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包裝食品禁用“零添加”等用語(民生一線)
本報記者 白劍峰 申少鐵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7日公佈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與公衆日常消費的乳製品、肉製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嬰幼兒輔助食品、食品添加劑等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已累計發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660項,包含2萬多項指標,涵蓋全部340餘種食品類別。標準體系中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經營過程規範、檢驗方法四大類標準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
避免“零添加”“不添加”等誤導消費者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的食品,除了生鮮,絕大部分都是預包裝食品。預包裝食品,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容器中的食品。食品標籤是指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可向消費者傳遞食品信息,是食品的“身份證”。
新標準以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維護消費者權益、規範行業生產和提升監管效能爲目標,對食品標籤的標示要求進行了全面優化和升級。
“不添加”“零添加”真的就是什麼都不添加,更加健康優質?比如一些飲料產品,食品標籤上寫着“不添加蔗糖”,但配料表中卻含有果糖、果葡糖漿等,讓消費者誤認爲產品中不含糖;有些含糖飲料聲稱“不添加甜味劑”以吸引消費者,卻使消費者產生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
爲了避免誤導消費者,新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實施後,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爲了使消費者正確瞭解食品標籤信息,避免使消費者盲目關注這些宣傳用語而忽略產品真實屬性,對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潛在風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中心主任朱蕾說,想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正確閱讀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食品標籤是關鍵。
強制標示致敏物質
根據新標準,食品名稱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標籤裡標示含量,如燕窩月餅需標示燕窩的含量。朱蕾說,新標準強化了定量標示要求,就是要規範行業亂象,引導正確消費認知。
爲儘可能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概率,新標準要求食品中的致敏物質必須強制標示。當預包裝食品使用含麩質的穀物、甲殼綱類、魚類、蛋類、花生、大豆、乳、堅果八大類食品及其製品作爲食品配料時,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劃線等強調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過致敏物質提示語,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質。“有食物過敏史的人羣,以後可以特別關注食品標籤上致敏物質的提示信息。”朱蕾說。
特別關注嬰幼兒需求
新標準對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標準進行了修訂。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是爲患有特殊疾病或處於特殊醫學狀況的寶寶量身定製的。對於這些嬰兒來說,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是其重要甚至是唯一營養來源,對其正常生長髮育具有重要營養支持作用。
新修訂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標準新增了6個產品類別,分別是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謝異常配方、高能量配方、蛋白質組件和中鏈脂肪組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一室主任方海琴介紹,新增產品主要服務於患有難治性癲癇、生長髮育遲緩、脂肪酸代謝吸收障礙等特殊醫學狀況的嬰兒,也覆蓋了部分患有罕見病的嬰兒羣體。不同類別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因此,在使用這類產品時,要在專業醫生或臨牀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的產品類別。
此外,新修訂的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標準,也針對嬰幼兒羣體的特殊要求,在擴大產品品類、營養成分指標、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做了補充和修訂。“基於科學的風險評估基礎,合理設置指標和範圍,確保給寶寶充足和安全的食品營養。”方海琴說。
準確標示營養成分
營養標籤是預包裝食品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信息和特性的說明,是消費者直觀瞭解食品營養成分、特徵的有效方式。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也發生了不少變化,比如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範圍擴大、增加提示語等,以此來引導食品產業營養化轉型和飲食健康消費。
新標準將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範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爲“1+6”,增加糖和飽和脂肪(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鄧陶陶說,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營養和健康問題聚焦在肥胖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高發。而高鹽、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修改後,消費者可以在營養標籤裡看到糖、脂肪等物質的含量,從而理性購買食用。
新標準要求標示“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提示語。鄧陶陶說,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現象不容忽視。肥胖是許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兒童青少年時期,口味正在形成,需引導孩子們健康飲食,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
標準修訂後,營養標籤該怎麼看?營養標籤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營養成分作用聲稱以及其他補充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營養成分表。營養成分表,往往有3列數據:第一列說明的是這個食品裡面主要含有的營養素的種類;第二列反映的是每100克/100毫升食品或每份食品裡各種營養素的含量;第三列是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數,反映的是這種食品中的營養素與人體每天需要量的比值。比如蛋白質,如果NRV爲14%/100克,就意味着吃100克此類食品,可以滿足一天蛋白質需要量的14%。
推廣應用數字標籤
新標準增加了數字標籤的標示要求,實現食品標籤信息“可聽”“可播”“可放大”等功能,提升消費者閱讀體驗感。
消費者通過掃描數字標籤二維碼,可實現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等功能,並可獲取有關食品成分、使用說明、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相關信息,這一創新舉措將有效解決部分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籤信息時因字體小而“看不清”“找不到”等問題。
專家指出,數字標籤相較傳統食品標籤沒有標示版面的限制,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籤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獲取食品信息的體驗感與便利性,也爲食品生產企業與消費者開展良性互動、豐富食品標籤展示內容提供了空間。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