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陸資案 仍有帳戶待查

大同陸資案還沒查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5日透露:「還有幾個帳戶還繼續往前推」,需要跨境監理合作,才能確定這些帳戶背後是不是陸資,但在查證確認前,這些帳戶就是合法外資。即不影響10月21日大同股東臨時會的舉行。

同時黃天牧證實,12日金管會宣佈查到的5.87%大同陸資,即是匯豐銀行託管的ING亞洲私人銀行,這帳戶背後的陸資有自然人、也有公司,但與外界指稱的鄭文逸龍峰都「無關」。

黃天牧表示,這次查獲的大同陸資,是透過跨境監理機關共同合作,逐步、逐層「抽絲剝繭」,從開戶者身份資金來源、資金提供者等,最終才確認陸資身分歷時至少五個月。

而今年初大同有各式檢舉案,只要檢舉是陸資,黃天牧說金管會就必須去追查,有些帳戶「已看起來是沒什麼問題」,但還有幾個仍在進行跨境查覈,但不代表最後一定是陸資,主要是金流及最終受益人不是在臺灣,很多都要一層一層去推進查覈,需要時間

外界要求金管會要檢討法規,強化外資申報最終受益人及相關管制,以防堵陸資藉外資身分來臺投資。黃天牧對此表示,FINI(外資)管道在20幾年前就已經完全鬆綁,因爲要鼓勵外資投資臺股,前二年因爲大同陸資案證期局已作了一些改進,包括要求保管銀行要出具有沒有陸資等聲明,但這些保管銀行最終也沒有能力權力,去確認最終受益人是不是陸資。

黃天牧強調,在強化防堵陸資與鼓勵外資來臺投資上,可能需要調和一下,若過度要求保管銀行有過多的責任,其實會影響保銀扮演的角色,及外資來臺投資的意願,「大部分外資進來都是合法的」,若因少數個案就將外資來臺程序弄得很瑣碎,增加外資成本,反而會影響外資進來臺灣市場意願,這部分必須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