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物、傳承文明,湖南在行動

6月8日,由國家文物局、遼寧省政府主辦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在遼寧瀋陽舉行。“保護文物傳承文明”,這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我省在新媒體傳播、文物安全守護、常態化公益性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等方面均有亮眼的表現。

新媒體傳播、文物安全守護均獲佳績

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主辦方公佈了2024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項目、第六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名單等。我省收穫兩項成果: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宣傳片《我從簡中來》入選2024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項目,長沙市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利霞獲評第六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

漁陽公主遠嫁異地的思念、孫吳少年黃朝千年前的少年志氣、兩漢芸芸衆生的市井煙火……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宣傳片《我從簡中來》遴選了該館的3枚簡牘,製作了3個短片《陛下贈物》《黃朝再拜》《爲食方》,在史料記錄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想象,挖掘簡牘背後的人物故事,帶人們穿越到簡牘存在的時代。

“文昌閣老街上每一個文物保護點都有它的珍貴歷史故事,見證了老長沙的煙火生活氣息,我要做的就是挖掘蘊藏在其中的歷史文化價值,服務好羣衆街坊。”6年來,陳利霞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探尋老舊小區歷史文物保護和民生幸福兩者之間的平衡之道。修舊如舊、重塑記憶,讓老街煥新蝶變;全面梳理排查文物安全工作的各個環節,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進行清單式管理;成立文保志願服務隊,創辦文昌閣社區文旅融合服務展館,打造文物古建家風家訓文化牆,設計製作文物古蹟導遊圖、明信片等文創產品,組織騎行快閃等活動,不斷創新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喜愛文昌閣,自覺參與文物保護。

國有文博機構公益鑑定常態化:愛好者的新科普課堂

“這是我第三次報名參加長沙博物館的公益鑑定。去年長沙博物館開始開展公益鑑定服務後,我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報名參加了,專家們非常耐心,詳細講解文物相關知識,每次都像上了一堂文物知識科普課。”6月7日,長沙市民龍國安帶着家傳的藥沉佛像、腰牌、扳指等參加了長沙博物館的文物公益鑑定服務,收穫滿滿。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省各地開展了近200項活動。其中,國有文博機構開展的公益性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成爲文博愛好者歡迎的新項目。

2022年底開始,省文物局根據國家文物局部署,在全省開展常態化公益性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確定了湖南博物院、長沙文物總店和14個市州國有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在內的16家服務機構。

文博專家免費“鑑寶”,爲不少文物愛好者帶來利好。如湖南博物院每個月開展2次公益文物鑑定諮詢服務,分別在每個月第二週和第四周的週二下午。長沙博物館每年開展10次公益文物鑑定諮詢服務,不僅吸引了本省居民,還有武漢和廣州的文物藝術品愛好者。在服務過程中,國有文博機構的公益鑑定諮詢服務會對送鑑品進行年代、特徵等方面的鑑定,爲送鑑者進行文化價值知識的詳細講解,不進行估價。(龍文泱)

(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