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G7記者會講話多次搞混敘利亞和利比亞,網友:轟炸了太多國家,跟不上了

拜登又口誤了,連續三次。

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在13日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記者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在談論對戰亂國家的人道主義援助時,多次把“利比亞”和“敘利亞”兩個國家搞混。

福克斯報道截圖

拜登在記者會上講話 視頻截圖

據報道,拜登當時正在談論可能與俄羅斯合作向“利比亞”提供重要援助,他稱那裡的人民陷入了“真正的麻煩”。(第一次)

接着,拜登又宣稱俄羅斯在干預“敘利亞”問題上“貪多嚼不爛”,隨後又加上了“利比亞”。(第二次)

“因此,我希望我們能找到一種調和方式,使我們能拯救人們的生命,比如利比亞(人的生命)。”拜登接着說道。(第三次)

而福克斯報道稱,拜登的助手隨後表示,拜登在說“利比亞”的時候其實本想說“敘利亞”。

相關視頻被傳到網上後,一名黎巴嫩籍的地緣政治評論員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猜當你一口氣轟炸這麼多國家時,就很難跟得上(信息)了。”

還有推特網友諷刺說,“我需要媒體來翻譯,告訴我們喬·拜登總統到底在那裡說什麼。尤其是關於俄羅斯、利比亞和敘利亞。”↓

在福克斯新聞的評論區,網友們也開啓了“嘲諷模式”。有人說,“無所謂,因爲他弄不清哪個是哪個。”↓

延伸閱讀

【文/觀察者齊倩】就在剛剛,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在英國開幕。美國總統拜登此前頻頻對外喊話:從所謂“新冠病毒溯源”到臺海問題,目的只有一個——試圖聯合盟友施壓中國

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11日發文評價道,中國雖然不是G7成員國,但在這次G7峰會上,中國的存在顯得十分重要,“主導着整個峰會議程”。

拜登和約翰遜在峰會前舉行會晤,CNN報道截圖

在上臺之初,拜登便向美國的盟友們承諾,“美國回來了”。拜登宣稱,不同於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優先”,他將帶領美國重新團結盟友,與“民主國家”加強合作。

6月11日至13日舉行的G7峰會,是拜登作爲美國總統的首次海外出訪行程。多家美媒預測,拜登將在此次峰會上試圖說服盟友與美國一道,在涉疆涉港和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但拜登的美好願景能實現嗎?

CNN認爲,G7中的一些國家,似乎不願意冒着損害與中國雙邊關係風險,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路透社11日評論稱,特朗普已經讓美國在全世界失去了信譽,G7其他國家正在質疑美國的民主程度

CNN:中國主導着G7峰會議程

6月6日,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介紹了他參加G7峰會的相關行程。他還寫道,“美國必須以強大的姿態領導世界”,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的有害活動”。

拜登還在文章中表示,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要在升級實體、數字和衛生基礎設施方面,向世界提供一個不同於中國的“高標準替代方案”。

三天後(9日),拜登在登上“空軍一號”、正式開啓首次海外訪問之前,對記者稱,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向普京和中國”明確表明,“美國和歐洲關係緊密”。

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

CNN寫道,中國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有國家”組成的G7中的一員,但在這次G7峰會上,中國的存在可能會顯得十分重要,“主導着整個峰會議程”。

這些議程預計包括,施壓世衛組織在次進行所謂“新冠溯源調查”。此前,英國《衛報援引一份泄露的會議公報草案稱,G7集團領導人將呼籲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所謂“新的、透明的”調查。

毫無意外,這項呼籲是由美國拜登政府首先發起的。CNN補充稱,有跡象表明,圍繞這一議題的“戰線”已經初步形成: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拜登於週四發表聯合聲明,對該提議表示支持。

對於美國頻繁在新冠起源問題上煽動陰謀論的行爲,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6月7日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在溯源問題上甩鍋推責的行徑,同當年編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謊言的行徑如出一轍。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將溯源政治化,停止污衊抹黑中國。

德媒曾報道,G7還希望在峰會上,提出全球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倡議,以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推進大型建設項目,從而替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據CNN報道,這一方案最初也由拜登推動,旨在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抗衡。澳大利亞則希望利用這一機會,在與中國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中尋求支持。

此外,美國政府也沒有放過在涉港、涉臺等問題上給中國“添堵”的機會。《日本經濟新聞》曾透露,美國和日本正計劃慫恿G7在峰會中,將臺灣問題寫入G7公報,以對抗所謂“中國大陸向臺灣地區施加的壓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剛剛在推特稱,G7峰會開始了

路透社:美國可借G7“東山再起”?盟國存疑

從上述的峰會議程來看,美國在涉華問題上咄咄逼人,十分強勢。但CNN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到了一個事實:是G7對中國做出反應,而不是中國對G7做出反應。

CNN隨後援引了《環球時報》的一篇報道。報道中稱,G7的影響力和權力不再值得期待,根本原因是世界的經濟和政治重心已經東移,“中國現在正在制定全球議程”;G7國家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上的“根本分歧”,將“阻礙他們採取任何實質性行動”。

CNN認爲,G7國家間的“根本性分歧”是,各國是否願意冒損害與中國雙邊關係的風險,在某些領域轉向甚至接近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的目標。

歐洲的一些外交官官員稱,拜登需要應對尷尬的現實。雖然歐盟對華越來越強硬,但是各國對美的經濟和戰略優先級別不同。“他們(美方)正在認真考慮歐盟的顧慮,”一名歐盟資深外交官此前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但現實是,我們不是100%團結,而中國人知道這一點。”

事實上,隨着世界經濟從疫情中復甦,許多西方國家仍一如既往地依賴中國市場和投資。在歐洲國家正在掙扎着擺脫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時,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除經濟原因外,“分裂”美國和盟友國家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特朗普已經讓美國在全世界失去了信譽,G7其他國家正在質疑美國的民主程度。

路透社11日表示,經歷了特朗普時代的衝擊後,G7的歐洲國家領導人擔心美國的政治鐘擺會再次搖動,因此他們是想看拜登會做些什麼,而不是聽他說了什麼。

路透社報道截圖

前美國官員和外交消息人士也說,拜登政府的政策存在矛盾性:一方面,拜登政府一直對外宣稱,美國的外交政策將會是多邊主義;另一方面,美國近期推出的國內經濟方案,均強調將“優先購買美國貨”和“有利於美國中產階級”。

前歐盟駐美國大使奧沙利文(David O’Sullivan)直言:“這會是特朗普1.0和特朗普2.0之間的過渡期嗎?沒人知道。我認爲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我們應該抓住這屆政府的機會,加強雙邊關係,並希望這種關係能延續到中期選舉和2024年之後。”

當地時間6月10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來自12個歐洲和亞洲國家的受訪者中,僅有17%的人相信美國目前的民主狀況“正在樹立民主價值觀的良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