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性解讀痛苦的意義:上帝的意志或人們必須承擔的業力

示意圖/ingimage

意義與靈性

有些人在傳統宗教中找到了意義,宗教爲信徒們提供了理解痛苦的方式,也指導他們如何使生活變得有意義。宗教提供的意義常常可以減少焦慮,例如,將痛苦解釋爲上帝的意志或我們必要的業力。

宗教傳統常常教導人們,爲他人奉獻生命是有意義的,也提供瞭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的關切,以尋求更深遠生活意義的可能性,有時在尋找的過程中甚至會過度貶低肉身和人間領域。也許心理治療師會認爲這種從宗教中獲得的意義是虛幻的,是一種防禦性的合理化,是應對死亡焦慮的一種方式,或者是對結構的需求的結果,不管是哪種觀點,這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對意義的渴望會使人們更需要找到痛苦的靈性解釋,無法視爲隨機或毫無目的的痛苦。

目前可以明確的是,高度參與與實踐宗教信仰,可以使人們免受憂鬱症的影響,並且增強人們面對絕症的能力(Nelson等人,2002)。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那些終生致力於宗教事業的人來說,如果祈禱無法減輕疾病或痛苦的影響,他們也許會極度失望。無論如何,總體來說,相信有更大的力量掌握局面,即使自己無法控制,也會覺得有幫助。即使是那些並不認爲自己是嚴格意義上某個宗教信徒的人,也會承認他們相信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是命運的結果,無論是否有所意識,這表明了他們的生活有一些超個人的背景。理性主義者認爲用命運來解釋痛苦是迷信,或者僅僅是因爲他們迫切地需要一個結論。

圖爲《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書封。心靈工坊提供

很多榮格學派的人都在他們與自性(the Self)、與內在心靈的上帝意象,或者與超個人無意識的關係中找到了意義,這意味着人類的意識有着無法忽略的超自然背景。按照榮格學派的慣例,「無意識」這個詞實際上指的是超意識(super-consciousness)或靈性層面的意識。榮格學派的人可能會把痛苦的發作看作是來自超個人自性(the transpersonal Self)的召喚,看作是進入閾限狀態的過程(見第九章),或是預示着新的意識水準的啓蒙過程。患者最終可能會將自己視爲一個受過傷的療愈者,去幫助那些有類似經歷的人。

※本文爲心靈工坊出版的《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