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與平等 是新加坡發展的“鑰匙”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廣泛融合共存的國家。在路上,華人、身着傳統服飾印度裔、包頭巾馬來裔以及來自全球的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士隨處可見。

開放、多元和自主

早在13世紀末,新加坡就已經作爲一個王國存在了。14世紀,新加坡就是一個商貿港口。1819年1月29日,英國萊佛士爵士爲尋找新的自由貿易港,登陸了新加坡本島。今年,是開埠200週年。早在萊佛士來到新加坡之前,明清時期,很多中國人來此從事商業,與當地的土著馬來人友好共處,他們通婚的後人通常被稱爲峇峇孃惹,形成了獨特的娘惹文化。新加坡有華人的貿易活動至今約700多年曆史。英國人到來以後,新加坡作爲貿易港口繁榮發展,吸引了更多馬來、印度、歐亞大陸以及其他地區的外來移民

新加坡人有三個特質:開放、多元和自主。不同民族間的包容與平等,成爲其走向蓬勃發展的“鑰匙”。新加坡時任總理李光耀在獨立當天表示:“新加坡並非一個馬來人的國家,也不是一個華人國家,或是一個印度人的國家。在新加坡,每個人都會有平等的地位。”新加坡憲法也明確規定,不論宗教、種族、血統出生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融合方面

在今天的新加坡,多元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已經深刻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爲保障不同族羣的基本權益,新加坡政府在教育、宗教信仰媒體報道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每年的7月21日,新加坡的學校都會舉辦種族和諧日活動,學生們穿着各自族裔的傳統服飾來到學校。學校還會準備活動,組織學生體驗各自族羣的傳統遊戲、品嚐傳統美食、欣賞不同的傳統藝術等,讓學生們從小就對不同文化有包容欣賞之心。

在新加坡,每個族羣的傳統節日都被顧及,共同組成這個國家的法定假日。在這裡,你可以過農曆春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佛教的衛塞節印度教的排燈節、基督教的聖誕節等。每到相應的節日,街頭都會有相應的裝飾,人們也會穿上相應的傳統服飾。

爲保護不同族羣的文化,新加坡還分散着一些特別的族羣區域,如中國城牛車水、小印度、穆斯林聚居的甘榜格南、馬來市場芽籠士乃等。在甘榜格南,有金色洋蔥圓頂蘇丹清真寺、每年的齋月人們都可以看到日出禁食日落開餐的獨特景象。而在距此3公里之外的牛車水,人們又可以看到房頂上有中國龍形象的傳統寺廟以及賣豬肉乾的小鋪

房屋塗抹得色彩斑斕的小印度,沿街而行,人們可以買到傳統的印度紗麗,吃到印度特有的紅花飯。

在小印度,除了傳統的印度裔的特色服飾和建築外,還能看到採用廊柱拱頂造型、具有南印度特色的清真寺,以服務來自泰米爾地區的穆斯林,而從小印度步行900米,就能看到中式寺廟觀音堂

審視和反思

近年來,新加坡排外現象有所增加。2011年的新加坡大選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一年,新加坡民衆外國人的焦慮達到頂峰,據報道,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外國工人和外派人員在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成爲被攻擊對象,在網絡上遭受着廣泛的具有種族歧視、攻擊性言論。有些新加坡民衆在網上匿名指責外國人帶來諸如擁擠、本地人失業等社會病。

另一方面,新加坡民衆自身也不斷進行反思。現在新加坡民衆反對外來移民的態度有所變化,一方面是因爲政府和市場在房屋以及公共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使新加坡能更好地容納更多的外國勞動力。有專家表示,要想達到融合,需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和背景,外國人也要尊重本地的規則。

新加坡的多元包容吸引大量外國移民。截至2017年,新加坡的淨移民率達到13‰,平均每小時有10.02名移民來此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