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3)

走出大宅時,大少爺才猛然醒到,自己竟然衝先生叫了聲“爹”。這之前,他記得好像只有多年前抗英那會子,爲了阻止赤手空拳身着官服的先生陷入敵陣,情急之中,才當着先生的面喊過爹。他又覺察到先生那變化了的眼神,以及在他肩頭那深情一拍的意蘊。這麼多年來,先生不曾用這樣的眼神看過他,更沒有如此深情地拍過他的肩,這些不都明確地表示先生不但原諒了他,而且父子間的情義更加深了麼?

大少爺又如實地對老鎖說了他在先生面前說了些什麼,當然也如實地說了先生對他的態度,先生對他說了些什麼。老鎖叔呀,你編排我的那些我並沒忘。可也不知怎麼了,到了先生跟前,那些、那些就全用不上了,只能是怎樣就怎樣說了。把你也給填進去了,看來我真是不成器呀。

不想,老鎖非但沒有惱火,反倒覺得大少爺對先生說的,比他編排的更勝一籌,收到的效果也超乎了想象。歪打正着呀。他深深地看一看大少爺,說:大少爺呀,現在我算是真明白了,先生看重的,也正是你的“是怎樣就怎樣說”呀。大少爺呀,你無憂了,接管家業板上釘釘會落在你的頭上,也許是你命中註定有的呀……

1918年的下半年,莊士敦又到中國內地旅行。他在威海衛自己的許多建議不僅得不到英國政府的支持,理想和抱負得不到施展,而且處處受到壓制和譏諷,殖民部已經將他視爲一箇中國儒教信徒、一個願意生活在野地裡的怪人了。那麼旅行、寄情山水,便當然地成爲他最好的選擇了。只要有機會,他就會遊走於各地的名山大川之間,10月底,他又輾轉來到了上海。

走在街道上,莊士敦高高的個子,如同一根移動的電線杆。對洋人,來往的人儘量躲避着,這越發顯出莊士敦的突兀挺拔。走着走着,肩膀突然被拍了一下。熙熙攘攘的行人都規避着他,有誰會拍他的肩?在他轉過臉的瞬間,心中便塞滿了厭惡。習俗上,英國人視隨便拍打別人肩膀爲很不禮貌的行爲,哪怕是極熟識的人。

我的上帝呀!當莊士敦轉過臉來後,禁不住一聳肩膀叫了一聲,儘管他離上帝越來越遠,或者說早把他的上帝拋在腦後了,但驚訝時,還是習慣於呼喚上帝。怎麼會是你?

站在他面前的人比他還驚訝:我更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你。

這個人竟然是李鴻章的三子李經邁。還記得麼?七八年前,在大清王朝傾覆之際,這個李經邁曾來威海衛投奔莊士敦避過難,兩人已經成爲密友了。七八年過後,在上海的街頭不期而遇,怎能不驚喜激動不已呀,何況李經邁的心中還埋藏着一個巨大的、足以把莊士敦炸暈的秘密。

寒暄過後,李經邁仰頭看看天,又出神地端詳着莊士敦,喃喃着:天意,天意呀……

莊士敦有點天真地仰面看看天,再看看李經邁,懵懂地問:李大人,你指的是什麼?

當然指的是在這裡邂逅你莊士敦先生——李經邁自顧感嘆了,多麼巧合呀,不知是上天有意撮合,還是我真的具有了神奇的法力,我心裡呼喚着莊士敦先生,莊士敦先生便在我面前出現了……

莊士敦越發莫名其妙了。在此邂逅的確令人喜出望外,可也不至於引發如此玄奧的感慨呀,何況面前的李大人可不是沒見過世面遇事大驚小怪的平常人,他可是個大人物,而且是更大的人物的兒子。

李經邁再次仰起臉凝視着天空,天上恰好有一團極低的白雲,如一柄巨大的遮陽傘罩在了兩個人的頭頂。莊士敦先生,你看天上的這朵雲像什麼?

