消費者吃的更爲安心健康。

農委會農糧署輔導我國糧食自給及肩負廣大農友收益,除生產健康、高品質稻米,建構友善自然環境的生產方式,期能強化國產稻米內外銷競爭力外,更重視食米安全,106年度農糧署南區分署全年共檢測964件,合格件數940件,合格率爲97.51%。

南區分署說明建立稻米生產安全體系計劃,是透過抽樣稻米,進行重金屬含量及農藥殘留量檢驗檢測。抽檢樣本爲當年度各期作田間生產水稻公糧繳交留樣稻穀、公糧進倉存放稻穀及糧食業者自營稻穀,4大範圍進行隨機取樣抽檢。107年度全臺亦規劃抽檢3000件,分別爲田間抽檢100件,經收留樣抽檢2100件,進倉抽檢700件,糧食業者自行食米抽檢100件。

農糧署南區分署指出,每年層層把關的抽檢分析,藉由稻米安全無縫接軌的制度推動,針對不合格農戶個別追蹤輔導及用藥安全教育,不合格稻穀均予以個別管控,阻絕不合格稻穀進入公糧倉庫,或透過市售稻穀流入市面,並於次期作持續追蹤農戶用藥情形,再一次抽樣檢驗,期確保國產稻米衛生安全。

農糧署南區分署強調,水稻爲臺灣最主要之農作物,具有糧食安全、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生態保育及文化傳承等多項功能,亦兼顧「生產、生態、生活」之三生產。持續加強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及產業之永續發展,強化國產稻米質優、安全之特色,保障國人稻米飲食安全,取得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同及支持,奠定臺灣稻米產業永續經營基礎,才能達到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目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