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捻軍 (1)

太平軍曾經有過一次著名的北伐。大約在他們朝着北京郊外挺進的同時,一支綠林武裝在他們的影響下揭竿而起。這支武裝叫做“捻軍”。從1853年起,他們的人數與日俱增,他們的搶掠令官府十分難堪。他們一般活動於黃河沿岸,這個地域包括河南、安徽北部、山東、直隸南部。在整個太平天國時期,他們不斷地襲擊這些省份。由於某種很難說清的原因,他們從來未與太平天國共舉大業。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也許在於捻軍都是華北人。由於多數北方人對南方人從傳統上懷有敵意,所以他們受到了影響。太平軍幾乎全部來自長江以南。曾國藩一直擔心捻軍加入太平天國。在英法聯軍於1860年從北京撤出以後,他曾建議朝廷委派著名的蒙古將領僧格林沁親王對付捻軍。僧格林沁跟捻軍打了4年多,作戰區域爲豫南、皖北、魯西和直隸南部。他在鎮壓捻軍的作戰中沒有取得顯著的進展,於1865年5月在山東曹州附近遭到捻軍伏擊,並被他們殺死。

捻軍的與衆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另立政權,並非專門針對朝廷,也沒有試圖在任何一個地方鞏固自己的勢力。他們一律騎馬,手持刀矛,幾乎沒有裝備火器。這樣一來,他們就無力攻取圍城圍鎮。但他們能夠堵塞交通,破壞環境,使鄉下人無法忍受。由於騎馬,他們的機動性很強。當官軍追剿他們時,他們的機動優勢足以拖垮官軍。在他們將被包圍時,他們會化整爲零,然後在遠處集結。他們的首領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張宗禹。

太平軍丟失南京之後,許多部隊散佈在長江以北,投奔捻軍。從這時起,捻軍使用的火器明顯增加。他們很少吃肉,或者完全素食,靠吃核桃大小的麪疙瘩維持生命。他們隨身攜帶麪疙瘩,食用前用水或肉湯煮熟。他們從不洗澡,替代辦法是弄出一身大汗,然後用粗質毛巾擦乾。

僧格林沁死後,朝廷命令曾國藩負責剿捻。曾國藩不大願意挑這副擔子,但他只得於1865年6月離開南京,率領9000名湖南士卒和2.2萬名安徽士卒前往山東。他的部隊共有3.1萬人。他被任命爲直隸、安徽、山東3省所有部隊的最高統帥。[1]在一年半的時間裡,他致力於鎮壓捻軍,把往日跟太平軍作戰的許多老部下召來協助自己。他也沒有取得顯著的進展,並於1867年初獲得批准,返回南京,把戰場指揮權交給了李鴻章。

李鴻章得到了一顆剿捻欽差大臣的官印。這樣一來,他發佈的命令,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就跟皇帝本人發號施令一樣。他不僅是欽差大臣,還被任命爲湖廣總督,不過由其弟在武昌的總督署代行他的權責。

那一年年初,捻軍在鄂北吃了敗仗,北進河南。不過,他們很快又向西運動,奔向處於回民運動中的陝西。朝廷大爲震驚,惟恐他們與回民軍攜起手來。

當左宗棠從福州起程去上任陝甘總督時,他在江西南昌接到一份上諭,命令他加快行程,因爲捻軍就要進入陝西了。他於1867年1月31日抵達漢口,跟隨他從福建而來的部隊晚到1個月。左宗棠意識到,他必須首先鎮壓了捻軍,才能夠開始處理回民問題。不過,他似乎認爲捻軍蹦躂不了多久,特別是因爲朝廷啓用了帝國的所有大人物來對付他們。他在漢口埋頭準備針對回民軍的陝甘作戰行動。他知道自己面臨的任務是長期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在過去幾年裡他已有足夠的經驗,體會到戰前準備的重要性。他在漢口待了將近兩個月,儘可能地集結裝備,安排接收和供給。

左宗棠特別需要大炮。他在來到漢口之前就已經着手安排供給了。他早已派人打前站,當他抵達漢口時,許多事情已經安排妥帖。根據他的指令,漢陽的鐵工廠已經生產出若干大炮、炮架、臼炮和炮彈。我們無法確定他什麼時候獲得了首個克虜伯炮隊,但很可能他在漢口時就已下令置辦了。他對外國的大炮非常欣賞,知道它們在中國是無與倫比的武器,但他堅信中國人能夠造出比當時的中國造武器更爲適用的裝備。他僱用了幾名外國機械師當助手。梅斯尼(Mesny)說,他在漢口有一家工廠,其中接了左宗棠的許多訂貨。他爲發射12磅炮彈的大炮製造了若干炮架,還製造了一些散彈、炮彈和臼炮。他還說,左宗棠對他非常滿意,要帶他一同去甘肅。[2]左宗棠給他提供了一個職位,只是由於英國領事反對,他纔沒能成行。

