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海底的一座山脈,面積超1600萬km²,長度是安第斯山脈的2倍

提到山脈,我想,大多數人可能再熟悉不過了,畢竟再怎麼說,我們都屬於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而山脈,則堪稱陸地上最常見的景觀之一。

全球山脈分佈

放眼全球範圍,絕大多數的山脈都集中在兩個地方:

一個是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主要包括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脈、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亞歐邊界處的高加索山脈以及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等等;

另一個,則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包括北美洲的落基山脈、海岸山脈,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等等;

兩大山系分佈

另外,個人覺得東非大裂谷沿線也是山地高原比較集中的區域,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單獨存在的山脈,比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同樣是亞歐分界線的烏拉爾山脈、澳洲大陸東部的大分水嶺以及北美洲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等等。

東非大裂谷沿線也分佈着大量的山地高原

這些山脈大多山體高大險峻,氣勢雄渾磅礴,動輒就延綿長達數千公里,海拔高度也達到數千米以上;

當中的一些,比如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超過7000米,最高峰高達8848米,甚至成爲大多數人難以攀登的“禁區”。

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在遼闊的海洋中其實也分佈着大量的山脈,它們分佈於各大洋海底,大部分山體都被數千米深的海水淹沒,又被稱爲海底山脈;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海洋麪積遠比陸地更大,前者面積高達3.61億平方公里,佔地表總面積的71%,而後者面積約1.48億平方公里,佔比爲29%;

全球海底山脈分佈

這也意味着,海底山脈的“規模”,很可能也遠遠超過陸地山脈。

陸地上的山脈,比如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乃至天山、崑崙山等,已經帶給我們相當多的震撼了,在此不用多贅述;

那麼,因深處大洋海底而罕爲人知的海底山脈,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呢?

大西洋中脊

接下來,我們通過海底山脈中的“傑出代表”大西洋中脊來了解一下:

顧名思義,大西洋中脊,就是位於大西洋海底的一條山脈,作爲世界四大洋之一,大西洋麪積高達9615.5萬平方公里,佔到地球表面積的近20%,是僅次於太平洋的世界第二大海洋,海水平均深度達到3627米;

大西洋地圖

而位於這麼一片大洋海底的大西洋中脊,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第一,大西洋中脊長度超過1.6萬公里,是陸地上最長的安第斯山脈的近2倍。

由於大西洋本身就是南北狹長,大西洋中脊在南北方向上的長度也相當驚人,其北端位於冰島附近,距離北極只有300公里左右,呈“S”狀自北向南延綿,一直到達南極大陸邊緣處的布維島,長度居然超過了1.6萬公里;

大西洋中脊北端位於冰島附近

這是個什麼概念?

1.上面提到的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山脈裡,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以及烏拉爾山脈等,其實都算是陸地上規模較大的山脈了,但它們的長度幾乎都在2500公里左右,不到大西洋中脊的1/6。

部分山脈長度排名

2.我們通常所認知的世界最長山脈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但其長度也只有8900公里,相當於大西洋中脊的1/2多一點;

大西洋中脊與安第斯山脈對比

即使把安第斯山脈跟北美洲西部的衆多山地看做一個整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迪勒拉山系,其長度也才1.5萬公里左右,還是要比大西洋中脊短。

3.即使把範圍擴大到地球本身,作爲一個球體,地球的周長約40000公里,而大西洋中脊1.6萬公里的長度,也佔到了地球周長的40%,相當於南北方向上繞了地球小半圈啊!

南北方向上,大西洋中脊縱貫了整個大西洋

所以,我們在說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時,爲了表述準確,最好再加個限定詞,陸地上;

因爲還有更長的海底山脈喲!

第二,大西洋中脊的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澳洲大陸的2倍以上。

陸地上的山脈,大多形狀狹長,長度雖然可能達到數千公里,但寬度基本上都不到500公里,比如喜馬拉雅山脈,寬度在200-350公里之間,烏拉爾山脈的寬度更是隻有40-150公里,陸地上最長山脈安第斯山脈,平均寬度也只有約300公里,最寬處也才750公里;

安第斯山脈

而大西洋中脊呢?

