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後,去雙非院校任職 2 年,竟治好了我的「抑鬱症」.....

畢業季的博士們,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屆博士要面對是就業形勢的加速內卷、社會壓力的急劇增加。大多數博士 30 歲左右畢業,所謂三十而立,難免也要承載着家庭與社會的各種期待。

那麼,面臨就業與擇業的人生分岔口,大家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與迷茫?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學霸君「對話」了身邊的四位博士,希望他們的真實經歷能夠鼓勵和啓迪身在迷茫中的你。

青椒的壓力,無處不在

男,32 歲博士畢業,座標:西安

圖源:圖蟲創意

小 A 博士畢業時, 32 歲的年紀在內捲浪潮下並不佔優勢,在高校林立的西安求職更是地獄級難度,部分高校招聘明確要求博士必須 32 週歲以下。

投了 N 多份簡歷後,小 A 抓住年齡節點進入高校。

原以爲讀博期間的實驗室高壓得令人窒息,導師 push 到極點,直到面對高校的非升即走,才知道學生是最好當的,單位有一百種方法制約社會人。

科研基金申請時間不等人,35 歲是個大坎,小 A 只有 3 年的時間。入職後,無休止的考覈、行政任務、授課任務需要與科研平衡協調。

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後每週到學生公寓值班,處理其學業與心理問題,讓小 A 一度懷疑人生。

每月到手的工資讓小 A 覺得付出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一筆安家費分批次發,小 A 希望下一個生日前能實現買房的夢。

好在小 A 會自我安慰,與那位延期兩年、深陷抑鬱的大師兄相比,自己很幸運地擁有健康。

與奔向行政編制的博士同學相比,能繼續做感興趣的科研,精神更充實,時間更自由。

這或許就是 30 歲的魔力,讓人一瞬間從學校到社會變得成熟,此時不搏何時搏,青椒的壓力無處不在,但將壓力轉化爲動力後,未嘗不是新的人生涅槃。對於未來,小 D 雖然有點疲累,但信心滿滿!

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選擇,或許會慢一點

女,30 歲博士畢業,座標:武漢

圖源:圖蟲創意

在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前,小 B 博士畢業了。回想這四年的讀博時光,似乎度過漫長的十年。

讀博期間她完成世俗意義上的兩件大事,結婚與生子,畢業後將奔赴下一站,開啓博士後工作生涯。

旁人眼裡,小 B 是愛情與事業雙豐收的代表,只有她知道這一路的顛簸與眼淚。

平心而論,導師對小 B 有一定的照顧,然而科研面前無性別。

小 B 孕晚期仍堅持在實驗室奮戰,大把掉落的頭髮,明顯感覺遲緩的記憶力,課題無窮無盡的壓力,夜晚不得不擦去黏人的幼兒的淚水、依然去實驗室工作。

實驗室太忙的那段時間,孩子都不認她了。孩子生病時和婆婆輪流守在醫院,擠壓工作時間照顧孩子,迷茫伴隨着辛苦。樁樁件件,回想起來滲透着艱辛。

或許最好的消息是,與同齡未婚未育的女性科研人員相比,招聘單位不再心存疑慮地詢問小 B 是否結婚生子。面對高校的非升即走,她會更加從容,在未來幾年裡有充足的時間與精力奮鬥。

但是,小 B 時常在想,女性科研人員的婚育困境應該被人們看見,僅靠個人努力去打破是不夠的,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共同支持。

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選擇,她會選擇慢一點。

她想現身說法,告訴女兒披荊斬棘地做自己,即使途中會面臨無數意想不到的困難,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溫情、更人性化的環境,去支持鼓勵所有想要在科研領域深耕的女性們。

當下,30 歲的小 B 很滿意,人生從無限制,以往充滿挑戰的經歷全部化成前行的火把,促使她更加投入地開啓科研新徵程!

