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年輕人

等允熥進來,齊泰馬上跪下:“臣齊泰見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說着,重重的磕了一個頭。

“愛卿起來吧。”允熥忙說道,似乎還想着伸手去扶。手伸到一半才縮了回來,示意身旁的宦官去扶。

剛纔他見到齊泰的一瞬間,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有一年多快二年沒有私下裡接見過齊泰,這個自己曾經最爲信任、自己身邊第一個大臣,不由得就動了心思,將剛纔思量給他一個下馬威的事情忘在腦後。還是手伸出去後才反應過來。

“謝陛下恩典。”齊泰說道,隨即起身站在允熥身前。

允熥輕輕咳了幾聲,說道:“齊愛卿,朕也不多話,只是問你一句,爲何格致院請求撥付錢財的文書未準?朕記得之前派人與你說過,格致院的錢糧一律從寬,除非數額巨大,否則你這裡準了,之後在給朕的奏摺中稍稍提上一句就好。”

“況且即使你覺得數額較大,也應該上折向朕詢問一番,或者讓楊士奇向朕上奏摺求得朕的批答,爲何什麼都不做只是不撥錢?”

“陛下,臣愚鈍,可是說的初十日格致院請求撥款那一次?臣同意了,並未不給撥錢;或者是初六那次?可那次臣使人與楊院使說了,此事須得請求陛下准許,之後就沒了下文,如何能夠怪到臣頭上?”雖然齊泰已經決定老實認錯,但還是要分辨清楚到底錯在哪裡了。

“你還在推脫!”聽到齊泰這話,允熥火氣又上來了,加重語氣說道:“不是初十那封奏摺,也不是之前那份。這一份楊士奇向朕奏報後朕否了,讓他回去重新擬定。就是最近這些日子的這一份!楊士奇自己說,十七日向戶部行文,戶部駁回,他又跑了幾次戶部,見了陝西司郎中,但這個郎中就是一再推脫,不得已於今日給朕上摺子!”

“十七日?”齊泰說道:“陛下,臣十七日與之後幾日並未見到過格致院的行文,也並未聽陝西司彙報過。”

“你沒有聽說過?”允熥提高音量,剛要駁斥,但忽然想到:‘齊泰是朕的親信,即使這二年已經有些跟不上形勢,也不至於欺瞞朕。’

“愛卿可敢保證所言無誤?”允熥問。

“臣絕不敢在陛下面前撒謊。”齊泰斬釘截鐵的說道。

“好。”允熥說了這個字,轉過身走到門口,對身後的王喜輕聲吩咐幾句,王喜微微躬了下身子,轉身離開側殿。

允熥伸手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又對齊泰道:“愛卿喜歡看什麼書?”

“請陛下給臣一部《史記》。”齊泰道。

允熥從書架上抽出《史記》遞給他,還想到了什麼,笑道:“從前你在朕身邊爲東宮官的時候,就喜歡看《史記》,尤其是先秦這一段。但其實先秦這一段許多記載都是司馬遷瞎寫的,根本沒有出處。”

“陛下,雖然先秦這一段有些記載確實難已找到出處,但太史公的推斷合情合理,未必就是錯的。”齊泰也笑了。

允熥又跟他說了幾句話,忽然反應過來自己此時可還在懷疑齊泰,忙咳嗽一聲,住口不言,坐下來看書。齊泰也半坐在椅子上看了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王喜走進來,看了一眼齊泰,湊在允熥身旁小聲說道:“陛下,剛纔都察院已經查證,此事陝西司郎中確實並未奏報給齊尚書,是他自己因爲厭惡格致院,所以壓下不辦。”

“奴才還讓侍衛去詢問了楊院使,得知楊院使因爲自身品級不高,不敢用這樣的事情去打擾齊尚書,所以這些日子他即使偶然在路上遇到齊尚書也從未說過此事。”

“你做的很好。”允熥小聲誇他一句,合上書,走到齊泰身旁對他笑道:“果然是朕錯怪齊卿了。齊卿果然不會對朕交待的事情如此怠慢。”

齊泰慌忙站起來,對允熥行禮道:“陛下,臣知曉陛下的安排都大有深意,即使一時未能明白也絕不會故意耽擱陛下的事情。”

“齊卿,你這馬屁拍的可很順溜。”允熥在他身旁坐下來,笑道。

“陛下,臣並非是在拍馬屁。”齊泰十分坦誠的說道。

他真的不是在故意拍馬屁。雖然這話說出來有哄允熥高興的意思在,但也是實話。允熥這幾年搞得改革不少,已經有了初見成效的改革,其中最讓齊泰讚頌的,就是以官代吏和以警察代胥役,在他看來可以說革除了流傳千年的弊病,善莫大焉。

其它改革他並非全盤贊同,比如在五軍都督府內設立文宣司,但過後也明白了允熥的用意,知曉他是有明確的想法的。

所以他認爲格致院也絕對不會是允熥自己‘驕奢淫逸’或‘玩物喪志’才設立的這個衙門,大約是一個研究武器的地方,雖然他也認爲軍隊的戰鬥力不在於一兩件先進武器,但也算是正事,所以不會暗地裡設絆子。

齊泰將自己的想法隱隱約約與允熥說了一番,允熥馬上感慨道:“還是你們這些朕的舊臣瞭解朕啊!”齊泰他們這些從洪武二十五六年就到他身邊爲官的人與他相處的時間要比其他人長得多,更何況他當太孫時事情也少,與東宮官就朝政鍼砭時弊的時候多,不自覺就會帶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他們對他心思的把握也比其他官員強得多。

“要是滿朝文武都能和你們一樣在朕身邊爲官個十年八年的就好了。朕做事也不至於這樣費力。”

“陛下,現下陛下事情繁多,哪有這些時間如同當年一般與臣等議論朝政。”齊泰笑道。

“朕也知曉,不過是隨口一說。”允熥道。

齊泰聽了這話,好像下定什麼決心一般說道:“陛下,即使現在陛下事情繁多,也可多與青年才俊議論朝政,就如同從前與臣等一般。上了年紀的大臣不好轉變,但年輕人更容易接受陛下想法。”

“你說的不錯,朕知曉了。”允熥隨口答了一句,就要接受他的告辭。

可就在這時,他忽然想到了什麼,站在原地沉默片刻,直到齊泰提醒他才緩過來,答應一聲。

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499章 兵藩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584章 奴僕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480章 懈怠彈劾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384章 秦與浙第685章 對蒙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64章 新的開始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576章 封賞第110章 見藍珍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539章 答應第302章 嚮導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817章 大結局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27章 景隆之謀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60章 祖陵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088章 內亂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363章 吃飯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