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幣圈”一夜暴富神話

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公告》(下稱《公告》)。《公告》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會員單位不得用虛擬貨幣爲產品服務定價,不得承保與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範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爲客戶提供其他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服務。

《公告》發出後,迅速顯示出監管成效。5月19日,比特幣盤中暴跌30%,最低觸及30500美元/枚,就在不久之前,比特幣纔剛剛達到64838美元的高點。與比特幣走勢相仿,以太坊、狗狗幣、SHIB等熱門虛擬貨幣也暴跌40%以上。

儘管早在數年之前,我國就明確表示將對虛擬貨幣嚴格管控,但是,與此有關投資潮流一直“暗流涌動”。今年上半年,“幣圈”的表現,幾乎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特別是前段時間被炒得火熱的狗狗幣,以及與此類似的的柴犬幣(SHIB),年內漲幅一度超過百倍。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金融領域重點工作。會議要求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強化平臺企業金融活動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爲,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與此前歷次監管相比,這輪監管無疑要嚴格得多,而這也是該領域監管不斷“升級”的趨勢延續。

2013年,國家將比特幣定義爲一種特殊的虛擬商品,當時,政策並不禁止一般人交易比特幣,只是提醒投資者注意其中風險。2014年,央行認識到比特幣的投機性,開始嚴控比特幣交易,封停了部分參與比特幣交易的賬戶,而此時比特幣已經有過一次瘋狂。2017年,在比特幣的帶領下,不少人發現了虛擬貨幣的商機,通過“ICO”大肆圈錢,規避監管,非法集資,很快引來央行等七部委的叫停,同年,虛擬貨幣的發行在國內正式被取締,比特幣也結束了國內交易。2018年,有關部門嚴禁機構“炒幣”,今年,有關部門又開始對虛擬貨幣“挖礦”加以打擊,體現出了有關部門管控技術與管控決心的同步推進。

不難看出,歷年歷次的監管,都是有關部門針對虛擬貨幣領域新暴露出的風險情況做出的反應。今年,有關部門特別關注“挖礦”行業,反映出了大量耗電的“礦場”對國民經濟的潛在影響。在政策影響下,國內大部分“礦場”可能會選擇出海,同時,嚴打交易也將有效限制資金的出入通道,有效規制金融風險。

“幣圈”一直以來的投資理念就是“共識”,一開始,這指的是對區塊鏈技術、分佈式技術的共識,但卻逐漸蛻變成了對“暴富”的共識。如果說前兩年持有比特幣的人,更多是真正相信比特幣的技術價值,那麼今天,在技術層面“一文不值”,甚至本來就是爲了諷刺虛擬貨幣而生的狗狗幣也能瘋狂大漲,只能說明“暴富共識”和“博傻心態”徹底佔據了“幣圈”。在投機者的帶動下,曾經的價值投資者紛紛加入“炒幣”的行列,由此形成的風險令人無法視而不見,在嚴防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當下,如此大規模的虛擬幣交易理應受到監管層的注意。

作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