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認購規模縮水超三成,上市公司理財“變奏”

上市公司理財熱度繼續下降。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近日,十餘家A股上市公司調降2024年理財產品認購規模,包括各類存款、理財、信託、逆回購、基金專戶等。

事實上,2023年就已出現上市公司理財規模縮水現象,全年理財產品認購規模縮水超三成。業內人士稱,市場波動下理財產品收益差,上市公司更願意將資金投至主營業務,確保長期穩定發展。

上市公司理財降至5年“冰點”

2023年,資本市場波動和利率調降環境下,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風潮”不再。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全年共有1152家上市公司持有理財產品,較前一年減少了296家,這一數字在2019年~2022年分別是1191家、1268家、1436家、1448家。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理財產品認購規模也相應下滑。據Wind數據統計,2023年A股上市公司理財產品合計認購規模爲9878億元,較前一年縮水了34%,2019年至2022年,對應的合計認購規模分別爲1.47萬億元、1.47萬億元、1.43萬億元、1.50萬億元。2023年堪稱近5年“冰點”。

從具體產品類型來看,各類產品的配置力度均減弱。其中結構性存款減少額度爲3200億元,居於首位;緊隨其後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減少904.54億元。從規模下降的幅度來看,存款類產品及銀行理財類產品認購額度降幅最大,其中存款、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下降超30%,通知性存款降幅近60%;銀行理財產品認購金額“腰斬”,下降幅度爲52.60%。

某國有行對公業務經理對記者稱,去年受到利率變化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存款和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利率一降再降,累計調降後存款利率相差將近1個百分點,相較2022年而言企業購買此類產品的熱情降低。

2023年全年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三連降”,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利率均有不同幅度調降,而在銀行息差壓力仍存的今年,存款利率或有可能繼續走低。“今年以來也沒有見到較大起色。”前述銀行經理說,整體利率還有可能下行的環境下,存款產品的收益率自然而然也會走低,從而影響客戶(上市公司)對存款產品的認購熱情。

“上市公司閒置資金理財,更傾向於購買穩定性較高的產品。”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分析稱,近兩年投資理財市場環境不佳,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轉向淨值化後,產品收益具有一定波動性,且在2022年的破淨潮陰霾籠罩之下,機構投資者在理財產品配置上更爲謹慎。

不過,記者注意到,即便在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2023年其在上市公司持有的理財產品中仍佔比67.16%,較2022年的66.16%走高了1個百分點,遠遠超出居於其後的銀行理財產品8.25%的持有規模佔比。

理財規模仍在縮水

記者注意到,從去年年底開始,十餘家上市公司發佈2024年年度委託理財計劃,金額較2023年有所調降。

新奧股份在2024年相關委託理財額度預計公告中稱,公司擬在不影響正常經營資金需求及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臨時閒置自有資金購買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並將年度委託理財單日最高餘額上限設爲45億元。而在2023年的公告中,這一數字爲53億元。

無獨有偶,藍帆醫療稱,2024年度購買理財產品累計總金額不超過3.7億元,2023年爲5.15億元;雲南能投稱,2024年計劃使用不超10億元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相較於此前的18億元減少了8億元;創新新材更是將2023年單日最高餘額上限由50億元調降至2024年的20億元。

焦作萬方、創維數字、漫步者、瑞達科技、保稅科技等多家公司則稱,計劃2024年使用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與前一年保持一致。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日常理財業務均在保障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根據當期的資金使用情況階段性地做部分閒置資金的短期銀行理財,有利於提高公司收益。“當前市場環境較爲波動,預留一部分現金流以保障主業的生產經營。”某A股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稱,無論是購買理財產品還是投向公司的主營業務,調降理財計劃的資金規模也是基於公司長期發展的考慮,以期增厚公司效益。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認爲,上市公司當前對理財產品配置下降主要基於兩個因素的考量,一是確保現金流充裕,二是固收類理財收益率持續走低,且短期內趨勢難以逆轉。在進一步下行趨勢下,上市公司現金管理會有更多可替代的方向去做選擇。

他認爲,當前上市企業進行閒置資金的現金管理整體趨於保守,以投資對象的穩定性爲優先考慮因素,這一態勢在部分業務風險暴露、投資市場形勢不是很明朗的情況下還會持續較長時間,符合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