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殿龍/大陸不再需要立場曖昧的國民黨
文/畢殿龍
日前,臺灣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改選,已經有洪秀柱、郝龍斌、吳敦義先後明確宣佈參選,其它潛在有參選可能的如詹啓賢等國民黨有分量的政治人物還不知幾多。爲了能夠選上或連任國民黨主席,各位政治人物都在做出各種各樣的努力、都表現出一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責任感。國民黨裡誰能夠當選下一任黨主席?對國民黨自身來說也許很重要,對大陸來說,無論誰當選,已經不再需要一個態度曖昧的同盟軍。國民黨式微到今天,馬英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談到這點,馬英九本人和其擁護者也許感到委屈。像筆者幾年前曾經論述的一樣,這需要將馬英九執政的8年分成國民黨黨主席和臺灣領導人兩部分來打分數:作爲領導人,馬英九儘可能淡化自己的統獨立場、極力做一個「全民總體」,在媒體和民間團體把控、包括課綱在內的意識形態領域沒有做更爲偏狹的導引和佈局。
馬英九領導人的角色,無論是不想作爲還是無能力作爲,基本算是合格的;但作爲國民黨黨主席,8年一貫制執行兩岸「不統、不獨、不武」,沒有契合中國國民黨創黨時期的堅持,沒有從「中華民國憲法」的角度形成對本黨選舉結構有利的、不可逆轉的更進一步的論述和宣導。比如,在其民調最高時,完成課綱微調,導正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的教育。
▲國民黨產遭凍結,黨工領不到薪水生計受影響。(圖/記者李毓康攝)
馬英九如果能夠在8年以國民黨主席和領導人的雙重身份,界定和推行臺灣領導人的選舉,必須在各種場合維護「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關係的界定,要求各類選舉人必須在各種場合表裡如一地尊重「中華民國」,而非僅僅將其作爲敲門磚或者是用這個名號借屍還魂。也許有人說,國民黨當時不這樣做是因爲自己對「中華民國」都是去底氣和不那麼尊重,都要跟隨民進黨的論述,提出所謂「中華民國也是臺灣」等等論述,爲了爭取一時的勝利,沒有了自己的堅持。如果馬英九帶領國民黨當時能夠通過類似的法規或者明確的參照指標,就足以彌補在王金平問題的處理、黨產、人事任命等方面的錯誤或不足。放在一個不割裂的、沒有統獨之爭的地區或者政黨輪替大家都按照君子規則遊戲出牌,馬英九無論作爲領導人還是黨主席無論是因爲自身的。國民黨在臺灣的失敗很大部分是忽視了陳水扁時代去中國化對選民結構深遠的影響:陳水扁時代8年時代鮮明的去中國化,加上馬英九8年沒有重視和積極導正,這就差不多有16年,讓民進黨培植出幾茬傾向於自己理念的選民來。馬英九後期發現時,已經無能爲力。直到今天,包括洪秀柱等國民黨政治人物還沒有認識到民進黨培植的「天然獨」對自己政黨生存的影響:也許去中國化不能讓所有的青年人都變成「天然獨」,但長期的割裂兩岸歷史聯結的確會大大增加骨子裡不認同兩岸的年輕人。國民黨新一任黨主席選舉,很多國民黨大老表現出奇的熱情,甚至有潛在的候選人聲稱,連北京都問自己選不選。其實這不過是想「擁陸自重」罷了。
▲吳敦義、洪秀柱、郝龍斌投入國民黨主席選戰,還有韓國瑜及未明確表態的大老。(圖/合成照)
按照國民黨目前的現狀,誰噹噹黨主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給國民黨在兩岸關係方面有一個什麼樣的論述。一個立場鮮明的兩岸一箇中國論述,不但能夠得到大陸的祝福,而且也是未來培植長期的選民結構,穩定執政的基礎。如果認爲順承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中華民國在臺灣」等論述,對島內來說,比本土無法比得過民進黨;對兩岸來說,維持現狀不可能長期不變,就像一個人不可能長期「金雞獨立」一樣,即便在做這個動作時,你總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落點。洪秀柱之外,其它國民黨主席的參選對象,還沒有看到對國民黨未來方向有更明晰和長遠影響力的論述。比制定參選歌曲更重要的是一個能夠將本黨和臺灣帶向何方的論述和定位。沒有這樣的定位,只不過是政客的個人秀而已。國民黨誰擔任下一任黨主席,除了看起自身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基本的論述之外,不妨另外納入一個限制:無論誰當黨主席,都放棄下一任臺灣領導人選舉,徵召或推薦包括郭臺銘在內黨內外人士參選。總之,大陸不會比以前更關心國民黨的選舉是因爲國民黨最鼎盛的狀態之下,都沒有爲兩岸的交流打下深厚久遠的基礎;一個沒有正面、系統論述、立場曖昧的國民黨也不符合大陸新時期的需要。無論從對臺獨的鬥爭還是未來兩岸統一(顯然不是和平統一)後,臺灣治理等角度,大陸都需要更加立場鮮明的同盟軍。
相關報導
延伸閱讀
●作者畢殿龍,河南,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