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千佛石塔 將在臺灣合璧

九層千佛石塔塔剎部分。現仍保留在山西朔州。(記者楊俊斌攝)

千佛石塔原貌。(取自網易

千佛石塔過去是山西朔州崇福寺寺內鎮寶之物。(記者楊俊斌攝)

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北魏時期的九層千佛石塔。塔剎現還留在山西朔州崇福寺。(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經兩岸民間人士極力奔走,因戰爭導致分隔兩地國寶古物北魏千佛石塔,即將在臺「合璧」展出。山西省文物部門15日透露,兩岸目前已就合璧巡展達成共識,待大陸國家文物部門批准後,該國寶將實現「身首分離」之後的首次合璧。

原本存放山西省朔州市崇福寺彌陀殿內的北魏千佛石塔,是大陸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石塔,同時也是獨立個體雕刻最多佛像作品。石塔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北魏年間所造,是大陸現存最早的樓閣佛塔。石塔呈四角錐體狀,將中國重樓建築印度塔身構造巧妙結合。塔身高205公分,連同塔剎在內共有浮雕佛像約1400尊,至今已超過千年歷史,是崇福寺的鎮寺之寶。

日侵華 塔身運往東京

1937年,侵華日軍打進朔州,眼見如此絕倫的雕刻藝術,準備將完整的石塔據爲已有並運往東京。但在打包的過程中,當地的搬運工,私自把塔剎(塔尖)保留下來,中共建政之後捐出。

戰後,日本將基座與塔身歸還,輾轉運來臺灣,由於當時國立故宮博物院還沒復院,千佛石塔因而進了位於北市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館,現在則成了館內十分重要的文物。只要進了一樓展廳就可以見得到這座千佛古塔,只是如果不是十分細心或對歷史瞭解的人,並不會注意到這座精美的古物其實並不完整。

工人藏塔尖 國寶分離

崇福寺表示,塔剎部分並沒有公開展出,是大陸文化部列管古物,任何公開展出,都必需要由文化部批准才能出寺,現則派有專人負責保管。

近年來,中華海峽兩岸一家親交流促進會爲千佛石塔合璧一事不遺餘力。2011年元宵節前夕,大陸方面曾將「塔剎分身」放行臺灣,供石塔「對接」。如今「塔剎本尊」即將來臺,勢必成爲轟動兩岸文物界的一大盛事

小 靈 通

北魏千佛石塔

北魏天安元年(西元466年)宮內小臣曹天度亡父穎寧、亡子玄明所建造,因此又稱「曹天度九層石塔」。

● 塔高:209.5公分 ● 基座邊長:63公分(正方形

● 基座加塔身:160公分 ● 塔身底邊長:42公分(正方形)

● 基座和塔身重:400公斤 ● 塔剎高:49.5公分

● 塔剎重:10.45公斤(陳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