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農業 保障糧食安全
吉林是農業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農業寄予厚望,要求吉林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
吉林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努力爲國家多產糧、產好糧。10年來,吉林省糧食產量連續跨上700億斤、800億斤臺階,2021年達到807.84億斤,增長率居全國前十大產糧省份第一位,總產量居全國第五位。當前,吉林省正瞄準打造“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等三個萬億元級產業目標,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保護黑土地“藏糧於地”
9月初,位於吉林省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的“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長春示範區,田裡的玉米棒顆粒飽滿,已近成熟。玉米地裡,仍可看到一些散落的尚未完全腐爛的上一季秸稈碎段。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安基地負責人陳學文告訴記者,這片示範區農田是中科院與吉林省的合作項目,採用的是保護性耕作模式,以秸稈覆蓋還田少免耕、秸稈覆混還田耕作、輪耕輪作技術爲核心,協同新型肥料高效精準施用、綠色生防技術,以實現節肥增效、培肥土壤等黑土地保護目標。
2021年3月,吉林省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啓動建設3個萬畝核心示範基地和30個輻射示範點,並制定了黑土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覈辦法等。
黑土地對於吉林省糧食增產意義重大。數據顯示,吉林省黑土地耕地面積9811.01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面積87%。其中,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7202.4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面積64%,貢獻了全省80%左右的糧食產量。不過,由於耕作方式不科學,加上風蝕、水蝕等原因,前些年個別地方出現黑土層變薄、肥力變瘦、土壤變硬等問題,保護黑土地迫在眉睫。
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表示,爲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吉林省把7月22日設立爲“黑土地保護日”,並打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率先啓動建設東北平原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農業現代化“十大工程”,保護性耕作面積居全國之首、五年增長4.8倍,農機化率達到9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吉林省還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在全國率先出臺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持續舉辦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研究探索新路徑新辦法。
此外,吉林省還組織開展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土壤養分調控、深翻深鬆、坡耕地治理等綜合治理保護工作,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的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全力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到實處。
據悉,今年吉林省繼續推廣“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擴大到3283萬畝,居全國第一位;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和建設項目230萬畝。力爭到2025年,典型黑土地保護面積達到3000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達到4000萬畝。
農業現代化“藏糧於技”
中秋時節,吉林省大安市海坨鄉互助村的鹽鹼地土壤改良試驗示範基地,水稻已經泛黃,不久就可以開鐮收穫。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鹽鹼地,而今在有關科研機構土壤改良技術的支撐下,已成爲豐產田。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鹽鹼地較多,多年來,這些鹽鹼地幾乎收不了糧食。隨着吉林省“河湖連通”工程的推進,特別是開展鹽鹼地改良治理,曾經的不毛之地正走向草茂糧豐,成爲吉林省2030年實現“千億斤糧食”工程目標的重要依託。
吉林省省長韓俊介紹,爲了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吉林省謀劃提出了“千億斤糧食”工程,具體實施良田建設、鹽鹼地綜合利用、種業振興等“八大工程”,力爭到2030年糧食產量突破1000億斤。
當前,吉林省正以產糧大縣爲依託、重大工程爲抓手、農業科技爲支撐,以“良田、良種、良機、良法”促生產,加快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在良田方面,吉林省率先謀劃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300萬畝;在良種方面,支持現代種業創新發展,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100%;在良機方面,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推動糧食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在良法方面,主推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覆蓋。
走進梨樹縣八里廟村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院,一臺臺現代化農機具整齊排列,頗爲氣派。該合作社理事長盧偉介紹,社裡各類農機具已有60臺套,覆蓋耕、種、防、收各環節,“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種田好幫手,農業科技助力糧食豐收作用太大了”。
近年來,吉林省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敞開、普惠”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目前,全省各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萬個,其中農機合作社有6300多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位居糧食主產省第二位。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有關研究表明,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在45%以上。近年來,吉林省突出抓好糧種培育工作。在公主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吉林省鴻翔農業集團公主嶺市鴻翔種子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偉告訴記者,公司今年4月份在此投資4.5億元,開工建設4條果穗烘乾線,年加工能力1億斤以上,預計10月中旬啓用制種。目前,該公司自有生產基地3家,與全國11家制種企業合作,年制種8000萬斤以上,年銷售額達11億元,銷售範圍覆蓋26個玉米主產省。
截至目前,吉林省持有效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業企業有320餘家,其中,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有7家。這些企業主要在公主嶺、洮南等地以及省外的新疆、甘肅等地制種,年制種面積穩定在40萬畝左右,年玉米制種約2.7億斤、年水稻制種約0.6億斤、年大豆制種約0.4億斤,能滿足全省主要農作物種植需求。
“農頭工尾”做足增值文章
在保障原糧調出量、商品率的基礎上,吉林省近年來積極發力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增值文章。
鮮食玉米是吉林省近些年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富民產業。在吉林省公主嶺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穗穗新鮮玉米棒經過切割、清洗、塑裝、蒸煮等程序,變成真空包裝的鮮食玉米銷往世界各地。
數據顯示,2021年吉林省鮮食玉米總產值達到32億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該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是當地相關部門一系列的努力——借鑑“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經驗,吉林省突出品牌引領,強化措施保障,加快構建鮮食玉米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依託省內玉米種子繁育技術優勢,近年來大力培育鮮食玉米優質品種,市場表現良好;在去年發佈吉林鮮食玉米團體標準之後,吉林省今年出臺了吉林鮮食玉米全產業鏈團體標準……
除了鮮食,吉林省的玉米還被當地一些加工企業做成食用玉米澱粉、葡萄糖漿、麥芽糊精、玉米蛋白粉、玉米原油等產品,有力增加了附加值。即便是玉米秸稈,在吉林省也越來越開發出其應有的經濟價值。
走進長春皓月集團沃金黑牛養殖示範基地,一幢幢標準化牛舍通透敞亮、整潔有序,喂料機、消毒機、按摩機等設施一應俱全。這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畜牧業民生保供企業,已構建起以良種繁育及肉牛養殖、反芻飼料、食品加工、生物大健康、製革、有機肥六大產業爲核心的肉牛全產業鏈,年加工肉牛100萬頭。
皓月集團行政綜合部外事主管徐銳告訴記者,集團養牛一年消化玉米秸稈750萬噸,已成爲吉林省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的重要力量。而且,皓月還努力通過精深加工將一頭牛“吃幹榨淨”,開發牛類生化產品、保健品、皮革產品等,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目前,吉林省已形成“四個蹄子”追趕“四個輪子”廣泛共識。去年,全省肉牛飼養量580.7萬頭,同比增長10.8%,創歷史最好水平。
農業大省擁有無限田園風光,這也是一筆寶貴的文旅資源。在通化市西江鎮太平村,貢米文化園裡稻海揚波、風光旖旎,稻田裡建設的2400米棧道層疊交錯,站在中央觀景臺可將這片稻田風景和遠處青山一覽無餘。這裡不僅成爲附近鄉鎮的一道風景,還成爲通化市知名遊覽區,帶動了當地精品大米、稻田鴨等銷售。
從食品到工業原料、從動物飼料到醫療保健用品,從田園風光到旅遊風景區,吉林省糧食產業在不斷提升附加值的同時,也促進了全省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