左宗棠從他還是一名窮學生的歲月裡就對西北深感興趣。他閱讀過所有能夠找到的描述甘肅和新疆的書籍。他詳細地研究過中國在中亞進行的戰爭,特別是康熙和乾隆在準格爾與喀什噶爾的戰爭。據《年譜》作者說,長城末端以外的西部土地,對於童年時代的左宗棠就具有格外的魅力。他從不放過任何機會加深對那裡的瞭解,當他遇到曾在西部服務的人,不論是官員還是流放者,他都會提出有關那個地方的許多問題,例如道路、水流、山脈等等。如果得到了什麼新的信息,他會立刻用筆記下。他蒐集的有關西北省份和中國中亞地區的信息,對他而言可謂無價之寶。

他在漢口給皇帝寫了一份奏章,概述他對局勢的初步估計,報告他爲平定西北將要採取的措施。該奏章的部分內容如下:

……竊維臣由閩啓行,時念舊部分駐兩省,得力將領除蒙恩簡放實缺外,均已奏委署理要缺鎮將,若檄調隨徵,則閩浙頓覺空虛,殊爲可慮。雖各員告請西征,概未敢許。其所攜以同行者,僅三千餘人。奏請劉典幫辦軍務,亦僅令選募舊部三千人。初意南人用之西北,本非所宜,只可多挑營官、哨長之才,入秦後,再將陝甘現存各營兵勇分別汰留,而勻撥膽技稍優弁勇充當親兵護哨,編列成營,以倡勇敢之氣。庶臣部行糧可資節省,而陝甘飢軍亦可漸有位置,兩得之道也。

又,臣軍頻年轉戰東南山澤之鄉,無須多用馬隊,每次上口採買,爲數本屬無多。當由閩拔隊之時,以嶺嶠艱阻,水陸數易,所有戰馬驅以隨行,必形疲乏,故遂留之閩中。原擬抵鄂後派弁上口採購;至鞍(革佔)一切,又須在陝西制買。故前此預先陳明抵鄂、抵西安後,均不能無少耽延也。昨抵黃州,接見守令,始知捻逆大入鄂疆,漢、黃、德一帶均形震動。復奉寄諭:竄陝捻逆又已擾及南山。傳聞賊蹤蔓延甚廣,萬騎縱橫,鄂、陝官軍均不得手。臣於二十六日相度營地,暫於漢口鎮北橋口地方安扎六營。二十八日入駐新營,一面飛催劉典迅速選募成軍,來鄂會隊。並增調各營,於原擬六千人外再加募六千,合成一萬二千人,均限一月到鄂。惟馬匹無從購覓,託官文代爲搜索,亦僅得馬二百八十餘匹而已。諭旨敕臣由鄂入秦,先剿陝逆。此時臣軍步隊僅止三千餘,馬隊尚未習練,雙輪、獨輪車式尚未動工製造。所擬以制賊者步隊、馬隊、車營,而皆無以應手,倉卒就戎,必貽後悔,臣不敢不慎也。

方今所患者,捻軍、回逆耳。以地形論,中原爲重,關隴爲輕;以平賊論,剿捻宜急,剿回宜緩;以用兵次第論,欲靖西陲,必先清腹地,然後客軍無後顧之憂,餉道免中梗之患。謹即一面就地採買口馬,練習馬隊,先造獨輪炮車,暫應急需。俟所調各營取齊,由襄樊出荊紫關徑商州以赴陝西,即古由武關入秦之道,沿途遇賊即擊。比抵陝西,則製造雙輪炮車,兼僱買車輪,俟採買口馬到陝,增練馬隊,並習車營。一面開設屯田總局,相度秦、隴緊接要隘有水草可田可牧者開設屯田;一面汰遣陝甘各營,去疲冗,省軍食,爲久遠之規。其願留屯田者,編入冊籍,指地屯牧;不願留者,資遣散回各本籍,禁其逗留爲患。然後軍制明而內訌可以免,屯事起而軍食可漸裕也。

甘省回多於漢。蘭州雖是省會,形勢孑然孤立,非駐重兵不能守。駐重兵,則由東分剿各路之兵又以分見單,不克挾全力與俱,一氣掃蕩。將來臣軍入甘,應先分兩大枝,由東路廓清各路,分別剿撫,俟大局戡定,然後入駐省城,方合機局。是故進兵陝西,必先清關外之賊;進兵甘肅,必先清陝西之賊;駐兵蘭州,必先清各路之賊。然後餉道常通,師行無梗,得以壹意進剿,可免牽掣之虞。亦猶之江、皖佈置周妥,然後入浙;浙江肅清,然後入閩;閩疆肅清,然後入粵。已復之地,不令再被賊擾。當進戰時,即預收善後之效。民志克定,兵力常盈。事前計之雖似遲延,事後觀之翻爲妥速。

