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樂透彩 你必須對未來感到明確又樂觀

▲你可以期待未來具體明確,也可以認爲未來迷霧茫茫; 相反的,對未來抱持確定看法的人有着堅定信念。。(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作者:彼得‧提爾、布雷克馬斯特譯者:季晶晶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從0到1》

●精選書摘

現在是樂觀不確定的世界

不確定的金融

樂觀確定的未來會需要工程師設計海底城市和太空殖民地,樂觀不確定的未來則需要更多銀行家和律師。金融象徵不確定的思維,因爲這是在你不知道如何創造財富時唯一的賺錢方法。如果不進法學院,聰明伶俐的大學生會往華爾街去,因爲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真正的規劃。如果你覺得會輸,就不會進入市場。但基本信念是:市場是隨機的,你無法具體或實質瞭解任何事情,所以多元化變得極端重要

在不確定未來的世界,大家實際上喜歡保留最大的選擇彈性,把金錢看得比你能用錢買到的東西更爲珍貴。只有在確定的未來,金錢纔是達到目標的手段,而非目標。

不確定的人生

生技新創公司是不確定思維的一個極端例子。研究人員拿可能行得通的東西實驗,而不去發展身體系統如何運作的確定理論。生物學家說他們必須採取這種作法,因爲基礎生物學太難。根據他們的說法,資訊科技的新創公司能夠成功,是因爲電腦是我們發明的,而且完全遵照我們的指令行事生物科技之所以困難,是因爲身體不是我們設計,瞭解身體愈多,開發產品的複雜度就變得愈高。但在今天,不得不懷疑生物學的困難本質已經成爲生技新創公司採用不確定方式經營的藉口。大部分參與的人都期待最後會有成果,但卻很少有人抱持成功需要的衝勁,全心投入特定的公司。自由派很容易聲稱嚴格的法規正阻礙生技發展,實際上也是如此,但不確定的樂觀主義可能纔是對生物科技發展更大的挑戰。

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如果連最有遠見的企業創業者都無法計劃20到30年後的事,對遙遠的未來還有什麼可談的呢?雖然不清楚具體細節,但我們可以想像概略輪廓。英國哲學家尼克.伯斯特頓(Nick Bostrom)形容人類未來發展可能有四種模式

模式1: 古人認爲歷史會在繁榮與衰敗之間無盡輪替,人類直至最近纔敢奢望永久逃離厄運,但還是會好奇,我們視爲理所當然的穩定能否持續不墜。

模式2: 不過,通常我們會壓抑疑慮。傳統智慧似乎改變成假定整個世界的發

展會聚合進入高原期,類似今日最富裕國家生活。這樣的話,未來與現在看來並無太大差別。

模式3: 由於現代世界的地理環境緊密相連,現代武器的破壞力又前所未見,很難不懷疑如果發生大規模社會動盪是否能控制得住。這點燃我們對可能出現第三種發展的恐懼,天崩地裂到人類無法存活

模式4: 最後一種可能性最難想像,就是加速起飛至更美好的未來。這種突破可能有好幾種形式,但每一種都會和現在截然不同,完全無法言喻。部分人一點兒也不會期待未來。他們反而期待全球化(globalization)、集中化(convergence) 和同質化(sameness)在未來幾十年持續加深。這樣的話,貧困國家會追上富裕國家,整個世界進入經濟高原期。但即使全球經濟出現高原期,能持續下去嗎?就算是最好的狀況,經濟競爭對每一個人和公司來說都較以往更爲劇烈。

然而,當稀有資源的消費也必須競爭的時候,很難認爲全球經濟高原期會無限期的持續。沒有新科技緩解競爭壓力時,科技的停滯可能演變成衝突。如果衝突的規模擴及全球,停滯將被崩壞,進而人類被滅絕。

來看最後一種發展版本,創造新科技來打造更美好的未來。這個版本最好的結果就是所謂的技術奇異點(Singularity),技術奇異點是嘗試設想有個強大程度超乎理解的新科技。最知名的未來學家瑞.克茲維爾(Ray Kurzweil)從摩爾定律着手,追蹤數十個倍數成長領域的趨勢,信心滿滿的預測未來會有超強人工智慧。根據瑞.克茲維爾推測,「技術奇異點已近」,勢無可擋,我們只需要做好接受的準備。

但不管追蹤多少趨勢,未來都不會自行發生。關心技術奇異點會長得什麼模樣,還不如關心我們今日面臨的嚴竣選擇,我們是要全無作爲,還是要盡力而爲?這取決在我們手中。我們不能理所當然地覺得未來會更好,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必須努力創造未來。

我們是否可以達到技術奇異點,可能不如我們是否能把握現有的獨特機會、在職場生活追求新事物來得重要。對我們來說,每一件重要的事,像是宇宙、地球、國家、公司、人生,和當下這一刻,全都獨一無二。

今天的任務是找到獨一無二的方法創造新事物,不只讓未來變得不一樣,而且要更好,所以我們要從0 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自己獨立思考。唯有重新看待世界,像古人首次見到它那樣覺得新鮮古怪,我們才能重新創造,並將更好的未來留給後世。

★本文經天下雜誌授權,摘自《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56萬人造訪、240萬點閱、網路上瘋狂分享!預購即登Amazon.com暢銷排行榜TOP1!《財星》雜誌2014年9月封面人物報導推薦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