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

允熥滿懷心事走進殿內,就聽到許多人蔘差不齊的喊道:“臣見過陛下。”

“都免禮。”允熥收回思緒,對面前的武將笑道。

之後衆人先後落座,允熥隨意說了兩句家常話,正色道:“明日就是小年了,朕本也想讓諸位愛卿過一個好年,但今日一早忽然從西北傳來消息,朕不得不晚上請諸位愛卿入宮商議。還請諸位愛卿不要介懷。”

“陛下召見,臣等豈會介懷?只是這商議的大事,可是撒馬爾罕國要出兵大明之事?”在場資格最老的耿炳文說道。

“正是。”允熥說道:“西北的錦衣衛、秦藩都六百里加急傳來密奏,帖木兒征伐欽察汗國,遍尋其兵丁無果後已收兵返回撒馬爾罕城。”

“但其返回撒馬爾罕城後卻又再次秣馬厲兵,意圖出征。秦藩與陝西行都司的諸位將領商議過後,以爲其東征的可能極大,即使不想佔領伊吾,也必是要佔領亦力把裡。”

“亦力把裡是秦藩屏障,絕不能被撒馬爾罕國奪取,所以朕宣諸位愛卿入宮,商議此事如何處置。”

衆位將領聽到這話,半晌無言。他們和講武堂的學生一樣,對於不知道哪一年纔會發生的同撒馬爾罕國之戰關心度不夠,此時從皇上耳中聽到比較確鑿的消息,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耿炳文問道:“陛下,可知此戰撒馬爾罕國會出兵多少?”

“這個說不好,不過不會少於三十萬。細作偵查得知,其手下能爲他誓死效力的精銳之兵大約二十萬,因帖木兒此人東征西討從無敗績,所以威望甚高,即使那些不歸其直轄的部族,也會願意跟隨他征戰。所以出兵絕不會少。”允熥爲了讓他們容易理解,一直將帖木兒比作草原上的蒙古人。

“既然如此,那出兵就不能少於三十萬。爲穩妥計,還要徵召烏斯藏等地的番兵出戰,亦力把裡也要出兵,總兵力不能少於四十萬。”曹震說道。

“四十萬略少。”耿炳文說道:“臣看過地圖,從撒馬爾罕至亦力把裡比從中原至亦力把裡要近許多,敵軍地利勝於大明,帖木兒又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威望甚高,何況他未必只出兵三十萬。所以在臣看來,至少要出兵五十萬。”

“不過。”他又有些擔憂的說道:“臣曾經在陝西帶兵撲滅反賊,知曉西北苦寒,恐怕難以承擔得起五十萬大軍的補給。”

“這不必擔心。”允熥自信地笑道:“朕從三年多前就開始在西北佈局,已經囤積了大量糧食,在西安、蘭州、甘州等地都修建了糧倉,足以擔負幾十萬大軍的開銷。朕又派人修建有軌馬車,現在已經從西安通到伊吾,使用有軌馬車運送糧餉也十分方便。不必擔心糧草。”

允熥在猜到那個使者是來自撒馬爾罕國後就爲西北之戰預備起來,將宮中最擅長修建有軌馬車的人派了過去,還任命夏原吉、徐暉祖等人在西北爲官,所以現在戰爭的各項準備還算充足。

當然,他並不知曉徐暉祖現在爲專門在軌道沿線打劫錢糧的匪徒頭疼。西北貧瘠,他們見到這些被押運的糧草都十分眼紅,經常打劫。這些匪徒又大多是西番人或蒙古人,居無定所,想要剿滅很困難,即使剿滅一批也起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着沿途驛站的驛丁看守更是扯淡,面對凶神惡煞的土匪,他們吃飽了撐的爲保護這些糧草丟命。徐暉祖再嚴厲,也不能說他們看守不住糧草就掉腦袋。他不得已,只能每次都將許多馬車集合起來,其中部分馬車上安排將士護衛。但即使如此,偶爾也有糧食被搶走。

“既然糧草充足,那此事就容易多了。”耿炳文說道:“出動中原衛所兵四十萬,再徵召西北的西番人及蒙古人,一共五十萬大軍出征亦力把裡,與撒馬爾罕國的將士開仗。”

衆人都覺得這個數量已經不少了,但允熥思量過後卻說道:“五十萬是不是有些少?還是出兵六十萬吧。”

“陛下,六十萬,臣以爲有些多了。”曹震說。藍珍也附議道:“陛下,即使西北已經對糧草有所預備,但大軍出征的糧草消耗巨大,還是從寬預料的好。若是陛下對西番人或蒙古人打仗的本事不放心,可以全部用中原衛所麼。”

“不,還是要徵召西番人和蒙古人來打仗。”允熥思索片刻後說道:“朕叫了秦王與甘王入京。因大戰在即秦王事物繁忙來不了,但甘王即將入京。到底出兵多少,還是年後與他商議一番後再說。”

衆人應諾。允熥又與他們商議幾件事情,制定了出兵的數量不同徵召的不同方式,還有馬上傳令沿途各地早早的預備起來等事情。

將這些都商議完畢,已經是二更時分了。允熥留他們在宮裡吃了宵夜,又道:“這個年諸位愛卿還是好好過,西北之地比江南更冷,帖木兒絕不會此時出征大明。待過完年後朕再與你們商議。”

衆位武將應諾,隨即退下。

不過允熥將藍珍留了下來,對他笑道:“過幾日除了過年,還是思齊的生日。你可要記得爲她預備着。”

“陛下,臣早就預備起來了,絕不敢怠慢了郡主。”

“她雖然先帝封的是郡主,但也是你的侄女,除了敘國禮的時候,你可不能叫她郡主。”

“是,陛下。”藍珍躬身答應,隨即又想起了什麼,對允熥說道:“陛下,臣欲從陛下這裡借一名廚子,請陛下准許。”

“什麼廚子?做什麼的廚子?”

“臣記得有一次聽思齊說,她很喜歡宮裡一位大廚做的蛋糕,只是陛下不許她多吃,因此她十分眼饞。臣想這次過生日,爲她做蛋糕。”

“這可不成。”允熥笑道:“這是朕爲她慶祝生日時要預備的,豈能讓你佔了先?”

藍珍故意做出喪氣的樣子來,惹得允熥又是一番嘲笑,他才退下。

允熥使人打聽,得知熙瑤已經睡下,也就不去坤寧宮了,在乾清宮內尋了一間屋子安歇。

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297章 命婦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489章 胥史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670章 攻緬——殺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306章 元宵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56章 兩家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86章 故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515章 管稅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766章 發現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5章 各自盤算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507章 秦淮第401章 朱藍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140章 戰——死戰第1714章 王妃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963章 鋼鐵廠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686章 總督府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454章 銀行業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68章 海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557章 我來也第1733章 海盜們第55章 ……陰謀——誤事第359章 議進兵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1124章 傅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