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問題

允熥待衆人又安靜下來後,繼續說道:“衆位學生都是大明之英才,所欠缺的只是征戰的經驗。此戰所用兵將極多,汝等不論押運糧草、爲諸將參謀、在朕身邊爲舍人亦或是在千百戶、衛所爲將,待擊敗撒馬爾罕之兵後必都已成爲經驗豐富的將領,朕以後也能放心任用汝等。”

聽過允熥這話,在場陸師的學生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不傻,在允熥說到對撒馬爾罕之戰後馬上想到:‘陛下在我等面前提到這一戰,先前又已經說過不會讓讓我們返回原本的衛所,定然是要讓我們在這一戰中效力了。再結合之前皇上所說在千百戶歷練之事,皇上這是要我們親自帶兵與撒馬爾罕國的軍隊見仗啊!’

想到這裡,他們頓時十分擔心。與撒馬爾罕國之戰可不是他們在老家的時候見長輩們打過的剿匪戰,必然是大戰,類似於當年大明與陳友諒、張士誠和蒙元的大仗。

這樣的仗都十分慘烈,攻打大都還罷了,元順帝自己跑了所以傷亡不大,可其餘幾戰都傷亡不小。若是在衛裡爲官,戰死的可能很小;但若是在千百戶裡,就大大增加了。雖然即使最慘烈的大戰,當場戰死的人一般也不會超過兩成,但兩成戰死的概率也不低了。

所以他們聽到允熥說了這麼多任用他們的法子心裡都鬆了口氣。‘皇上果然還是愛護我們這些講武堂的學生的,不願意讓我們都戰死在戰場上。’衆人均想。

允熥又說了幾句話,從臺上下來。退下之前,他見到整個教室內大多數學生都露出輕鬆的表情,自己的臉上也露出微笑。

但從臺上下來後,允熥的微笑就變了模樣。其實他的目的就是讓這些講武堂剛畢業的學生充實到與撒馬爾罕國交戰的軍隊的千百戶中去,讓他們擔任副千戶或者百戶,在激烈的戰爭中積累經驗,等仗打完了就有豐富的經驗了。

但他爲了避免他們太過驚慌並未直說,而是給出來這麼多選擇,讓他們以爲最後會去千百戶爲官的人是少數。但實際上,會是多數。

‘不過即使如此,還是不要將他們安排到傷亡最慘重的衛所裡去。朕培養這麼多人也不容易。’允熥想着。

他正出神,鄭軒行過禮後馬上破不亟待的問道:“陛下,撒馬爾罕國確實就要出兵了不成?”

“朕剛纔也說了,只是推測,並無證據證明他一定會出兵東征大明。”允熥回過神來,回答道。

“陛下,可是,這是否是撒馬爾罕國只想東征亦力把裡,而非大明?”俞周文問道。

“即使他僅僅想要東征亦力把裡,朕也要出兵。”允熥說道:“亦力把裡緊貼秦藩,若是撒馬爾罕國滅了亦力把裡在那裡站穩腳跟,之後再出兵東征伊吾必定守不住,甚至罕東、赤斤、沙州等地都守不住,只能東撤嘉峪關。”

“而撒馬爾罕國佔了伊吾,其出征方略就有許多變化,是戰是和全操於帖木兒之手,到那時爲保西北,就不得不屯重兵於此。西北貧瘠難以常年支撐數十萬大軍,又不通水路轉運糧食不易,到最後西北必不可保。”

不論是允熥還是尚炳,都對亦力把裡虎視眈眈,想要奪了土地人口,但在撒馬爾罕國東征的時候這個黃雀可做不得。以亦力把裡的實力,在大明與撒馬爾罕兩國中間不過是一條狐狸,雖然滑不留手,但不論撒馬爾罕還是大明只要認真起來都可以將他滅掉,允熥與尚炳也不擔心他會對伊吾或河西之地起了覬覦之心,當初伊吾還是在亦力把裡上一任大汗黑的兒火者的幫助下奪取的。

可若是讓撒馬爾罕奪取亦力把裡,那就等於一頭獅子吃了狐狸,大明即使是一頭老虎,在屁股後面蹲着一隻獅子也不會安心的。

俞周文也明白這個道理,但還是問道:“若是趁亦力把裡剛剛被打敗之時出兵呢?”

“這樣的時機如何把握?”允熥反問:“沒有千里傳音之術,如何能夠準確把握住這樣的機會?朕也與諸位老將軍議論過此事,但衆人都說想要把握住這稍縱即逝的時機十分困難,即使他們也未必一定能成。爲了穩妥,還是與亦力把裡聯合抗敵。”

俞周文又思索了一會兒,想出一個問題要詢問允熥,可忽然想起來了自己的身份,忙躬身行禮道:“臣逾越了,請陛下恕罪。”

“無妨,”允熥笑道:“對撒馬爾罕之戰十分重要,朕正是要集思廣益,你們若是有了什麼好計策,也可給朕上奏摺,朕絕不厭煩。”

衆人說笑一陣,允熥又吩咐俞周文和鄭軒道:“明日就是臘月二十三小年了,你在講武堂好好款待學生們;雖然適才這些學生已經畢業,但也不能不在意,也留他們在講武堂過小年,與尚在講武堂上學的學生同樣對待。若是有家在京城附近想要回家的就罷了。”

“是,陛下。”他們二人趕忙答應。

“每年你們二人都要留在學校裡陪着學生們過小年,比其餘官員辛苦得多,朕於心不忍吶。”允熥又道。

“臣等爲君分憂,並不辛苦。”他們二人又異口同聲說道。

“哈哈,爲君分憂也辛苦。”允熥笑道:“誰說爲君分憂就不辛苦了?好在講武堂二月初二纔開學,你們從正月底纔開始忙碌,還罷了。不過朕還是要獎賞你們。”允熥說着對他們二人獎賞了一番。他們又趕忙謝恩。

允熥又說了幾句話,在他們兩個和所有二年級學生的歡送下離開了講武堂。

目送允熥離去,秦霜與韓城回到寢室,側過頭來對他說道:“我記得你已經成婚了,還已經有了孩子?”

“確實如此,怎麼了?”韓城感覺很奇怪,反問道。

“沒什麼。”秦霜說道:“隨便問問。”

=======================

感謝書友tonyvane、這尼瑪竟然、龍之魂魄的打賞。

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660章 巴布納——妄想用騎兵來反擊?做夢吧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53章 慶功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2章 太子將死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417章 前世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594章 風潮第1673章 三日後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61章 祖制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02章 考試第1231章 藉口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525章 見面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417章 前世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304章 水師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75章 上滬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161章 事情第965章 工業第1682章 “勸降”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1211章 再等等第74章 拜訪常家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315章 齊夜話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