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死者救7天仍驗出「米酵菌酸」 高大成曝1可能性:很恐怖

中山附醫法醫科主任高大成。記者趙容萱/攝影

寶林茶室中毒案,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證實,經法醫解剖,在其中一位死者血液驗出「米酵菌酸」,此爲國內首見。中山附醫法醫科主任高大成說,死者經近1周的急救治療、葉克膜協助代謝,身體還能驗出殘留米酵菌酸成分,「我覺得很恐怖,一定是吃很多」。他建議,更重要的是趕快查源頭,調味料也不能漏掉。

高大成表示,可以檢驗重症病人身上是不是也有這種成分,如果有就可初步結論是米酵菌酸造成死亡。再來就是找到源頭,雖然現在很多指標指向寶林食堂,但也要在廚房或餐廳中找到米酵菌酸成分所在才行,是烹煮或桌上佐料等發酵食品有問題,或是店內環境不潔,清倉時感染食材?還是發酵調味料出問題?

高大成認爲,寶林茶室餐廳清倉時,角落髒亂是否讓單胞菌細菌感染有可趁之機?他舉日本靜岡1936年發生的「大福中毒事件」爲例,當時大福使用的麪粉受到甜點店內的老鼠感染「蓋特納芽孢桿菌」,師生吃下大福後造成千人中毒、44人死亡。

高大成也說,目前看中毒的民衆吃的東西都不是同樣品項,他也推測可能是佐料有狀況,比如桌上讓民衆搭配的醋等調料也都是發酵食品,所以不是全部中毒,可能有加佐料的纔有中毒,甚至是烹煮過程使用的佐料有些有感染、有些沒有等等,「找到源頭最重要」。他也表示,米酵菌酸從以前就存在,怎麼會現在才爆發出來,甚至造成有人死亡,都需要細心向上追查。

高大成認爲,相關單位必須趕緊查出到底是哪個食物出問題,確認原因趕緊公開,避免又有人因爲類似情況吃進米酵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