自古邊塞戰事,屯田最要,臣已屢陳其利矣。漢宣帝時,先(零)羌反,趙充國銳以自任,其所上屯田三疏,皆主持久之義。宣帝屢詔誚責,充國持議如初,卒收底定成效。可知兵事利鈍,受其事者固當身任其責,至於進止久速,則非熟審彼己長短之形,飢飽勞逸之勢,隨機立斷不能。此蓋未可以臆度而遙決者也。

臣頻年轉戰東南,於西北兵事未曾經歷;所部均南方健卒,於捻、回伎倆並無聞見。若不慎之幾先,加以迫促,誠恐所事無成,時局亦難設想。明臣孫傅庭催促出關,卒以致敗,可爲前鑑也。伏懇皇上假臣便宜,寬其歲月,責臣以西陲討賊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明軍令。臣惟勉竭駑鈍,次第規畫,以要其成。剿捻、剿回均惟事機所在,若兵力未集,馬隊未練,屯務未舉,車營未成,則無所藉手以報君父。臣雖身任咎責,無補時艱。此則耿耿愚忱,有不能不預爲披瀝者。……

左宗棠在漢口時,家人從長沙趕來看他。《年譜》說,他與妻子的最後訣別是非常悽惻的。妻子竭力裝作很快活,左宗棠百感交集,情不自已。二哥也來看他。左宗棠對二哥牽腸掛肚,因爲二哥年老體衰,情緒低落。左宗棠分外殷勤,在兄弟二人最後一次共進晚餐時,他吟誦了二哥幾首詩作,開懷暢飲。隨從們對大帥的行爲大感吃驚,顯然他們從未見過總督大人如此放縱——沉湎於詩酒。左宗棠此後與妻子和二哥再無重逢之日,在他征戰甘肅的日子裡,這兩位親人告別了人世。[3]

第10章 太平軍的崛起 (1)第10章 太平軍的崛起 (1)第24章 捻軍 (2)第36章 籌備新疆戰役 (2)第20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6)第1章 譯者的話第24章 捻軍 (2)第36章 籌備新疆戰役 (2)第23章 捻軍 (1)第39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2)第32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1)第44章 外國人眼中的左宗棠 (2)第40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3)第18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4)第16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2)第33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2)第18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4)第38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1)第13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2)第20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6)第26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1)第43章 外國人眼中的左宗棠 (1)第14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3)第4章 19世紀的中華帝國 (2)第4章 19世紀的中華帝國 (2)第9章 左宗棠的青壯年時代 (2)第18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4)第1章 譯者的話第23章 捻軍 (1)第7章 19世紀的中華帝國 (5)第43章 外國人眼中的左宗棠 (1)第42章 巨人暮年第41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4)第43章 外國人眼中的左宗棠 (1)第15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1)第11章 太平軍的崛起 (2)第14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3)第20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6)第13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2)第40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3)第42章 巨人暮年第27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2)第8章 左宗棠的青壯年時代 (1)第14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3)第36章 籌備新疆戰役 (2)第14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3)第24章 捻軍 (2)第29章 平定甘肅 (1)第37章 籌備新疆戰役 (3)第22章 福建戰役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尾聲 (2)第2章 前 言第30章 平定甘肅 (2)第11章 太平軍的崛起 (2)第34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3)第15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1)第43章 外國人眼中的左宗棠 (1)第16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2)第17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3)第38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1)第23章 捻軍 (1)第22章 福建戰役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尾聲 (2)第20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6)第28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3)第27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2)第43章 外國人眼中的左宗棠 (1)第32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1)第38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1)第28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3)第12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1)第17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3)第23章 捻軍 (1)第40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3)第12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1)第34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3)第26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1)第14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3)第35章 籌備新疆戰役 (1)第25章 中國的回民與回民運動的肇始第38章 大戰新疆與收復伊犁 (1)第29章 平定甘肅 (1)第30章 平定甘肅 (2)第23章 捻軍 (1)第37章 籌備新疆戰役 (3)第34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3)第19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5)第16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2)第11章 太平軍的崛起 (2)第13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2)第12章 長江沿岸的太平軍 (1)第26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1)第23章 捻軍 (1)第29章 平定甘肅 (1)第37章 籌備新疆戰役 (3)第19章 左宗棠大戰江西與浙江 (5)第4章 19世紀的中華帝國 (2)第27章 陝西和甘肅東部的平回作戰 (2)第1章 譯者的話第33章 新疆喀什噶爾與阿古柏 (2)第8章 左宗棠的青壯年時代 (1)第24章 捻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