剛纔莊士敦不是已經仰面看天了麼?可他沒在意天上的雲朵,只好再次仰起頭看着天空,說:像一朵大蘑菇。

我看它倒更像一頂皇冠……李經邁的話變得更不着邊際了。天作之合,真是天作之合呀……

莊士敦由懵懂變愕然了,乃至連問一問李大人爲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也無從下嘴了。李大人這是怎麼了?他可不是故弄玄虛的人呀。

接下來,李經邁說出的話令莊士敦愕然加愕然了:看來是老天有意要讓先生你助我們的天子了……

李經邁當然注意到了莊士敦的愕然,他神秘地一笑,又說:莊士敦先生,恕我在街頭不便跟你多解釋什麼,今晚你到我的住處來再詳談吧。他將住址說給莊士敦後,便急急地走開了。

愕然讓莊士敦真的如一棵電線杆杵在那裡了。過了好長時間,他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不由得又仰頭看天,想從那朵像一頂皇冠的白雲裡找到什麼。遺憾,那朵雲已無影無蹤,一點兒痕跡都沒留下。

莊士敦哪裡想得到,與此同時,在威海衛,先生同樣正站在莊士敦的辦公處所前看天。先生是來找莊士敦商量三少爺回國的事,莊士敦的下屬衝先生詭異地笑笑,說:我們的華務司又不知哪裡雲遊去了。

雲遊不大都是指僧道像天上流雲一樣漫遊四方麼?來到室外,先生禁不住笑了,看來莊士敦的屬下對其癡迷於中國的佛教,心中也是頗有微詞,只是不便直說罷了。先生不由得擡頭仰望天空,似乎要找到莊士敦雲遊的蹤跡。天上恰好有一團雲朵在悠悠浮動着,哈,莊士敦莫不是就跟這片雲朵一樣,飄忽不定地雲遊麼?看着,看着,這片雲竟然倏地無影無蹤了。先生的心驟然一跳,好像從來沒見過天上的雲朵飄然而逝,心中隨即生出了感嘆:哪裡纔是它(他)的落腳之處呢?之所以生出這樣的聯想、感嘆,當然與莊士敦透露的要離開威海衛的想法有關。

莊士敦可不是個遇事疑神疑鬼大驚小怪的人,但李經邁一番話,本來的散淡閒逸之情消失了,原來要逛幾處名勝的打算也不得不取消了,只能走向路邊的店鋪,逮着哪家進哪家,以瀏覽琳琅的商品和跟店主搭訕消磨時間,只盼夜晚快點降臨。

天上日頭有意跟莊士敦做對,從幾家店鋪走出來,感覺日頭仍然一動不動地掛在原來的位置上。天的玄奧似乎也增加了幾分,讓他不得不增加了幾分對天的莫名敬畏……

莊士敦鳧着夜色,來到李經邁的住處。

有了半天前街頭的邂逅,便省去了有身份的人見面的繁文縟節,何況雙方的心思都不在爲了見面而見面上了。落座後,李經邁有點唐突地開口便問:莊士敦先生,你對我們中國的歷史怎麼看?

雖沒有準備,但莊士敦隨口便答:中國的歷史當然是世上獨一無二、綿長悠久、一脈相承的歷史。這樣的問題,他回答得比一箇中國老夫子還流暢。

李經邁苦苦一笑:莊士敦先生,爲什麼有西方的大哲人在一百年前卻說,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莊士敦亦苦苦一笑,說:李大人,也許我比你更多地看過這位大哲人的著作。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幾千年大同小異的帝王更迭歷史,的確支持着他的論斷。中國史書記載的,也的確是後一個皇帝通過血腥的殺戮,推翻前一個皇帝而當皇帝的歷史。在這樣的皇位循環更迭中,的確難以產生真正的歷史進步。不管怎麼說,作爲國之重臣,你能思索到這一步,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莊士敦先生,我相信你是希望中國能夠書寫下進步歷史的人。

這一點大人當然用不着絲毫懷疑。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中國進步呢?

方法說起來倒也很簡單,也是唯一的:實行憲政,把國家的權力都關進相應的籠子裡;讓國民成爲公民而不是臣民,讓每個挺立的公民真正成爲國家的主人。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如果不能說民主憲政是最好的政體,那麼最起碼可以說它是比較不壞的政體。

