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稱比亞迪小米正洽談造車項目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表示,勸雷軍造車是誤讀,正和小米洽談造車合作,雙方此前手機業務就合作過。

華爲手機比亞迪造? 王傳福發言衝上熱搜,還喊話雷軍

“我們代工很多手機,華爲的手機大部分是我們造的。”

6月9日,在2021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被問到比亞迪會造手機嗎?王傳福如是迴應。

此話一出,火速衝上熱搜。

不少網友大感意外,表示“還有這回事?”“咋還跟車扯上關係了呢?”另外也有網友指出:“這有什麼奇怪的,比亞迪本來就是手機代工和做電池起家的。”

喊話雷軍:虧50億是小事 時間成本是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華爲,王傳福還提到了造車的雷軍。他說:“雷軍造車,用3年的時間,這3年時間拿錢是買不到的。你的戰略要是走了一個錯誤方向,可能丟失了50億不算多,但是你丟失了3年的時間,這就很重要。”

王傳福在談及新能源汽車市場,關於誰能活下來,王傳福提出三個重點:第一是要有核心競爭力,第二是要有很精準的戰略,第三是要有快速決策的機制。

今年3月下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小米”)官宣造車,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將投資100億美元,小米CEO雷軍親自掛帥。外界認爲比亞迪擔憂小米等科技公司搶走其市場份額,對此王傳福表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只有12%,“其實我們需要他們進來,利用做手機的流量粉絲,還有一些平臺商利用它的流量和生態,說服大家不要買燃油車,都來買電動汽車。”

在王傳福看來,平臺商、手機廠商玩家入場會做大蛋糕,同時也會加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但比亞迪在三電領域具有核心優勢,並不擔心競爭加劇。

對於王傳福的喊話,不知雷軍作何感想?那麼小米造車,到底勝算幾何呢?

小米造車,勝算幾何?

↑小米官方微博截圖

小米造車,只是在尋找一個更大的“風口”。智能電動汽車作爲最大移動數字終端展現出了“風口”的引力和潛力。

資本市場估值來看,也值得小米一搏。如果說早些年人們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有些看不清,充滿爭議,但眼下大家對於汽車產業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則已達成共識。隨着近年來以特斯拉、蔚來等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銷售上一路走高,既改變了人們對造車新勢力的看法,又極大提升了自身在資本市場的估值。

數據顯示,去年特斯拉美股市值漲幅近7倍,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雷軍早期參與投資的蔚來漲幅最高達14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同樣在美股上市的小鵬理想,市值與IPO時相比最高翻了3倍;而比亞迪因爲新能源概念,同期漲幅也近4倍。如果小米造車,其市值無疑將會得到更大提升,這當然也是小米所樂見的。

不過,雖然產業前景和資本市場估值誘人,但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玩家也是衆多。除了奔馳、寶馬、大衆等傳統汽車大佬和已經搶跑的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前不久蘋果百度等科技巨頭都已加入造車大軍,而恆大寶能等地產大鱷也在追逐這一“風口”。面對這些實力對手,小米要想在造車戰中最後勝出,既要保持戰略清醒,更要腳踏實地。

要看到,汽車是一個資金、技術和人才密集的重資產、長週期、高壁壘行業。一款車從產品定義到量產,最少也要3年至5年,而要真正盈利,更是遙遙無期。期間,“燒錢”是任何玩家都難以迴避的現實。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說,“沒有200億不要造汽車”,但後來蔚來汽車“燒錢”的速度,還是遠超出人們預期。2016年以來,蔚來累計淨虧損約337億元,至今未能盈利。恆大汽車稱,自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累計投入已經達到437億元,但至今一輛車未交付。難怪有人感嘆,“造車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

當然,相比於那些“啥都沒有,靠PPT拿錢”的公司,小米要強不少。按照雷軍的說法,“虧得起”。不過,此次小米宣稱的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的100億美元,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其實也不算多。要知道,比其“富有”的韓國三星也曾造車,但最終知難而退;而像戴森那樣的科技公司,砸了上百億元,就舉手認輸的故事並不鮮見。

問題關鍵還在於,小米還有天生短板,這就是品牌力不足。要知道,小米是以走性價比路線起家的。在小米產品的發佈會中,常有這樣一個環節:對比競品。熟悉的人都知道,小米一定會做到“同樣的價格,配置更高”,或者“同樣的配置,價格更低”,這也是小米之所以深得米粉信賴的重要原因。然而,性價比在不少消費者心中又常常是低端產品的標籤,小米智能產品的品牌溢價能力並不高。

不可否認,目前小米智能產品銷量已躍居行業前列,但其在品牌價值上似乎還難以比肩蘋果,甚至三星、華爲等。而汽車是一個不僅極度看重規模,更注重品牌的產業。沒有強大的品牌溢價能力,就很難像特斯拉一樣提供向下俯衝、覆蓋更爲廣闊市場的強大勢能,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小米造車還將是一場提升品牌力的攻堅戰和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