不僅長度上遠遠超過這些陸地山脈,寬度上也讓它們望塵莫及,據測量,其平均寬度達到1000-1300公里,幾乎相當於陸地山脈寬度的5倍左右。

大西洋中脊部分區域非常寬

並且不止如此!

通過大西洋中脊的長寬,我們也能大概算出它的面積,即使以平均寬度1000公里爲標準,大西洋中脊的面積也能達到1600萬平方公里;

要知道,地球上的幾塊大陸裡,最小的澳洲大陸面積只有769萬平方公里,居然還不到大西洋中脊面積的1/2,另外一個,南極洲面積雖然達到1400萬平方公里,但除掉冰層後,南極大陸的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也只相當於大西洋中脊的77%;

南極大陸與澳洲大陸對比

一座山脈而已,面積居然比一塊真正的大陸還大,海底山脈的“規模”之龐大,由此可見一番,如果全部露出海平面,完全可以當作一塊新大陸。

第三,大西洋中脊的高度同樣不可小覷,最高點落差能達到6000米,高出海平面2300米以上。

相比長度、寬度對陸地山脈的輕易碾壓,大西洋中脊的高度並沒有明顯優勢,甚至稍有遜色,大部分區域高度只有2000-3000米;

海底山脈示意圖

前面也提到,大西洋平均水深達到3627米,這意味着大西洋中脊的山脊,幾乎都在600-1600米以下的海水深處;

相比之下,陸地山脈中,喜馬拉雅山脈的平均海拔超過了7000米,崑崙山脈的平均海拔在5500-6000米之間,天山山脈平均海拔約5000米,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也有3600米,似乎在高度上都更出色一些。

上圖是喜馬拉雅山脈,下圖是世界十大最高峰

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由於海地山脈幾乎都位於數千米深的海水下,需要承受的海水壓力是非常驚人的;

另一方面,大洋地殼也比大陸地殼更薄;

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導致大多數海底山脈的山體都是“橫向發展”,在縱向的高度上反而比較一般。

但凡事總有例外,大西洋中脊的某些區域,依舊擁有不遜色於陸地山脈的高度;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

很多島嶼都是海底山脈露出海平面的部分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大西洋中的很多島嶼,比如北部的冰島、中北部的亞速爾羣島等,實際上都是大西洋中脊露出海平面的部分;

這其中,冰島的第一高峰華納達爾斯赫努克山,海拔達到2119米,而亞速爾羣島的第一高峰陂科峰,海拔更是高達2321米;

冰島地圖

別的不說,哪怕是我們只以大西洋的平均水深3627米來計算,也很容易得出,大西洋中脊的最高點也即陂科峰,其整體高差可以達到5948米,這在陸地山脈裡已經屬於相當了不起的高度了;

更何況,大西洋海底海盆衆多,一些區域動輒水深超過5000米,大西洋中脊那些露出海平面的部分,高差可能更大。

喜馬拉雅山脈及青藏高原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對大西洋中脊的整體輪廓有一個大概印象了吧?

想象一下,一條長度超過1.6萬公里、平均寬度達到1000-1300公里、最高點可以達到6000米的龐大山脈,如果出現在陸地上,會是一種怎樣的震撼場景?

最起碼,一塊名副其實的新大陸估計是沒跑了。

海底各種地形

最後,咱們再解決兩個問題:

1.大西洋中脊是如何形成的?

2.大西洋中脊是怎麼被發現的?

關於第一個問題,大西洋中脊如何形成?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無論陸地上的還是海底的,它們的形成幾乎都跟地殼運動有關。

地球板塊分佈

我們都知道,地球表面可以分爲好幾個板塊,比如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等等;

這些板塊之間的運動可以分爲兩種:

一種是相向運動,也就是所謂的板塊消亡地帶,導致不同板塊的地殼受到擠壓變形甚至斷裂,向上擡升的地殼就會形成山地高原,比如我國的青藏高原以及喜馬拉雅山脈等,就是因爲歐亞板塊被印度洋板塊擠壓擡升;

