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海和平穩定受全球關注
(新華社)
近期有關臺海和平穩定議題不僅爲美日所關注,並納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元首峰會的聯合聲明;尤有甚者,遠在歐洲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在歐洲理事會議員大會上也表示,人類從戰爭、納粹和大屠殺學到教訓所成立的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近年備受質疑,這樣的趨勢如果持續下去,認爲沒必要用外交手段來解決爭端,強硬的言論就會出現,接着很快就是挑釁的行動,「看看南海和臺灣現在發生的事,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
此刻臺灣的安全或臺海穩定的重要性,被美、日、澳、德等重要國家共同關切,使得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與被關注度自去年疫情以來始終維持在相對高檔。這從外交層面來說,固然有一定的積極政治意涵存在,否則對岸的北京當局大可不必對此激烈反應。但如從安全層面而言,此或顯示相關國家在面對中國大陸持續發展與崛起的背景下,對於當前兩岸官方聯繫接觸的中斷,對於共機持續擾臺甚至不時升高編隊規模及組成,乃至中美包括航母艦隊在內的海空兵力近期在臺海及南海周邊所進行的集結活動及武力展示所表達出的高度擔憂。
然而,不論是臺灣位居日本海上生命線的重要樞紐,抑或臺海和平穩定對於日本安全的重要性,理應爲亞太戰略社羣的基本共識,甚至是常識,按理不需藉由相關聲明或文件,或藉由強調這是經歷過去半個世紀,也就是繼1969年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與美國總統尼克森會面以來,兩國元首聯合聲明再次觸及,同時也是從1972年中日建交以來的首次等論點來加以證明。
儘管有關臺灣對日本的安全,乃至存立具有相當重要性的認知,理應爲相關國家的政治家及戰略家所應具備的基本常識,乃至戰略素養,但如今,日本政界不論是從以往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抑或是重新加以認識此一地緣戰略的嚴肅現實,這對於今後臺日關係的長遠發展未嘗不具一定的積極意義。
以往由於來自對岸的軍事威脅,臺灣朝野對於日本及美日安保體制或存有ㄧ些主觀的期待,希望一旦臺灣遭受解放軍攻擊時,能夠及時獲得來自美國及日本的軍事援助,乃至採取協防行動,以抵抗對岸的侵略,也就是在安全上形成一種臺灣有求於日本的心理狀態。或再加上自日本殖民時期乃至戰後以來,臺日雙方所形成之社會文化與經貿連結,以及對來自對岸的威脅打壓,與黨國戒嚴體制的反感與拒斥等各種複雜因素作用下,使得臺灣社會不僅親美,也相當程度的親日,形成一種與戰後去殖民化的韓日關係相當不同的特殊情況。
然而,臺灣親日,臺灣對日本的安全相當重要,但是否贏得日方的相對尊重,乃至雙方政府間的交往是否真正處於平等尊嚴或免於矮化的狀態?且不論過去日本政府如何對待臺灣漁民及在漁權議題上的強硬立場,對於臺灣有意爭取參與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日本政府迄今仍以臺灣政府須先牴觸民意,開放民衆有強烈疑慮的相關地區食品進口爲由卡關,這不僅與美日在戰略上需要爭取臺灣相牴觸,對於當年臺灣對311震災的熱烈應援更是形成矛盾的對比與反差。
當然,臺灣的安全與臺海的和平穩定,不僅對美日等國或全球產經活動很重要,對於兩岸雙方更是如此。ㄧ旦臺海戰爭爆發,臺灣全島與大陸東南沿海精華區均將淪爲主要戰場,參戰各方要付出的傷亡與代價將難以估計,恐非以往兵推所曾全盤算盡。
而預防戰爭,除了耗費巨資整軍經武以建構嚇阻能力外,更應積極思考如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共商共建積極和平的未來,避免觸發潛藏核戰風險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兩岸政府共同的責任,也是對當代全球人類安全及減少碳排最偉大的貢獻。(作者爲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