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農民算帳了? 捲入對陸貿易戰爭 未來10年代價驚人

澳洲農民警告,中澳貿易爭端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未來10年可能給該行業帶來280億美元的損失。(圖/美聯社資料照)

隨着中澳關係陷入僵局,過去18個月來澳洲農業已成爲箭靶大麥海鮮葡萄酒和其他出口產品均受到制裁。英媒指出,澳洲農民警告,中澳貿易爭端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未來10年可能給該行業帶來280億美元(約臺幣7949.2億元)的損失。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 在週五公佈的一份預算前報告中,澳洲全國農民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Federation, NFF)呼籲政府投資35億澳元( 約臺幣763億元),爲農產品出口市場多元化提供支持,稱有必要制定一項長期貿易戰略,這個戰略的目標是實現澳洲出口市場多元化和改善供應鏈

報導指出,NFF警告,澳洲農業到2030年將年產值提升至1000億澳元的目標,將遭到(中澳)貿易中斷的「嚴重挑戰」,除非坎培拉能提供更多支持。

NFF的負責人託尼·馬哈爾表示,中澳貿易爭端,加上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將導致農業在這個十年損失369億澳元(約280億美元)。該組織已向坎培拉提交一份要求爲接下來4年撥款的清單,包括用於與貿易相關的10億澳元,例如改善出口供應鏈、提升市場開發活動、增加政府資源以改善農業市場進入等。

此外,一些遭受北京貿易制裁最嚴重的澳洲農業企業,紛紛採取擺脫對華依賴的多樣化措施。葡萄酒釀造布魯斯·泰瑞爾表示,北京徵收反傾銷稅無異於關閉了中國市場,「中國是澳最大最有利可圖的市場,因此這是一個嚴重打擊。中國去年7月開始進行反傾銷調查時,我們就開始(深入)開發現有市場和新市場。這會有所幫助,儘管沒有任何國家替代中國」。他已擴大美加業務,重啓斯里蘭卡業務並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市場。

在此之前,以中國爲目的地的一些農產品,在找到替代性市場方面也有取得成功的例子。例如穀物生產商CBH集團已將首批用於生產麥芽糖的大麥出口到墨西哥,並正重啓沙市場。不過,在農業分析師們看來,由於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和豐厚利潤,來自中國市場的損失仍是澳洲農業的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