各個板塊運動方向

向下俯衝的地殼則會形成海溝,比如日本海溝,就是太平洋板塊向下俯衝進入歐亞板塊下面形成的,而歐亞板塊被擠壓擡升後就形成了日本列島。

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擠壓形成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另一種,是相背運動,相鄰的不同板塊互相遠離,這就屬於板塊生長地帶,地殼也會受到拉扯並撕裂,一方面在斷裂區域形成裂谷,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地下岩漿噴出堆積,形成山地高原;

東非大裂谷屬於板塊分離地帶

這種情況,在陸地上的典型代表就是東非大裂谷,其沿線的山地高原,大多也是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卻堆積後形成;

如果發生在海底,就會形成像大西洋中脊這樣的海底山脈。

大洋中脊的形成

明白了大西洋中脊形成的原因,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以下幾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了:

1.大西洋中脊,實際上就處於美洲板塊與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的接壤區域,前者與後兩者的相背運動,是大西洋以及大西洋中脊形成的關鍵原因;

大西洋中脊附近的地殼年齡非常年輕,說明還在快速成長

而這也導致,即使在今天,由於板塊分離和岩漿的不斷涌出,大西洋中脊還在以每年5-10釐米的速度朝着東西方向成長,由此也造成整個大西洋也在以每年4釐米的速度擴張;

換句話說,就是南北美洲跟歐洲、非洲的距離正變得越來越遠。

地熱形成的溫泉

2.大西洋中脊露出海平面的部分,比如冰島、亞速爾羣島等,實際上都處於板塊生長地帶,地殼活動非常頻繁,地熱資源豐富;

冰島的辛格韋利國家公園

在冰島上就分佈着多達100多座火山以及數量衆多的溫泉,島上的辛格韋利國家公園,還分佈着板塊擴張形成的地表裂縫,兩側高差明顯,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

而在亞速爾羣島上,至今仍然有着利用地熱做飯的習俗。

用地熱做飯

第二個問題,大西洋中脊位於數千米深的海底,那麼它是如何被發現的?

我查了一下資料,人類發現並認知大西洋中脊,大概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1.美國著名海洋學家馬修·方丹·莫里,一生致力於海洋研究,他曾提出過兩個很有名的論點,一個是大洋中有河流,這就是今天的洋流;

美國海洋學家莫里

另一個,就是首次推測出大西洋的海底可能有山脈;

1850年,莫里繪製了一幅大西洋的海水深度分佈圖,指出大西洋中部比較淺,東西兩側則更深,認爲大西洋海底可能存在一座山脈。

莫里繪製的大西洋海牀圖

2.莫里繪製大西洋海牀圖20多年後的1872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爲跨大西洋電纜的鋪設選擇合適位置時,也有了類似發現;

這是人類第一次驗證到大西洋中脊的真正存在。

3.雖然上面兩人都發現了大西洋中脊,但這座山脈畢竟位於海底,受限於當時的技術,他們很難對大西洋中脊做出全面的探測;

聲吶工作原理

直到聲吶被髮明出來後,人類終於有了窺探大洋海底的手段;

1925年,德國化學家佛裡茨·哈勃駕駛“流星號”考察船,利用聲吶對大西洋不同海域進行了數萬次探測,最終確認,在大西洋中部,分佈着一條海底山脈,並確定這條海底山脈、也即大西洋中脊的走向和大致輪廓。

大西洋中脊輪廓

4.大洋中脊的發現;

接下來的幾年裡,“流星號”考察船在對南大西洋進行考察意外發現, 這條大西洋海底山脈居然繞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一直延伸到了印度洋;

大西洋中脊與印度洋海底山脈相連

隨後數十年,印度洋、太平洋的海底山脈也相繼被發現,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家已經明確,每個大洋的海底都分佈着山脈,它們彼此相連,組成了一個幾乎環繞地球的巨大山系,被稱爲大洋中脊。

在今天,科學家已經探明,大洋中脊的總長度達到4萬公里,是地球上真正的最長山脈,長1.6萬公里的大西洋中脊,其實也是大洋中脊的一部分。

各大洋海底山脈彼此相連

那麼,你能想象,這條總長4萬公里的海底山脈,如果放到陸地上,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