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樹上”

去年8月,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樹上》及其點評一經在網上發出,便引起廣泛討論。

今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北京發佈2020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等多份年度報告同期發佈。澎湃新聞注意到,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的“熱點篇”中,《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樹上”》一文對《生活在樹上》進行了點評,並指出“高考作文評分理應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風,而不是鼓勵生僻晦澀、炫技式的語言表達。”

在《生活在樹上》中,作者用到了“嚆矢”“祓魅”等諸多生僻詞。去年網上有關該高考作文的討論中,有人認爲這種寫作屬於個性表達;也有人認爲該文晦澀難懂、“辭不配位”;還有中立者表示“不支持高考模仿,但鼓勵個性化的表達”。

上述報告中的《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樹上”》一文,在回顧《生活在樹上》上熱搜始末及各方觀點的同時,亮出了態度: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樹上”,應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風。

《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樹上”》中指出,“作爲一項國家級考試,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會上對這篇作文的討論主要是就作文本身而言,我們這裡要討論的不是作文本身,而是對該文的評分即價值判斷問題。高考作文是語文教育的指揮棒,對高考作文水平評判直接影響中學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價值判斷。《生活在樹上》反映出作者良好的語文基礎綜合素養,但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什麼樣的語言纔是好的語言還缺乏正確認識。高考作文評分理應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風,而不是鼓勵生僻晦澀、炫技式的語言表達。”

該文中還指出,面對像《生活在樹上》這樣的語言,部分作家媒體人、專家認爲它用字生僻、行文歐化、深度不足,歷年高考“神作”也因生僻表達遭人詬病。近幾年的生僻字證明它仍有一定的生命力,迎合了大衆求新求異的社會心理,因此作文當中使用生僻字也有其現實原因。但過度使用生僻字和爲應用而應用的寫作會使得文章形式大於內容,這種晦澀的文風對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不合適的。

《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樹上”》文末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要倡導一種樸實的語言教育觀,培養學生對漢語的敏感,鼓勵他們說自己的語言。同時要警惕“以隻言片語的點綴爲華麗,以晦澀混亂爲深奧”的錯誤觀念,引導學生閱讀文質美的文本,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走一條語言大衆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