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紫爆! PM2.5濃度達「橘警」肺癌死亡率即增15%

空氣污染PM2.5會增加肺癌患者15%的死亡率,圖爲示意圖 。(圖/臺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近年來空氣污染議題備受關注,環保團體更選在今(17)日於臺中高雄兩地展開空污大遊行,盼政府正視相關問題專家指出,國內罹患肺癌的人數不斷增加,死亡率更是所有癌症之首,這與空氣污染有極大關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空氣品質指引指出,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的PM2.5環境下,肺癌死亡率將增加15%。

國每年新增約1.3萬名肺癌患者,是新發生癌症的第二名;且死亡率接近近4成,居各類癌症之首。臺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中研院院士汪嘉康表示,臺灣民衆吸菸的比率持續下降,但罹患肺癌的人數不降反升,顛覆不抽菸等於不會罹患肺癌的觀念,其中一個危險因子就是空氣污染有極大關係。

臺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國人罹患肺癌約九成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受吸菸的影響相對較小,即使沒吸菸,有家族史、暴露於致癌環境、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引發體內基因變異產生癌細胞

▲WHO空氣品質準則顯示,PM2.5濃度提高,心肺疾病及肺癌死亡率恐提高15%。(圖/臺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而肺癌死亡率高,彭汪嘉康表示,除了與晚期確診有關,細懸浮微粒PM2.5的危害也是因素之一,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指引(WHO:Air Quality Guidelines)就指出,長期暴露於PM2.5達每立方公尺35微克以上的環境中,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將提高15%。這相當於我國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AQI「橘色」等級,意味着「對敏感族羣不健康」。

陳育民指出,全臺PM2.5的年平均濃度達每立方公尺40微克,不論肺癌患者或一般民衆,都不可輕忽空氣品質不良的危害,建議民衆出門前應先查詢AQI數值,並儘量搭乘大衆交通工具。

▲今年11月起健保放寬給付ALK一線標靶治療 。(圖/臺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則表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當中有約15%爲ALK基因突變,針對ALK基因突變,健保今年11月開始給付第一線標靶藥物,能有效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呼籲肺癌患者應及早透過基因檢測,瞭解自身的治療選擇,積極對抗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