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璩靜事件落幕背後:噱頭or趨勢?流量的盡頭是網紅

《科創板日報》5月13日訊(記者 黃心怡)“你們才代表百度,你們才代表最真實的百度,你們是百度最真實的代表。” 在百度副總裁、公關負責人璩靜正式離職的當日,在百度一年一度的先進頒獎活動上,李彥宏向現場的獲獎團隊和個人表示祝賀並強調。

這也標誌着這起輿論風波的大結局,最終以璩靜出局收尾。璩靜離職後,記者瞭解到目前百度尚未確定新的公關負責人,暫由內部人員代管。有知情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璩靜的短視頻系列是其個人要求拍攝,並由外部團隊包辦完成。

多名業內人士認爲,打造職場網紅IP本身沒有對錯,但身爲公關負責人,璩靜親自下場製作個人短視頻內容,易於引發爭議。

▍短視頻由外部團隊包辦完成

5天發了4條短視頻,百度副總裁璩靜漲粉百萬,也因爲爭議言論被罵上熱搜。

其發佈的視頻中,涉及的內容包括“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300封舉報信撒滿工位”、“公關人春節週末沒有假期”、“誰掙錢多誰買單”等話題引發網友廣泛爭議。

在璩靜推出個人短視頻賬號之前,她已經要求百度公關部全員進行個人短視頻策劃與製作,並以5月2日爲限,彙總團隊成員個人IP賬號及已發稿數量。

其中,如果發稿少於3條,且與百度毫無關係的內容,將視爲不達標。“不認同或者確實有困難者,建議儘快換個不重視短視頻的地方待”。璩靜在百度公關羣裡如實說。

有知情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璩靜的短視頻系列是其個人要求拍攝,並由外部團隊包辦完成。

“她特別自信地說,我足夠真實!不怕人罵,我說的所有都是真的。誰罵我,我都要回復謝謝他,增加我視頻的互動量。”對於短視頻所引起的爭議,璩靜曾如此表態,上述知情人士稱。

不過,在5月9日凌晨,璩靜還是對其個人短視頻引發的輿情風波在朋友圈發文道歉。

璩靜迴應將深刻反省、虛心接受批評。璩靜稱發佈短視頻之前,沒有事先徵求公司意見,不符合相關流程,也不代表公司立場。視頻中很多不妥不適之處,使外部對公司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產生誤解,造成了嚴重傷害,也在此誠懇道歉。

同日晚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確認,璩靜已經從百度離職。

▍公關人親自下場打造網紅IP,是否越位?

對於此事,多名業內人士指出,打造職場網紅IP本身沒有對錯,但璩靜的個人短視頻內容較易引發爭議。

“你看雷軍,又是直播,又是短視頻,低調稱自己是小博主,又給粉絲開車門,又給用戶敬禮,主打一個親民接地氣。而百度副總裁上來就是霸總形象,張口閉口針對打工人,真天壤之別。”有互聯網業內人士提到。

在雷軍打響了企業公關傳播“去中介化”的首義第一槍後,學習雷軍的風潮就從汽車圈蔓延到了整個互聯網圈。數字力場創始人佘宗明稱,現在甲方(PR)們幹起了乙方(媒體+自媒體)的活,相當招標方拋開施工隊自己下場幹起了裝修。但招標的跟施工的是兩種生態位。二者很難相互替代,更多的是彼此補充。

“並非老闆們不能做網紅企業家,CEO、CMO、COO、CFO、CTO、UFO們不能網紅化。只是說,這裡面有些邊界。” 佘宗明認爲,“用傳播學者鄒振東教授的話說,有些角色該在前臺、有的該在後臺。越過了那道邊界,難免會造成紊亂:本該在前臺的待在後臺,是缺位;本該在後臺的跑到前臺,是越位。”

▍企業家爭相做網紅 流量的盡頭是網紅?

“這反映一個趨勢,就是公關越來越需要社交媒體內容、短視頻、AI。只不過是否要公關人親自下場做。公關人代表公司的面孔,如果親自下場,也要表達公司,而不是表達自己。”金融科技從業者澤林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已有不少企業家都主動出來當網紅。有的是爲了帶貨,比如雷軍親自給小米汽車用戶開車門;有的是爲了拉高公司市值,比如周鴻禕、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頻頻發表AI相關的言論。

還有的則是爲了還債,Faraday Future創始人賈躍亭在社交平臺發佈視頻稱,將開始個人IP的商業化,儘量儘快賺些錢,一部分還債、一部分補充公司用來造車,力爭支持FF的基本運營。

此前,俞敏洪、羅永浩、樑建章也都通過抓住直播的機會,靠當網紅扭轉公司困境。

早在2016年,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就提到,每位創業者都要做網紅。2021年12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也曾在社交平臺表示“正在考慮辭職,全職做一名網紅”。 今年年初,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呼籲,“如果有可能,我認爲企業家都要去當網紅”。目前來看,他也是如此踐行的。

不過,企業家親自下場直播、做網紅的效果如何,還是因人而異。

“網紅效應有利弊兩面。不能只看到雷軍的網紅效應,對小米SU7發佈會火爆的強力加持,卻看不到李想的網紅效應對理想Mega輿情的反向助推。”佘宗明認爲。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科創板日報》表示,從市場環境來看,隨着社交媒體等渠道的普及,個人品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這爲CEO打造個人品牌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個人品牌能夠幫助CEO在行業內樹立權威地位,增強他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有助於推動企業的戰略發展和業務拓展。從企業規模和行業特點來看,一些大型企業或創新型企業的CEO更傾向於打造個人品牌。這是因爲需要通過個人品牌來增強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資者。同時,一些創新型企業的CEO也需要通過個人品牌來傳遞企業的創新理念和價值觀。

然而,個人品牌對於企業和CEO來說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個人風險與企業風險綁定。一旦CEO的個人品牌出現問題,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損害企業的聲譽和利益。其次,過度依賴個人品牌可能導致企業忽視其他重要的品牌建設和管理工作,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最後,個人隱私泄露風險也是CEO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江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