短暫地逃離內卷,人生有得有失

男,31 歲博士畢業,座標:青島

圖源:圖蟲創意

小 C 博士畢業後,選擇去杭州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以期爲未來進入高校工作增磚添瓦。

然而,看着近乎瘋狂投入科研、不到四十歲已半頭白髮的合作導師,吃飯永遠不在點上,週末從未有休息的概念。

小 C 大爲震撼,不明白爲何會有人能爲了科研放棄一切。

幾個月裡,小 C 血糖與尿酸飆升,身形急劇膨脹,考慮到個人健康着想,小 C 選擇退站,回到青島重新做博後。

可是天不遂人願,小 C 依然不適應這種高強度工作狀態,最終選擇跟隨心靈,離開了所謂的穩定生活。

歷經兩次博士後退站,選擇去工業界。

小 C 的兩次退站經歷成爲實驗室傳奇,被師弟師妹們譽爲反內卷模板。

雖說博士生導師對自己博後兩次退站頗有微詞,但是身體健康得到了保證。

同時去公司上班,不菲的收入很好地緩解了個人經濟壓力,目前正在小 C 籌備買房買車事宜,想要儘快解決單身問題。

當然,僅靠小 C 個人能力還不夠,需要家人一部分支持。

對於小 C 而言,30 歲開啓了人生新計劃。

從前只想一心進入高校工作,現在看來短暫地逃離內卷,前往工業界也很香,學會放棄才能獲得更多!

未來會怎麼樣,小 C 不打算多想,人生有得有失纔是常態,畢竟人活一世,健康快樂最重要。

換個賽道奔跑,未來更加美好

女,29 歲博士畢業,座標:蘇州

圖源:圖蟲創意

小 D 博士畢業時,她婉拒了導師拋來的橄欖枝。

作爲實驗室裡表現優異、科研成果突出的學生,她原本有更多的機會,卻不再打算留在那個飛速節奏的超一線城市掙扎生活。

博士生涯讓小 D 提前感受到人生的悲歡離合與生離死別。

讀博期間,小 D 經歷了異地戀人分手、至親去世,在無數個黑暗的夜晚,她反覆問自己讀博究竟是爲了什麼,這麼多年的時光裡太多人遠離自己的人生。

即使是科研領域披荊斬棘的女博士,也依然是有着喜怒哀樂的普通女生。反覆地咀嚼痛苦、巨大創傷的刺激與高強度的科研壓力,讓小 D 罹患中度抑鬱。

幸而,她選擇勇敢面對生活,努力地自我拯救,將自己從抑鬱的泥潭中拉出來。

29 歲博士畢業那年,小 D 外出求學多年,學有所成,選擇回到家鄉成爲大學老師,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

到了新環境從學生變成老師,身份的轉變伴隨着思想的轉變。小 D 變得柔軟,以往生活裡只有工作,如今生活裡多了更多可能性,抑鬱症病情逐漸穩定,原來沒有病痛的日子是多麼美好!

對於小 D 而言,目前的生活她比較滿意,她所在的高校科研任務不算繁重,教學任務更多。在日常教書育人、帶着學生參加各種競賽過程中,小 D 轉換賽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未來一定會很美好!

古語有言三十而立,三十歲左右畢業的博士們過五關斬六將之後,也迎來了多樣化的人生選擇。

可以選擇去大城市拼搏,可以回到小城市過安穩的生活,可以選擇在科研領域繼續耕耘,可以換個賽道奔跑,可以去工業界一展所學,只要自己覺得值得,願意爲之付出,就是不錯的選擇。

科研人在大家眼裡或許稍微落後了社會時鐘,但是,人生不是百米賽跑,是長線馬拉松。大家憑藉對科研的熱愛,經歷了讀博歲月洗禮,有淚水、有歡笑、有酸甜苦辣,但從來沒有放棄!

或許未來會遇到困難,會面臨各種難以平衡的問題,或許未來會質疑自己的人生選擇。

然而,不管何時何地,要永遠記得當年拼搏努力的自己,從腳下出發,勇敢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