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鳳梨也滯銷爲何還採購臺灣的?陸媒:品質好貴一點也OK

臺東縣長黃健庭前往福建推銷鳳梨。(圖/臺東縣政府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廣東省徐聞縣有「菠蘿之鄉」的外號,中國大陸市場上三分之一的菠蘿(鳳梨)都出自於此,但今年徐聞菠蘿滯銷,價格每斤1元(人民幣)跌至2毛仍沒人要買。令一方面,臺灣的鳳梨也大量滯銷,臺東縣長黃健庭月初赴陸參加海峽論壇,向福建省臺辦推銷了臺東鳳梨,聲稱拿下了500噸訂單。兩件事情一比,不少大陸網友好奇提問,「徐聞就有菠蘿了,爲什麼還要採購臺灣的鳳梨?」

陸媒觀察者網》上「濱哥哥」的評論《大陸菠蘿滯銷,爲什麼還會買臺灣鳳梨?》指出,「菠蘿」跟「鳳梨」在生物學上是同一個東西,但是,在市場上,兩者銷售卻有不同的地方,「最主要的區別是,菠蘿有刺眼,削皮後還需要將刺眼挖掉,同時由於某種酶含量高,需要蘸鹽水否則舌頭會麻。而鳳梨卻沒有刺眼也不會麻,甜度根據品種不同會更甜。」這就導致了兩者在市場銷售的時候,不僅會分開銷售,同時價格也不一樣,鳳梨一般比較高,市場上也習慣將臺灣品種的菠蘿稱爲鳳梨。

▼臺東鳳梨滯銷,被棄置在果園內。(圖/臺東縣政府)

評論提到,徐聞縣的菠蘿面積大約32萬畝,其中的菠蘿品種95%以上都是「巴釐品種」,這種品種的菠蘿是上世紀20年代引進種植的,至今都快100年了,也未經過改良,從而導致這種菠蘿的種植方式便是種下後靠天吃飯,在品質上比不過其他的品種。

徐聞縣大部分的菠蘿價格都跌到1元以下,還出現了許多「爛在田裡」的新聞;但同樣是在徐聞,「紅星農場」的菠蘿卻一直能將價格保持在2.5元以上。評論中進一步分析,紅星農場的鳳梨品種是「臺農17號」,是農場考察臺灣後,在兩年前引進的優良品種,「不光是引進品種,還升級了種植方式,安裝噴灌設施,起壟後覆地膜種植,用有機肥,採取水肥一體化種植保證了該品種的菠蘿質量。因此該品種的菠蘿能達到每畝8000多元的利潤。」

東森購物公益義賣鳳梨。(圖/記者洪菱鞠攝)

評論中表示,徐聞的其他農民並不是不知道「臺農17號」「金菠蘿」等品種,而是各種原因導致他們望而卻步。比如投入大,新品種每畝需要多投入三四千塊錢;有虧本的可能性;種植方式更精細化,更「麻煩」等等,這都是挑戰。因此導致種植的數量並不高,從而也導致了三年兩次滯銷的問題

評論中指出,隨着民衆生活需求在不斷提高,對菠蘿的品質需求也有了新的需求,「對於菠蘿的消費,即便是貴一點,但是品質好的話則無所謂。這也就是爲什麼同樣在徐聞,『巴釐品種』的菠蘿會滯銷,而『臺農17號』則暢銷無虞甚至供不應求,因爲大家對品質的要求提高了。」

▼臺灣「蜜糖鳳梨」進軍上海精品超市 。(圖/記者周怡德攝)

評論中還說,隨着需求的提升,不只臺灣的菠蘿,菲律賓也開始大舉進攻大陸消費市場;去年開始,哥斯大黎加暢銷歐美的菠蘿品種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產品的升級換代與多樣化消費市場十分重要。我們需要對本土的菠蘿品種進行改良、升級。同時打造徐聞菠蘿的電商化道路。」

評論的末段強調,大陸本地的菠蘿品質競爭力還需提高,同時對於菠蘿的消費缺額高達3.5萬噸,因此從臺灣進口菠蘿確實是一個滿足大陸消費者的渠道,「我們常說,產業需要供給側改革,徐聞的菠蘿滯銷帶給我們的便是這樣的啓示:表面上的天氣災害,產量過剩,無法掩蓋過時的種植模式導致了抗風險能力弱的事實。同時低端的品種無法滿足市場上對品質的需求,這纔是深層次的原因。而徐聞的菠蘿需要產業升級就必須進行改革,這同樣也是徐聞政府面臨的責任與工作。」

這篇評論在大陸網友間引起很多討論,有很多人認同產業必須往高品質、高價值發展,但也有人抱持不同意見,認爲大陸會採購臺灣的鳳梨,完全就是讓利,跟品質無關,「相反的,臺灣的農產品的質量問題非常多。」

對於網友的質疑,作者「濱哥哥」迴應,徐聞菠蘿同個地方同個氣候,「巴釐品種」的嚴重滯銷,「臺農17號」的暢銷無虞價格更高,這就是育種出來的結果,也是徐聞和海南部分地方引進的品種,來提高大陸菠蘿品質的,「臺灣在水果的育種和種植技術上部分保有優勢。在3.5萬噸的缺口面前需要進口,所以從臺灣進口,畢竟品種擺在那,有小三通優勢也擺在那(對比從菲律賓和哥斯大黎加進口)。」

作者強調,他的重點不是「我們要買臺灣水果嗎?」而是提高品種質量的重要性,「我們的水果需要提高品種質量,引進技術改良品種,來『市場化掉』大家不喜歡的。」

作者最後還提到了臺灣水果的農藥殘留問題,他指出,「這不是品種的問題(我建議引進品種改良),而是他們作死(找死),所以被海關攔下。」

▼臺灣「金鑽鳳梨」進軍上海精品超市 。(圖/記者周怡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