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肝會癌變!醫解析「感染途徑、治療方式」刺青、穿耳洞小心了

▲若使用未經完全消毒器具刺青穿耳洞,可能會有C肝感染風險。(圖/肝基會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臺灣B、C肝炎隱藏患者多,因爲無症狀,不少人都忽略不管,讓自己陷入肝癌風險。爲提供民衆對肝炎的警覺醫師也特別清楚說明B、C兩種肝炎的特點,也提醒民衆,C肝會透過打針或刺青、穿耳洞等管道傳染,若要接觸相關行爲時,一定要特別留意。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25)日舉行「舉行「C肝記者會」,除了公佈全臺近年最大規模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率調查,也特別解析B、C肝的差別。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目前臺灣B肝盛行率約15~20%(約160-170萬人)、C肝約2~6%(約40-60萬人)。

但因爲B、C肝不會有特別不適症狀,導致很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相關問題。楊培銘說,在去年初至今年6月底期間,針對國內C型肝炎高盛行區包括苗栗苑裡嘉義阿里山鄉等地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多達半數不知道自己罹病,顯示過去疾病衛教不足。

爲提升民衆對疾病的認知,楊培銘也特別一一說明B、C肝的感染途徑和治療方式,呼籲民衆要接受篩檢,目前可透過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做肝炎病毒標記(C型肝炎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肝功能檢查(GOT,GPT)和甲種胎兒蛋白(AFP)檢查。

楊培銘也強調,過去幹擾素治療副作用較高,導致許多C肝患者不願持續治療,或是因爲害怕副作用而不想接受治療,但現今健保已給付全口服新藥便利性高,治癒率高達98%以上,且並不會出現像以往干擾素的嚴重副作用,民衆不需恐慌。而在B肝方面,目前也持續研發藥物,盼望未來也有機會達到根除B肝。

▲B、C肝炎衛教知識。(圖/肝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