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選戰】江昺侖/「賴一下」改變了臺灣長輩的視野(上)

▲LINE在臺灣登場之後,隨着智慧型手機打開中老年人心防,LINE就成了長輩的第一代溝通軟體。(圖/記者陳以升攝)

●江昺侖/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2020總統大選只剩下兩個多月,最近的民調結果顯示,蔡英文領先韓國瑜大概平均10%左右,但韓國瑜是個「非典型政治人物」,他的能力及性格無法支撐大局,但對於帶動話題、槓桿操作卻是得心應手,所以在選戰最白熱化的時刻,無形且殘酷的資訊戰爭,會是左右選情的重要因素。

地球是平的

或許你曾經聽過,當代是一個「後事實時代」,但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今天雖然資訊爆炸,人人都可以輕鬆透過各種媒體吸收資訊,但是每個人吸收資訊的管道不同、判斷資訊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很有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觀點,而每個人都堅稱那是事實。

地球真的是圓的嗎?你怎麼能確定?你真的看過地球的全貌嗎?小時候太空人拍的地球照片是真的嗎?

或許,可能都不是真的,我們被騙了?我們活在一個謊言的時代!NASA是假的,阿姆斯壯未曾登陸月球,月球表面都是在攝影棚拍攝的畫面。全世界的高層欺騙我們地球是圓的,可能是出於一個可怕的陰謀。

上述的觀點是不是很誇張?並不會,美國有一羣人對於「地平說」深信不疑,甚至在2017年,很認真地開了一場專家研討會(甚至是要收費的),提出各種他們認爲無可反駁的證據,例如,如果地球是圓的,那麼鐵軌怎麼會是直的?與會者言之鑿鑿。

上述的說法是否似曾相識?你是否近幾年有看過類似這種「鬼打牆」的討論?

沒錯,後事實就是類似宗教與傳說,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對他而言這樣的觀點就是事實,並且出現「與『我知道的事實』相反的證據就是僞造的」這樣顛倒的邏輯

簡單的說,從哥白尼提出「地動說」,地球實際上是繞着太陽轉之後,人類開始發現「事實」是透過客觀的觀察及證據推論出來的,這也是現代科學的重要精神之一。但「後事實」的狀況則是:人們先主張「事實」,然後找出能支持這個事實的證據,如果證據不能支持「事實」,那就是僞證。

或者客觀一點說,是網路技術的進步下,每個人都可以是資訊的傳播者,過去壟斷麥克風的「傳統菁英」權威盡失,大衆開始懷疑既定知識、開始反抗菁英、開始醞釀新的神學觀點,在網路用語,就叫做「平行時空」。

成爲韓粉不是你的錯

已經說到這裡了,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最近臺灣的狀況吧,從去年的吳音寧北農事件、到關西機場假消息事件(導致一名外交官自殺)乃至蔡英文的博論文事件。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出現「平行時空的事實」,而且平行時空事實跟證據可以毫無關聯。

例如吳音寧去年之所以會成爲衆矢之的,是因爲北農根據北市府市場處的規定放了三天連假。而此時媒體發現放完連假之後,因爲蔬果涌進市場,拍賣價格就比放假之前低出許多,從此之後全臺灣都不斷瘋狂檢討總經理吳音寧的「錯誤」判斷,各種攻擊蜂擁而至,吳音寧再也無法擺脫負面形象

但如果平心而論的話,天氣變化本來就會影響菜價漲幅,加上臺北市市場共同連休三天,一定會影響農民權益。但這樣的證據對於「平行時空」來說已經毫無意義。

關西機場假新聞事件,根據學者王泰俐的研究:「選前知道這則新聞的選民佔78%,但是在選舉當天能夠判斷真僞的僅有46%。」簡單的說,這則假新聞,仍有三成的人不知道是假的。

所以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政治人物的狂熱粉絲?並不是先天魅力(韓國瑜跟柯文哲並不是以帥氣迷人的形象登場吧),而是後天由「各種媒體」所加工創造的。而且成爲粉絲之後,會形成一種近似於宗教的內在邏輯,信者恆信。然後組成一個社羣泡泡小圈圈、次級團體),外圍的人幾乎無法加入。

這就是韓粉的由來。成爲韓粉並不是誰的問題,而是以唯物觀點來解釋,就是我們的腦袋被媒介技術所帶着走了。我們以爲自己有自主的判斷能力,但其實從階級出身,直到打開電視遙控器的那一剎那,就決定了我們會成爲誰的粉絲。

「賴一下」改變了臺灣長輩的視野

大家記得嗎,Facebook 改變臺灣的社羣遊戲規則,是在2007年蘋果帶動的智慧型手機風潮,加上2009年的「開心農場」偷菜遊戲流行,慢慢傳播到主流大衆手上。但當時屬於中高年紀的長輩,有些對於智慧型手機仍存有不安全感,所以一開始並未加入FB梯隊。

在2012年之前,網路作爲空戰,一直都還是年輕人獨霸的空間。當時許多社會運動動員、議題交換都是透過網路。一時之間,年輕人們甚至還有一種「可以用網路改變世界」的錯覺。

但LINE在臺灣登場之後,隨着智慧型手機打開中老年人的心防,LINE就成了長輩的第一代溝通軟體。他們沒有經過BBS、ICQ、無名小站、MSN乃至Yahoo奇摩等等網路社羣,剛出場就降落在「賴一下」的地圖上,以「叮咚」跟「早安」構成了「共同語言」及認同感。以前長輩會經常抱怨年輕人手機不離身,上課傳簡訊,下課玩貪食蛇;但現在不分年齡,都可以看到人手一機,沈溺在自己的社羣世界裡悠然自得。

所以「賴」上面的圖文訊息,對於這些網路新住民來說,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再加上中國作爲封閉式網路的大國,生產了許多非常廉價的資訊,例如醫療資訊、內容農場與搞笑短片等等。這些資訊對於長期使用網路的阿宅來說,可能單純就是個好笑的Meme(文化迷因,以類似基因形式傳播文化的載體)或者垃圾內容,但對於網路新住民來說,這些東西卻可能是會改變認知的重大訊息。

而全世界都一樣,廉價訊息透過社羣軟體快速流動,彷彿讓大衆獲得了新的權力,只要動一下手指轉傳,所有人都可以成爲「自媒體」。另外,看似自由、免費且扁平的資訊,其實是假象。企業提供免費的平臺,使用者卻無從得知內部演算法的規則,誰能獲得某一類的資訊、誰永遠看不到哪些訊息,都早已被自己的階級、社交圈及私人喜好所決定。

因此,在同一個興趣範圍的網友,聚集成一種內聚力很強的社羣泡泡,就是「粉絲」的誕生。

我點開中天報導的韓國瑜新聞,手機就推給我大量中天新聞,我看完以後覺得韓國瑜其實人「很好」,雖然我從來沒有交叉比對過「很好」的證據,但我因爲覺得這樣的新聞「很好」,所以我慢慢地越來越少看到韓國瑜「不好」的新聞。(承下集)

熱門點閱》►用「他奶奶的」撕裂社會 就能讓韓國瑜白回來?

►其實是匪情專家?你不知道的少年韓國瑜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