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丨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原標題:學習語丨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爲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擘畫了清晰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同學習體會。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6年3月23日,習近平關於做好文物工作的批示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着過去,也深刻影響着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我們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教育引導羣衆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羣衆。

——2016年3月23日,習近平關於做好文物工作的批示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也屬於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2022年1月27日,習近平春節前夕赴山西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羣衆時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敬畏歷史、敬畏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爲歷史和考古工作者開展研究、學習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廣泛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導羣衆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的講話

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爲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爲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2021年11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

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2023年5月16日,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