莊士敦的話如同一柄無形的長矛戳到了李經邁的心底,他不由得站了起來,鬱結在心底的疑惑如同一罈密封的陳酒被這柄長矛攪動了,濃烈的酒花咕咕翻騰出一連串對莊士敦的發問:爲什麼經過這些年朝野的不斷折騰爭鬥,乃至腥風血雨的博弈,中國雖然推翻了沿襲了幾千年的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但國家仍然沒能進入真正的給國民帶來福祉的憲政、民主共和的軌道?而是陷入了可怕的混亂和連綿不絕的爭鬥?莊士敦先生,坦白地說,前些年我本人對風起雲涌的推翻帝制、改國體爲憲政共和是畏懼的;而推翻了帝制,實行了共和,反倒讓國家陷入了混亂的紛爭之後,這不得不讓我又陷入了更深的憂慮:是不是我們的國家不適宜移植憲政共和的政體?抑或說憲政共和的政體,在我們這樣一個沿襲了幾千年帝制的、民智不化的國家水土不服,難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莫不是應了那句話: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莊士敦也站立起來了:李大人,我能理解你的憂國憂民之心,但我還是要說,你的這種觀點我是不敢苟同的,我也不得不說你的認識是偏頗的。就拿威海衛來說吧,二十年前,它變成英租界之初,威海衛的紳民當然地、自發地羣起而抗爭,甚至不惜流血喪命。我畢竟是威海衛租界的統治者,不想也難以對當年的浴血抵抗進行孰對孰錯的臧否,但我還是不得不說,我本人的內心還是認爲那些悲壯的抵抗是可歌可泣的,因爲這起碼證明了,威海衛紳民間蘊涵着廣泛又深厚的捍衛自己土地的神聖的精神。但我要說的是,威海衛變成英租界後的客觀事實:雖然經歷了急風暴雨式的對抗,但租界政府施政幾年之後,便得到了界內紳民的廣泛認可,特別是實行了小區自治後,可以說是得到了紳民的擁戴。我來到威海衛的當年,紳民就敲鑼打鼓爲我送來了父母官的匾額,讓我受寵若驚。其實我到威海衛的當年只做了一件事:推行司法公正,堅持法庭天天開門辦案,而且不收任何訴訟費。這說明了什麼?說到此他頓住了,似乎意識到自己這一口氣說得太多了。

請莊士敦先生繼續說下去。

莊士敦的情緒已經發酵,要說的話一發而難收,即使想讓他打住也不大可能了:普世價值是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國別、民族的,因爲它本於人類天性的良知與理性而爲人類共同認同,而不是某一個族羣人爲定義的。我不敢說租界政府的施政沒有錯誤和偏差,而且也的確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錯誤和偏差,但就總體而論,租界政府推行的是擴大民主和自治、拓展自由空間、爲全民帶來福祉的法令規章。司法公正、信仰自由、自由港貿易、現代教育、免費醫療、動物保護等都得到落實。有誰能想得到,在短短几年內,威海衛紳民,會漸漸地接受、認可、遵從、擁戴了這些新的法令、規則、措施。

隨着莊士敦滔滔不絕的話語,李經邁的表情變得越來越端肅了,氣息變得越來越不勻了。很長時間,他沒插一句話,任由莊士敦說下去。

莊士敦又說:李大人,難道威海衛在變成租界之前,不是封建的大清帝國的一部分麼?甚至可以這樣說,威海衛相比中國的其他地方,更封閉、更保守、更不開化,可他們爲什麼會在幾年內便接受了這些普世的文明呢?這不已經足以從另一面說明問題了麼?難道中國其他地方的百姓的內心不是良善的麼?會拒絕美好、文明的東西麼?難道你還能說民主憲政在中國會水土不服麼?還會認爲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麼?雖然威海衛稱不上真正實行了民主憲政的區域,它畢竟是租界。

莊士敦先生,我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認同你的觀點了。但我還是不得不問:爲什麼中國推翻帝制移植了共和憲政已經差不多十年了,但共和憲政還是沒能給國家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福祉?

莊士敦的語氣變得緩和而悠長了:我想大人問到了根本。共和憲政雖然是好的政體,但千萬不要以爲,一個傳統帝制的國家,頭天移植了共和憲政的政體,就一蹴而就大功告成了,第二天早晨,舉國大地即會祥瑞的陽光普照遍地鳥語花香,一切的、陰暗邪惡的、不如意的東西會一掃而光——中國這樣一個有着幾千年歷史的國家,尤爲如此。一方面,也許人的天性中固有着比良善一點兒也不少的獨裁的、專橫的、排他的,甚至是殘暴的惡。這種惡在權利慾、物慾、等的誘惑下,隨時都有可能發作,有時甚至只是爲了張揚惡而發作惡。在掌握權力的人的內心,這些惡的東西更容易滋生、滋長、擴張,甚至是氾濫,所以才需要人們共同編織起民主憲政的樊籠,將這些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可能發作的惡圈禁起來,不讓它發作。另一方面,共和憲政的推行、落實,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是民主的,更不是天生就能掌握好、運用好民主的法則、規則的。民主的意識是需要培育的,是要在社會環境中通過不斷地學習、摸索、實踐才能習得的。通俗點說,民主是要通過全民的訓練,才能掌握並運用好的。對每個人來說,民主也是一種責任,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不僅掌握了民主的法則,並且同時擔當起了各自應該擔當的公民的責任,才能建立起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而只有建立起了這樣的社會,這個國家的政體纔有可能變成真正的共和憲政……

