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交通、時間成本算進去 去大型購物中心稱不上節省

大老遠跑到大賣場採購,有讓你省到了嗎?撰寫《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一書的作者橫山光昭認爲,如果再把交通費、付出的時間算進去,這樣的購物只能說是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圖/記者張一中攝)

作者:橫山光昭摘自:《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

精選書摘

去大型購物中心,絕對稱不上節省家中裝修後,想添購幾樣傢俱,或是該大量採買食品時,你會選擇去哪裡買東西?是住家附近的傢俱店,和稍微需要走一小段路的超市、專賣店?還是會專程開車到近郊的大型購物中心(大賣場或宜家家居﹝IKEA﹞等),購買需要的商品

像這種時候,會專程開車到近郊大型購物中心、花時間慢慢挑選商品的行爲,我們稱之爲遠足型消費。這是中澤明子小姐在《遠足型消費的時代》一書中,相對於海外旅遊型消費所提出的詞彙

海外旅遊型消費,指的主要是在1990年前後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年輕人或較富有的族羣,會花大錢前往夏威夷或歐洲等國家旅遊,並在當地購買高級名牌的豪奢消費型態

前幾年,外國人大舉前往銀座等地的「爆買潮」,曾一度成爲媒體矚目的焦點。但在過去,日本人也曾在國外做出類似的消費行爲

相較於海外旅遊型消費,遠足型消費則是開車前往位於郊外,如宜家家居或好事多(Costco)等大型購物商場享受逛街的樂趣。這類購物商場賣的也不是什麼高級名牌貨價格平易近人販售的也多半是實用性的商品,商場空間既寬敞又幹淨,能讓人充分享受購物的過程。由於許多家庭是直接開車前來,很容易讓人覺得買再多都不是問題

其實,在住家附近也買得到食品、傢俱等需要的商品。不過,雖然得繳交一筆不便宜的會員年費,有些耗時費力的購物行程,倒也是令人愉快的體驗,更能讓人感受到不同於日常的氛圍

該書作者也指出,現今不流行海外旅遊型消費,而是屬於遠足型消費的時代,多數人看到這種說法,應該都深有同感。

我不打算否定遠足型消費所帶來的樂趣。雖然必須支付會員年費,金額倒也沒高到哪裡去,而且確實能以偏低的價格購買喜歡的商品。

只不過,遠足型消費這種愉快的消費體驗,絕對算不上是聰明的節省方式。首先,出遠門自然要花上一定程度的交通費用,如果是假日前往購物中心,更是必須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可能有人會想,既然都這麼耗時費力了,至少也能買到一些比較便宜的商品吧?即便如此,這也絕對算不上是省錢的做法。畢竟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耗費油錢、交通費,還必須付出寶貴的時間,因此不算是省錢,只是「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

當然,我並不否定這類令人愉快的體驗,但問題在於,消費者很可能對此產生省錢的誤解。把非節省的行爲當作節省,就是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了。

開車的人在休息站採買便宜又新鮮蔬果,或是前往港都地區的漁市,以低價購買活跳跳的鮮魚。能低價購得優質商品,會讓人覺得很划算,但只要以交通費等總成本來計算,就能發現這些行爲不是在省錢,而只是令你感到愉快的消費體驗。

確實,如果能大量採買到便宜又新鮮的蔬果,當下會讓人覺得划得來,也確實比在住家附近購買來得省錢。不過,如果以總成本的觀點來考量,又會如何呢?

這邊要再強調一次,我絕非否定遠足型消費。但我們也必須瞭解,遠足型消費除了得消耗交通費、時間,還會連帶大量花費目標之外的開銷。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一定會伴隨一些不必要的花費,此過程中的費用是不容小覷的。

百圓商店蔚爲風潮的年代,許多人會抱着「反正才100日圓,很便宜嘛」的心態,不知不覺就買下許多非必要的東西,這和在宜家家居、好事多與大型休息站的遠足型消費一樣,都屬於浪費的消費行爲。

請留意,人們總是希望能儘量回收所花費的金錢、抱持一種追求利益回饋的心理,就像交通費越貴,就會讓人越想多買一點東西回家一樣。

遠足型消費或許真能讓人買到便宜又品質不錯的商品,但其主要目的不在於節省,而只是種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如果在遠足型消費的過程中,你心裡浮現「真划算」的感覺,請先試着計算看看,包含時間在內所耗費的總成本。真正的節省,要從掌握實際狀況開始,若是將非節省的行爲當成節省,恐怕將離這個真正的目標越來越遙遠。

重點摘要.在大型購物中心消費,容易讓人產生划算的錯覺。.切記,人都會有追求利益回饋的心態。

★本文經大是文化授權,摘自《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