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訓話

“汝等經過在講武堂兩年的學習,由大明最善戰的將領教導,已經是大明最爲傑出的年輕將領,不論排兵佈陣,亦或是帶兵衝陣,不論是在草原、平原、山地亦或是樹林中帶兵打仗的法子都已經爛熟於心,所欠缺無非是經驗。待在衛所中鍛鍊一番後,定然成爲軍中的骨幹,將來升爲指揮使,甚至都指揮使不在話下。”

“但朕擔心汝等因爲在講武堂上學的經歷,自高自大,不願沉下心去爲千百戶這樣的小官曆練,朕知曉有些衛所設立了參謀一職,將一些講武堂的畢業生安排爲參謀,之後有了空缺直任指揮僉事。”

“如此施爲絕不能成!”允熥提高音量道:“不曾統領千百人打仗,如何能夠統領萬人甚至數萬人?汝等比之趙括如何,趙括也是從小由其父趙國的老將軍親自指導,熟讀兵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但長平一戰被秦軍包圍,趙軍不得不降,後被秦軍屠戮,趙國幾有亡國之禍。”

“朕已給天下所有衛所傳旨,剛畢業的講武堂學生絕不能在衛裡爲參謀,必得安排爲千百戶,若有違背的撤指揮使。汝等畢業後返回各自的衛所,也要戒驕戒躁,沉下心統領所部將士,以後必會升官。”

允熥對於現在講武堂畢業生在地方上的待遇很擔憂。他們因爲在講武堂上過學,算是天子門生,地方上很看中,除了京城諸衛基本上都是在衛指揮部裡一直爲官。

在允熥看來,這樣脫離羣衆的情形是要不得的。這和現代戰爭不同,現代戰爭計算機與各種先進武器已經部分替代了人的作用,在正面戰場即使是前線打仗的士兵,也只不過是按一個按鈕,然後“嗖嗖嗖”的炸彈、炮彈、火箭彈或者導彈就飛出了發射器,向敵軍飛過去將他們炸的人仰馬翻,隨後開着坦克裝甲車推過去就好了,武器是第一重要的東西,其它的無關緊要。

古代戰爭可不同。古代戰爭雙方的武器即使有差距,也沒有大到無法彌補的程度,況且很多落後地方所使用的很有當地特色的武器未必就及不上朝廷經制大軍的刀槍。火器雖然好用,但侷限性很大,在山地、丘陵、樹林等地形下還比不上燒火棍有用。

在以肉搏爲基本作戰方式的時代,將士們的士氣如何是非常要緊的,士氣高漲的軍隊就是徒手,也能將毫無士氣的軍隊打的稀里嘩啦。

而士氣又與許多因素有關。平日裡頂頭上司對他們如何,軍餉發的如何,吃飯吃的如何,帶兵將領的名氣如何,甚至安營紮寨時候安排的位置如何都會影響到士氣。

這些事情只有在基層親自帶過兵的武將才能摸清,若僅僅在上頭當官兒,打仗的時候帶兵出征,不知道部下將士所思所想胡亂指揮搞得士氣低落,那仗也不必打了,反正必敗無疑。

所以允熥必須要求所有講武堂畢業的學生一定要在基層帶幾年兵,歷練一番,才能升到三四品的衛指揮、衛指揮同知。

衆人聽了允熥的話,心思各異。人都有好逸惡勞的本性,大多數人若是能在衛裡待着決不願意去當千百戶。不過允熥說的也是正理,平日裡上課的先生也有不少人這麼說,即使面前說話的人不是皇上他們也反駁不得,只能在各班班長的帶領下答應道:“是,陛下。臣等謹記陛下的教誨。”

允熥笑笑,低下頭喝了口水,又擡起頭來說道:“不過汝等這一屆學生中的大多數朕不必擔心會如此。因爲,除水師的六十名學生外,所有陸師的學生朕都會留在京城,不外放回原本衛所。”

教室內頓時響起了嘰嘰喳喳的議論聲。允熥剛纔說的這話太令人驚訝了。都留在京城,那就是安排在京衛甚至上直衛裡面了?二百四十個人,京衛如何能夠有這麼多空缺?但也有幾個人想到了其它,不禁臉色一變。

各班班長有的也忍不住與周圍坐下的人談論起來,還是得到司務的提醒後,才趕忙維持秩序,讓大家住口,繼續聽皇上的訓話。

允熥接着說道:“衆位學生也應當知曉,西北的撒馬爾罕國不服王化,雖幾次派人出使大明,但不過是因爲覬覦中原所以使人探聽大明虛實,妄圖如同當年蒙古滅宋一般滅亡大明。雖然大明正當鼎盛,無懼撒馬爾罕,但也不可不防。”

“最近西北的秦王與陝西行都司衙門的人又向朝廷奏報,撒馬爾罕已經秣馬厲兵,朕與親近大臣商議後以爲其多半是在預備東征大明!”

聽到這話,在場的學生們悚然動容。雖然從年初開始京城就流傳撒馬爾罕國要東征大明之事,又有皇上在廣州中邪術之事的幕後主使是撒馬爾罕國之人的傳言,但他們可不是非常好忽悠的百姓,知道這事即使爲真,但也指不定哪一年呢,卻不想撒馬爾罕國明年就要出征大明!

衆人又忍不住議論起來。韓城悄聲問秦霜:“秦霜,撒馬爾罕明年就要出征大明?”

“我如何得知?”秦霜說道:“我雖然出身伊吾,伊吾也在秦王治下,但這二年一直在京城,如何能夠知道這樣的事情?何況我爹不過是一個百戶,就算此事爲真現在也不會知曉。”

允熥待衆人又安靜下來後,繼續說道:“衆位學生都是大明之英才,所欠缺的只是征戰之經驗。此戰所用兵將極多,汝等不論押運糧草、爲諸將參謀、在朕身邊爲舍人亦或是在在千百戶、衛所爲將,待擊敗撒馬爾罕之兵後必都已成爲經驗豐富之將領,朕以後也能放心任用汝等。”

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81章 下基層下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474章 下旨第1381章 徵兆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152章 追悼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65章 充分準備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363章 吃飯第64章 新的開始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03章 應酬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258章 婚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373章 重力第1258章 婚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329章 保護軍婚條例第160章 祖陵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427章 長大第83章 告一段落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258章 車軌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267章 七月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019章 趕路第1558章 增兵!第335章 去孝陵第851章 忘了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157章 追與逃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761章 三元宮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