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標識“零添加” 預包裝食品標籤出新規

封面新聞記者 戴雲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佈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規定新標準實施後,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此舉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食品標籤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同時也是爲了促使消費者通過配料表等其他方式去閱讀食品標籤,避免因盲目關注“零添加”等宣傳用語,忽略了產品的真實屬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一室副主任於航宇表示。

“零添加”真的更健康、更優質嗎?

“零添加”醬油、“零添加”果汁、“零添加”酸奶……當前,市面上主打“零添加”概念的食品不在少數。很多預包裝食品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採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與此同時,價格也較普通商品更貴。

“零添加”產品真的更健康、更優質麼?於航宇迴應封面新聞記者,“零添加”“不添加”並不意味着食品更安全,或者具有更高品質。

他解釋,“零添加”不等於食品終產品中的相關成分一定爲零。比如某款果汁飲料的標籤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但果汁中本身就含有糖分。有些含糖飲料會聲稱“不添加某種甜味劑”,但實際可能添加了其他甜味劑做代替,這些都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讓消費者誤以爲產品不含糖、甜味劑或者食品添加劑。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鍾凱告訴記者,很多食品添加劑是食品中本就含有的物質,比如水果中的檸檬酸、泡菜裡的硝酸鹽、肉裡的磷酸鹽等,此時商家宣稱的“零添加”只是沒有額外添加,不代表食品中就不含相關成分。

記者注意到,對於食品添加劑、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規和標準中規定的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或不應存在於食品中的物質,新版標準也規定不得使用“無”“不含”等詞彙及其同義語進行聲稱。

沒了“零添加”,消費者如何選擇食品?

“消費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正確閱讀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食品標籤信息纔是關鍵。”於航宇建議,消費者可通過配料表,瞭解食品中每一種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劑的真實使用情況;同時加入量越多的配料,在配料表中排名也會越靠前。因此食品中使用了哪些配料,有沒有食品添加劑,哪些配料加得多,消費者通過閱讀配料表便可一目瞭然,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此外,消費者可通過營養標籤充分了解食品的營養信息,不同食品可以根據營養素含量的特點使用含量聲稱,如高蛋白、富含膳食纖維、低脂、低鈉、低糖或無糖等,相應聲稱都有嚴格的標準規定。

同時食品中糖、鈉等營養成分的含量,也會在食品營養成分表中明示,對於關注“糖”的消費者,閱讀營養成分表中的糖含量纔是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