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比貧比困”是對貧困學生的貼心關愛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揚濤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進一步完善認定辦法、改進認定方式。這一通知精神,是對近年來一些地方高校貧困生認定方面存在問題的正視和糾正,體現出對高校貧困學生的貼心關愛。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方面鬧出不少笑話。有的提出從學生的手機消費額來判斷其是否貧困,有的提出從學生的手機品牌來判斷。媒體還報道過,某高校的一位貧困學生因穿了一雙二手的耐克鞋竟被取消了助學金,引發社會關注,讓不少人對這些高校識別貧困生的做法感到困惑。

準確判斷學生是否貧困,落實好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助貧政策,的確需要認真負責,需要堅持公平、公開、公正。不過,這不應該成爲不考慮貧困學生本人感受的理由。一些高校聲稱是爲了公開,竟讓申請貧困補助的學生在班裡宣讀自己的申請,形成事實上“誰家更貧困”的公開評比。這種做法,傷害了不少申請貧困補助學生的自尊心。爲此,一些真正貧困的學生不願去申請補助,影響到其學業的順利推進。

目前,很多高校在衡量學生是否貧困時,基本上都是讓學生本人提供一張經其家庭所在地鄉鎮街道等相關部門覈實蓋章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申請助學金的學生必須主動向學校提出申請,並提交證明,學校要做的只是審覈評定。這樣的模式,固然具有較好的操作性便利性。而對於那些沒有填報表格但事實上的確貧困的學生,顯然不應被視而不見。

如此看來,叫停貧困學生認定中的“比貧比困”,是一種當務之急。而完善相關政策,諸如加強對高校學生生活的跟蹤,加強對學生家庭狀況的摸排分析精準掌握學生家庭狀況,精準確定貧困生範圍,把真正貧困的學生找出來,幫助他們順利辦下補助,及時爲他們提供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標題:不讓“比貧比困”是對貧困學生的貼心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