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產官學合作跨出一大步 共同提升防災力
面對高天然災害風險,日本高知縣政府與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推動臺日防災產業交流,日前分別於臺北(25日)及高雄(26日)舉辦防災論壇暨談會暨商談會,與會者皆爲臺日防災權威與主管官員,包括日本高知縣知事尾崎正直、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牧紀男、內政部消防署長陳文龍、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教授陳亮全、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兼中興工程顧問社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鄭錦桐,共同討論「如何透過臺日產官學合作,共同提升臺日雙方防災力」。
尾崎正直於演說中指出,高知縣與臺灣同樣有颱風與地震之威脅嚴重,但是高知縣更擔心的是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與東南海海槽將有高達70%以上機率發生規模9之巨大地震引發高知縣沿海將有超過30公尺以上之海嘯,預期傷亡嚴重,唯有透過全民防災意識提升,精進於防災技術提升,政府訂定各項防災政策,加速各項防災與加固建築物之工程,倡導企業與全民使用防災商品,持續產官學一同合作纔能有效減少災害預期損失。
▲日本高知縣知事尾崎正直。(圖/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提供)
陳文龍則提到,政府防災資料開放(Open Data)是有助於防災意識提升的關鍵,另外日本防災科研與災害潛勢普及化與防災技術產業化,值得臺灣與向日本借鏡。2016年2月6日美濃地震,突顯臺灣不合規範以及老舊建物的脆弱性,內政部目前已經編列六年五百億進行「安家固園」方案,希望能改善建築物之耐震程度。
另一方面,臺灣擬參考日本專業的「防災士」證照,期望未來臺灣防災志工除了熱心之外,將更具專業,可協助政府於防災上,可於災前協助整備與演練,並於災後協助重建與災民安置,避免志工與物資管理之失序。
此外,陳亮全於座談中建議學習高知縣政府政策,採取積極面對與挑戰巨災的思維,將氣候變遷與巨大天災視爲是一項產業發展機會,而非成本支出,減災作爲可以減少損失。日本的學界研究防災產品與技術,能應用於產業界是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所以日本防災產品技術提升,即爲減災的具體貢獻,目前高知縣防災的產品已內銷日本國內之外,近期也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他認爲,高知縣得以成爲日本防災先進縣,是產官學共同合作的成果,產品技術不斷精進,有政府認證,產品才具有競爭力。
針對災害潛勢圖的應用,牧紀男於座談中指出,災害潛勢圖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爲區域永續發展規劃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是有長期的防災施政目標,希望建構更安全的地域環境。日本目前已編列龐大預算,預計於2020年內進行住宅以及重要基礎設施之結構物耐震補強與加固,目標希望有95%建物之耐震水準可以達到新耐震設計規範要求。
不僅如此,日本企業也積極進行營運持續計劃(BCM/BCP),以避免災害衝擊過大而使得企業營運中斷,讓企業更具韌性,更鼓勵防災要公私部門爲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 PPP)。另外,平時的全民防災疏散避難規劃與演練,可有效讓全民體驗,面對巨大地震衝擊下之境況。
鄭錦桐則以產業觀點出發,認爲臺灣屬於天災頻率與強度高之環境,建議政府可將臺灣訂爲全球防災產業之實驗場域,以及產業研發聚落,協助輔導與引進防災技術來臺測試與投資,並促進跨領域合作之創新商機,可提升我國防災產業競爭力。
另一方面,臺日也可尋找技術互補性的機會,形成防颱日災產業煉,防災產業除了可以增加就業機會與經濟產值之外,更能夠降低臺日因爲天災所造成之人員傷亡與損失,未來更可以配合臺灣政府之新南向政策,協助東南亞同樣遭受災害威脅的國家,與日本一同輸出防災解決方案,進行防災人道救援以及技術服務。
他表示,根據日本過去多次災害的統計經驗,公助:互助:自助的比例分別是1:2:7,顯示人民有自助的意識很重要,呼籲政府對「防災士」專業認證執照的引進與推動應該加速。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若臺灣ICT產業之硬體優勢,加上衛星與空間資訊應用技術之軟實力,可以發展許多防災內容的創新服務,以及智慧型科技的手持裝置產品,協助疏散避難,警戒與預警的資訊傳播,提前預防傷亡與損失。此些創新服務對於產險業與保全業,將是未來需求殷切的客製化防災科技與技術,可有效降低客戶損失,增加企業的獲利的來源。
▲高知縣防災產品展示。(圖/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提供)
在重量級的座談會後,也配合舉辦商談技術交流會,高知縣七家重量級的防災企業皆來臺展示與解說防災技術,包括技研製作所、高知丸高、第一顧問、西宮產業、From Heart、高知縣混凝土製品工業公會、OSASI-Technos。產品與技術服務涵蓋土木工程、防災監測、地盤改良、海嘯防護工程、防災器具、防災食品…等,商談十分熱烈,防災產品也獲得許多臺灣專業人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