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裡度寒假何時休? 比學趕超成家長焦慮

光明日報消息,“龍年到了,祝願所有孩子再也不用天矇矇亮就爬起來去學英語!再不用披星戴月去學奧數!再也不用鋼琴彈得手痠、網球跑得腿軟!願所有爸媽不再爲小升初焦頭爛額!願節假日一大家子能正常在一起吃三頓飯!願孩子能有一個完整的假期,只是和夥伴一起瘋玩,笑聲一片!”

龍年的祝福看來只能是期盼,因爲,生活依舊如常。對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正常、豐富的假期早已是妄想。寒假,只是急匆匆地從學校課堂走進了輔導班的課堂,並無實質不同,甚至比上學更忙,更累。

無奈:培訓班裡來“度假”

“我們家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但這個寒假,晚上就不看電視了。半天戶外,半天學劍橋、三一和奧數,晚上做學校老師留的作業。”

兒子寒假還要報班惡補奧數,還要完成假期作業,時間又短,匆匆而過吧。”

“學習是硬道理。這個假期除了上課外班,基本上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哎,面臨要命的小升初。沒辦法,只能每天在各個培訓機構陪着孩子呆着。”

“預習+複習+強化,緊張的假期!想輕鬆,心虛啊!”

“我家孩子幾乎整個假期都沒有了,合唱團要練兩週,還有一個英語培訓加比賽。只有春節這周能輕鬆一些,去滑雪。”

父母間的這些聊天內容,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現在孩子的寒假早已不再輕鬆。而一家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壯大、擴展也從一個側面在表明:假期裡孩子到培訓班去“度假”正成爲常態

日前,記者來到南昌紅谷灘新區一家教育培訓學校。這裡主要是進行1對1輔導,一位正在上高三的學生正在一間“VIP”的隔斷房間裡接受老師輔導。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底前他們還準備在新區再開4—5所新學校。這家教育機構是2011年才進入南昌市場的,現在已有10多家分店

在南昌市中心的另一家培訓機構大廳裡,人流不斷。開學的日期漸近,寒假培訓也進入最後階段。在他們提供的小學寒假課表裡,記者看到輔導從1月13日就開始了,此時也正是學校剛剛放假的日子。英語、數學、語文是主打,分爲英語聽力、英文寫作、小升初真題演練班、思維拓展班、各年級奧數綜合強化班等。

在北京,一家培訓學校的網站編輯記錄了2012年寒假班1月14日正式開課的情形:

7點40分,小學學生和家長們陸續趕到,小學的授課老師已經到達教室。接着,初中、高中同學和家長開始大批到達。服務人員有條不紊地指引着,各個教室裡慢慢地坐滿了人。8點整,小學的寒假課程開始……8點半,初中、高中的寒假課程開始……

尖子班、精英班、聯賽班、衝刺班……每個人都有備而來,儘管都知道這種折騰並不是最終都有好的結果,但畢竟有進好學校的可能。

無奈之中的國人對中西方教育做了戲謔的總結:中國是小學累、初中苦、高中拼、大學混。玩兒的年齡學到死,學的年齡玩到死。

辛酸:比學趕超成焦慮

“現實的升學方式最終讓誰都不能超凡脫俗。只要你有一絲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的念頭,你就得隨着這個洪流而走——不但要順從還得要超越。”多少個曾經信誓旦旦要給孩子自由的家長最終還是免不了俗:跟着孩子每天奔波在這個班那個班之間,平常時要上,放假了,更要上。

行動是果斷的,效果卻並不那麼分明。“有時考試一塌糊塗,有時卻非常好。”有家長表示,“對家長,報班是花錢買安心,求的是能通過家長的小圈子來了解外面的世界;對孩子,報班增加了被灌輸的時間,減少了消化的時間,養成了等人餵飯的習慣,失去了主動找食的意願。”

陳潔是位與衆不同的家長。每年放假,通常都會帶孩子出去旅遊,今年還是如此。自己的兒子有足夠多的時間去體驗另一種與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雪中登黃山,聽山裡人談他們的生活,看棠樾牌坊,瞭解過年習俗、宗法制度……

