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越野賽給跑圈按下"暫停鍵" 超過60場比賽延期或取消

5月22日,甘肅省白銀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舉行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21名參賽人員遇難。

事件引發了社會一場大討論和反思,“馬拉松”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發至今,輿論在扼腕之餘,也有諸多追問。這場“奪命越野跑”,也給跑圈按下了暫停鍵。

5月26日,跑友圈的話題聚焦各類“比賽延期”的通知:2021“絲綢之路”寧夏-銀川馬拉松賽組委會發布公告稱,受到疫情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組委會決定啓動大型賽事熔斷機制,繼續延期原定於5月30日舉辦的比賽;原定於6月13日舉辦的2021蘭州馬拉松宣佈延期;浙江省體育總會發布《緊急通知》,暫停中長跑和越野賽等有關賽事活動舉辦。

截至記者發稿,已有超過60場比賽延期或取消。如何更安全舉辦各類賽事,也引發了圈內人的思考。

A

資深賽事總監發聲

思考:“比賽前提是尊重生命

5月26日上午,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資深賽事總監、酷愛越野跑多年的林峰(化名),他直言,“比賽的前提就是尊重生命,保證每一個參與者的安全。這是比賽的首要目標。至於說從比賽獲得多少收益或者利益,這都是次要的。你連參與者的生命安全都保證不了,那這個比賽就可能是失敗的、不被認可的比賽。

林峰表示,一場賽事,每個參與者,不只是運動員,包括志願者救援人員、工作人員,每一個人都要買保險,每一個人都要去培訓,要告訴他們首先要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安全性。“只有你是安全的,才能投入到服務當中去,才能去參與這個賽事。對參與者來說,如果你在參加比賽的時候遇到了極端天氣或者地質災害,你的人身安全已經受到威脅了,你要選擇退出比賽,我不建議再繼續比賽,不能再硬撐。”

對於主辦方如何才能更安全辦賽事,林峰建議:“主辦方在資質審查時一定要非常嚴格,此外還要進行強制裝備檢查,這需要在賽前有一個預判。比如越野賽事,裝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高海拔地方,除了衝鋒衣,還要抓絨保暖衣物羽絨服,都是必備的。緊身衣也必須屬於保暖系列,或者長衣長褲,這樣在遇到極端天氣時,最起碼比短褲好得多。箇中細節,比賽前賽事總監一定要在現場督導。一定要強制參賽者帶齊裝備,或者請他立即退賽。”

林峰還提到,除了賽前強制裝備的檢查外,“在快要上高海拔的地方,還必須配備工作人員或者裁判,“在CP點上還要做檢查,強制裝備如果說不合格,就把他退下來。”

建議:越野賽不要設置獎金

林峰強烈建議所有的越野賽不要設置獎金。“設獎金本身的風險就很大,尤其是對前幾名而言,是參賽的關鍵因素。這樣的話,他會選擇更加輕量化的一些裝備,或者說他的裝備可能會準備不足。如果你組委會本身就要邀請這些選手來收穫更多流量、獲得更多關注,那麼組委會是在“故意寬容”。“我們之前參賽看到過類似的事,組委會邀請的精英運動員在強制裝備檢查這一塊,要求不像對普通運動員那麼嚴格。如果不設置獎金,那所有運動員都是一樣的,不管是精英還是大咖,都得按照規定的流程來,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奪命越野跑”的發生,讓林峰覺得“未來的越野賽會走向更專業化。”在他看來,這類賽事的主辦方,由一些經驗比較充足的人來做,可能會更瞭解跑者需要什麼,知道什麼地方會出現極端天氣,或者容易發生高反、意外的地方。對此,林峰提出了“五定”,即定方案、定措施、定時限、定責任人、定資金。

未來走勢需要觀望

“賽事要注意補給,保證安全”

某越野賽事運營總監先生(化名)告訴記者,他運營的賽事原計劃於下月舉行,如今決定將比賽推遲幾個月,需要先“觀望一下情況”。

李先生表示,受到黃河石林越野賽事件影響,有一部分選手選擇了退賽,另外賽事的成本也相應增加。“從前天開始,我們就陸陸續續收到了一些退賽的申請,數量還不算少。很多人的理由就是家人強烈要求他們退出,反對他們參加任何形式的越野賽。爲了安全考慮,我們的比賽還進行了調整,砍掉了長距離組別的比賽,保留下來的比賽是短距離低組別的比賽。從這個方面來看,影響還是有點大,不過我覺得不算是很致命的影響。”

“如果未來賽事要收緊的話,我覺得也不是壞事,具體要看從哪個方面來看。我覺得並不是說以後就不搞這項運動了,而是要注意補給,保證安全。現在暫停這些賽事,應該也是督促大家加強檢查,看看有沒有風險,在賽道、救援、志願者、補給等方面,能不能再去做更多的優化,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一個思路。”李先生說。

譚先生是一名越野跑愛好者,原計劃在今年參加多場賽事,有5場比賽已確認參加。除了在5月2日已完成的亞沙賽之外,剩下的幾場越野跑都安排在了下半年,包括到蘭州參加100公里越野跑挑戰賽。譚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已沒有心情去蘭州參賽了,這項賽事他已經計劃退賽。

譚先生透露,他所在的圈子裡有多名跑者都參加了在白銀舉行的越野賽,有成功撤退的選手,也有永遠留在了那裡的人:“我有朋友沒能走出那片山脊,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我每天都很難受。那麼優秀的一個人,沒想到就這樣走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荀超 吳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