莊士敦先生,如此說來,中國的民主憲政,還有漫長的、艱難的路要走呀……正所謂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呀。

莊士敦笑笑,說:看看,李大人的認識不是已經長進了一大步麼?李大人,你曾出使過奧地利,並隨載濤貝勒前往日本、歐美考察過。你應該瞭解,各國的民主憲政的實行,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英國雖然是這世界上最早實行民主憲政的國家,但如果從1215年簽署的奠定了憲政基礎的《大憲章》算起,到1649我們把獨裁的、與人民爲敵的暴君查理一世國王推上了斷頭臺,我們爲實行民主憲政的爭鬥、求索,光是這一時期,不就經歷了漫長的四百多年麼?

好!李經邁突然情不自禁地叫了一聲,上前一步,上下打量着莊士敦。我不得不說我的眼光是多麼準呀……先生還記得白天我說過的話麼?看來的確是老天有意要幫助我們的天子了呀。在中國的外國人中,恐怕沒有比先生你更適合於做我們皇帝的老師的了……

沒等莊士敦緩過神,李經邁接着說:我並不是有意要在先生面前賣什麼關子呀,只是我一時不知怎麼說纔好。簡單地說,我的意思是,我們要聘請先生你,給我們的皇上當老師,講授憲政知識和西方的先進文化,以及教授英文。

第45章 11 三小姐敏兒嫁給英國人(2)第39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1)第55章 13 莊士敦離開(3)第23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3)第42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4)第56章 13 莊士敦離開(4)第40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2)第43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5)第27章 07 莊士敦來了(2)第42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4)第30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2)第6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2)第21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1)第28章 07 莊士敦來了(3)第37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3)第12章 03 抗英鬥爭,英軍無一人傷亡(5)第12章 03 抗英鬥爭,英軍無一人傷亡(5)第30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2)第49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1)第35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1)第41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3)第6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2)第10章 03 抗英鬥爭,英軍無一人傷亡(3)第30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2)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49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1)第12章 03 抗英鬥爭,英軍無一人傷亡(5)第1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1)第56章 13 莊士敦離開(4)第6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2)第39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1)第46章 11 三小姐敏兒嫁給英國人(3)第23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3)第15章 04 二少爺走進巡檢司衙門(2)第21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1)第43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5)第38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4)第22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2)第41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3)第50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2)第44章 11 三小姐敏兒嫁給英國人(1)第38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4)第47章 11 三小姐敏兒嫁給英國人(4)第33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5)第32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4)第33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5)第7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3)第38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4)第54章 13 莊士敦離開(2)第31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3)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21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1)第44章 11 三小姐敏兒嫁給英國人(1)第21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1)第41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3)第2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2)第56章 13 莊士敦離開(4)第2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2)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32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4)第10章 03 抗英鬥爭,英軍無一人傷亡(3)第31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3)第25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5)第21章 06 二少爺當上禁菸局局長(1)第31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3)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26章 07 莊士敦來了(1)第14章 04 二少爺走進巡檢司衙門(1)第33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5)第26章 07 莊士敦來了(1)第55章 13 莊士敦離開(3)第54章 13 莊士敦離開(2)第43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5)第11章 03 抗英鬥爭,英軍無一人傷亡(4)第2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2)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17章 04 二少爺走進巡檢司衙門(4)第50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2)第32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4)第41章 10 二少爺鬧革命(3)第48章 11 三小姐敏兒嫁給英國人(5)第5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1)第17章 04 二少爺走進巡檢司衙門(4)第38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4)第18章 05 威海衛來了首任行政長官(1)第1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1)第7章 02 英軍在劉公島升起了“米字旗”(3)第38章 09 西風東漸,三少爺去了英國留學(4)第56章 13 莊士敦離開(4)第51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3)第3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3)第54章 13 莊士敦離開(2)第19章 05 威海衛來了首任行政長官(2)第27章 07 莊士敦來了(2)第31章 08 莊士敦遇到大麻煩(3)第3章 01 大英內閣決定租借威海衛(3)第50章 12 莊士敦走進紫禁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