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紛紛賣保險,難道比賣車更賺錢?
對於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之間糾結的消費者而言,保險費用的區別,也是一大關鍵考量因素。燃油車只要不出險,保費年年下降,可新能源車的保費卻是每年上漲,而且還比同級別的燃油車貴。
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總體保費規模約650億元,新能源車險單均保費爲4139元,比燃油車單均保費高81%。而根據中再產險(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的統計,各種使用性質的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幾乎都要高於傳統燃油車,其中家用新能源車出險率高達30%,超過燃油車19%的出險率。
並且由於新能源車的配件往往比較貴,一體化壓鑄程度高和車載設備電子化集成度更高,小磕小碰都可能造成電機、電池損傷,再加上新能源汽車維修和保養網絡不足,專業維修人士缺乏,產生較高的維修費用,承保成本也因此增加。
然而就是這麼一份看似“吃力不討好”的賽道,卻引得不少新能源車企紛紛加碼,包括蔚來、特斯拉、小鵬、理想、比亞迪等均有所佈局。
這不禁讓人好奇,車企們究竟是圖啥呢?
拓展售後業務,提升車企競爭力
按照之前東吳證券的測算,預估到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到1865億元,佔車險總保費比例的17.9%,按照測算,到2030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到4541億元,可見其市場潛力。
正是基於這一點,不少新能源車企紛紛選擇“下海”車險市場。
前段時間,企查查顯示,匯鼎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在近期進行了工商變更,企業名稱變更爲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而在更早之前,2018年7月,小鵬汽車就成立了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公司,後更名爲廣州智選諮詢服務有限公司;2020年,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22年6月,理想汽車全資收購銀建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更名爲北京理想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數據源自公開資料)
當然了,商業行爲自然是無利不起早。新能源車企入局車險賽道,很大程度上是爲了打造產銷售後一體化的品牌生態,把盈利週期從售前覆蓋到完整售後。
比如相比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企對於每一位自家用戶的座駕情況瞭解更清楚,基於數據優勢可以實現精準保險定價,甚至直接通過對車險價格的靈活調整來應對市場競爭。
舉個例子,早在2021年10月,特斯拉就在美國官網推出了基於駕駛行爲定價的UBI(Usage-based Insurance)車險產品,通過傳感器收集車主實時駕駛數據,評估駕駛員的習慣,結合出險、維修次數等等,從而預估駕駛員發生事故的概率,從而確定月度保費。如果是得分高的車主,則能夠享受較低的保費。
按照相關測算,駕駛風格比較平和的車主,可以直接節省20%-40%的保費,駕駛習慣最安全的司機能夠節省30%-60%保費,總體來說更加人性化。畢竟相比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的售價往往較高,而且維修成本高,如果能夠因人、因車投保,可以爲遵守交通規則、保持良好駕駛習慣的用戶省下更多用車成本。
這一點可能現階段還很難感知,但隨着新能源車企紛紛發佈相關智能駕駛系統,不斷普及智能駕駛輔助體驗,坐擁數據優勢的新能源車企,在車險這一塊自然會擁有更強的話語權。此前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未來保險業務會成爲特斯拉的主要產品,價值將佔整車業務價值的30%-40%。
而且相比傳統保險公司,新能源車企往往有着自家的APP,在車險產品的銷售方面擁有渠道優勢。並且隨着新能源車企入局車險,可以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智能技術融合,從事故發生、報案、定損到維修等環節,進一步減少用戶溝通成本,提升理賠的透明度。
要當心跨界佈局的反噬?
但就像硬幣有正反面,那麼,代價是什麼?自然是高昂的賠付成本。
根據《經濟觀察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險已決賠款案件同比增長1021.9%,已決案件均賠付5801元,相比2022年同期上漲了764元。而新能源車險單均保費僅爲4081元,相比2022年下降47元,呈現賠付金額遠高於保費收入的情況。
可見現階段的新能源車險生意,並不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
而根據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普遍超過85%;中國太保產險總經理曾義更是曾公開表示,新能源車出險率高出燃油車接近1倍。如此來看,如果是本就盈利壓力較大,現金流不充裕的新能源車企,那麼貿然佈局車險賽道,很有可能得不償失。
換而言之,從未來預期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車險或許是一個好故事,但現在,除了特斯拉,其它車企似乎沒有在商業實踐上帶來多少收益。
這一點,即便是體量龐大如比亞迪,也難逃虧損的情況。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上半年累計淨虧潤2746.49萬元,最近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爲D,償付能力不達標。
由此,也使得一些消費者對選購車企提供的保險有所顧慮。
“我會更加傾向選擇像平安、太平洋等大型保險公司來給自己的車買保險,主要是擔心車企做保險,後期理賠速度、服務等情況,畢竟突然間就宣佈破產的新能源品牌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剛買了一臺插電混動車的新車主謝女士說。
(部分圖片、引用材料源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