陳潔泰然的外表下其實也有焦慮:一方面孩子確實長見識了,另一方面家長心裡也沒底了。

孩子就讀的是北京市一所重點學校,去年剛升初一。入學時,成績在中上,現在,有點下降的趨勢。“當然,孩子也在進步。但是,別人進步得更快。”

別人的進步當然得益於課外輔導班。“全班40多名學生,大部分都上了輔導班,有的還是幾門課一起上。他們現在是初一,其實,有很多學生提前學習初二初三的物理,有的學生英語都達到高中生水平了。”

“孩子們假期上輔導班,主要是提前學,其實這些內容遲早是要學的,13歲學習16歲的東西,那到時還幹什麼?”身爲老師的陳潔一臉茫然,“許多家長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爭第一,至於孩子的興趣、好奇心、自主性,並不考慮。”

當然,在這種緊張、狹隘的競爭之中,一些孩子的競爭心變得不太正常。“如果有同學在一個輔導班裡通過學習得到了好效果,一般都不告訴同學,借一下筆記本或者資料更是別想。”

陳潔有自己的想法,她告訴孩子,人生是一個長跑,不在乎這三五年的成績。從長遠看,學生的健康發展很重要,也就是可持續發展。“關鍵是家長要有定力,不能將焦慮再傳染給孩子。”陳潔說。

疑慮:單調重複何日是盡頭

“一個快樂、健康、自由、全面發展的孩子,在假期裡應該放下平日上學時課業和課外班壓力下的疲憊身心,走進社會和自然,接觸社會和自然,融入社會和自然,而不應該像西西弗斯一樣永無休止地單調重複‘推石頭’。”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講師胡樂樂告訴記者,他說的“石頭”就是考試的分數。

就在幾天前,一個10歲大的小女孩不知怎麼看到他的微博,上來就憤怒地質問,“憑什麼大人就有權強制規定我在假期必須做這做那,而不能讓我自由自在?”

“對家庭教育而言,如果父母認爲孩子的成長、發展和成功就是以考試分數來展現的,那麼家庭的一切教育和投資,就必須緊密圍繞孩子考試分數的提高而展開,其他方面則無暇顧及。對於國家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讓孩子們去重複做一些低層次的事情,一遍不夠兩遍,十遍不夠就二十遍,一百遍不夠就二百遍,浪費了大好的光陰,錯失了開發他們科學潛質最寶貴的時間。”這在一些教育人士看來,是最痛惜的。

假期補習成了這種教育模式中的一環,被當成了“加油站”,有時候,“油”加得太滿了,就成了負擔。

既然是假期,還是應該以休息、娛樂、調整爲主。北京海淀區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呂文清表示,放假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休整,強迫孩子學習並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更讓人深憂的是,這種補習還打擾了正常的教學活動,老師們也只能聽之任之。一些家長表示,有的同學在小學5年級下、6年級上期間,就要到輔導班裡上課了,有時只會在學校冒一下頭,假期更是如此。

“這並不是學習的常態,這其中還要有人格、審美等的培養。要知道,背一個化學公式與背一首詩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陳潔有深刻的感觸,孩子越來越技術化了。這一次乘火車去安徽,她就發現同在一個車廂,孩子們就是玩遊戲。對面一個六年級的小孩,兒子和他之間卻無話可談。“世界是鮮活的,而他們卻越來越沒有興趣。”

“其實,當今城市孩子患有一種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的現代病——自然缺乏綜合徵。如今城市孩子都是數字一代,對社會和自然缺乏真切的感知。這樣的境況,孩子們沒有感到真正的快樂,因爲他們缺乏作爲一個自然人的感受。”胡樂樂說,孩子們最缺少的是自由與體驗。在假期中他們可以走訪親戚朋友,認識社會關係,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感受人情世故與悲歡離合。與此同時,讓孩子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們知道,孩子們都本能地熱愛大自然,喜歡山川河流、湖泊海洋、花草樹木、貓狗魚蟲,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生命。在這樣的假期裡,孩子們才能收穫更多快樂。(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