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遊 籲開放壽險投資銀髮住宅

陳慧遊

將壽險業發展成國家級戰略產業。壽險公會理事長參選人、全球人壽董事陳慧遊25日受訪時表示,少子化與高齡化既然是國安問題,建議政府應儘速公佈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勵壽險資金能直接投資銀髮友善住宅,蓋出總統、行政院長乃至一般民衆退休後都可以居住的養老宅,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亦讓壽險資金有新去處。

陳慧遊透露,會出來競選壽險公會理事長,是有人勸說他壽險將進入新的世代,未來五到十年的變化將超越過去50年、100年,壽險的保單深入臺灣每一個家庭,在金融高度監理下,壽險其實可看成去中心化、政府服務的延伸,政府應引導壽險公司發展成「社會企業」,提供保障及相關服務,成爲社會安全網的一環。

談到近期防疫保單造成民衆與保險業、民意代表、政府等多方的緊張關係,陳慧遊說:「這是史詩級的事件」,保單牽涉深且廣,就連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居家隔離防疫政策時,也影響保單理賠,都是前所未見,大家都在學習。

保險業在此事件中被批評爲財團,飽受詬病,陳慧遊認爲,這就是他想要出來替保險業與民意機構、政府、學界間建構一個定期溝通平臺的原因,很多事情若能在早期溝通、形成共識,就不會鍋蓋一掀開,一定要有人負責、下臺。而很多社會問題,如高齡化、長照、遠距醫療等,都是保險業的機會,若能成功建立一個模型,讓民衆知道保險業亦是符合ESG的社會企業,就不會出事就被罵財團。

過去壽險業亦曾爭取投資長照機構、社會住宅或銀髮宅,但有法令、社會福利諸多考量,陳慧遊表示,現在也許時機對了,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很多壽險公司在全臺有不動產投資,集團亦有醫院,可作智慧醫院、長照機構、銀髮友善住宅。

「政府應要允許差異化」,陳慧遊說,現在法令仍要求保險業投資長照機構,仍需與社福機構合作,擔心保險公司蓋高級長照機構,造成一般民衆長照資源被排擠,但換個角度想,若臺灣想吸引人才,一些高階經理人願付較高費用,讓父母住收費較高的安養或長照機構,一般民衆還是有政府補貼的平價機構,這些觀念未來希望透過壽險公會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