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初入市井

曹行不愧是在宣府歷練過得,又有允熥爲他站臺,雖然之前從未在上直衛待過也從未與府軍左衛的將士打過交道,但也順利將府軍左衛的事情安排了下去,所有將士無人敢不聽命。

允熥看曹行將本衛的事情大致安排妥當後,對他吩咐:“在上直衛組建騎兵之事,朕就交給你來抓總了。可不要只顧着府軍左衛的事情,府軍右衛也要時常去看一看,有事要與宋瑄商量。”

“若是需要什麼物件就告訴朕,不論需要多少,朕都撥給你。可不要因爲覺得靡費甚大就縮減。”

“也不要只顧着騎兵,那些步兵也要注意訓練。”林林總總吩咐了不少,曹行均態度恭敬地答應着。

允熥最後說道:“依照西北諸番國與大明派出的錦衣衛等的奏報,帖木兒要麼明年,要麼後年就會出兵東進,意圖進犯大明。等同帖木兒的撒馬爾罕國打仗的時候,朕一定會調你管着的這兩個衛去前線。”

“朕聽聞,撒馬爾罕國的騎兵十分厲害,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從未輸過,到時候朕要看看你的這兩個衛的騎兵能不能打敗撒馬爾罕的騎兵。”

“陛下放心,府軍左右衛一定能夠打敗撒馬爾罕的騎兵。臣願意立軍令狀:若是府軍左右衛敗北,臣甘願軍法處置!”曹行站的筆直,大聲說道。

“軍令狀就不必了,朕信你。”允熥笑道。

之後允熥騎上馬,讓文垣等人又坐上馬車,離開了府軍左衛。

不過他們一行人也沒有這樣行進多久,來到一處從府軍左衛返回皇宮必經的繁華之地後,允熥讓文垣他們三個從馬車上下來,自己也下了馬,對他們說道:“父親今日帶你們在市井之間轉一轉。”

“自古以來,做皇帝的大多長於深宮,並不知曉民間百姓到底是過得什麼日子、想要什麼,所以即使有勤政愛民、勵精圖治之心也不知該如何施展,以至於被大臣矇蔽,致使國破家亡。你們以後都是至少會主政一方的人,父親今日就帶你們在京城的市井間轉轉,讓你們知道百姓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雖然覺得這三個孩子此時未必能聽明白他的話,但是他還是解釋了一番。

在允熥看來,不提國家的弊病積重難返、皇帝沒有能力改革這種情況,其餘情形下,國家完蛋的原因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皇帝並不知道老百姓想要什麼,不知道民間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所以即使想要勵精圖治也圖的不是地方,比如歷史上的明思宗朱由檢。朱由檢是很勤政的,但不少做法都是錯的,最典型的就是裁撤驛卒。至於商稅,以當時的情況朝廷想收也收不上來,倒也怪不到他頭上。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允熥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從小就多在市井間走動,見識見識普通百姓的生活。

聽了允熥的話,文垣與文圻畢竟年紀還小,實際上還不到五週歲的孩子,即使皇家的子弟懂事早也有些懵懵懂懂,只是點頭應着;不過文垚已經八歲了,按照後世的週歲算也有七歲,雖然只比文垣與文圻大兩歲,但懂得的事情要多的多,有些明白允熥的意思,躬身說道:“父皇,兒臣知曉了。”

允熥點點頭,但說道:“文垣、文垚、文圻,你們可要注意,待會兒在大街上叫爹爹或者父親都行,但是萬不可叫父皇。”

“是,父親/爹爹。”這句話他們還是明白的,馬上答應。

“過一會兒在大街上逛的時候,你們也不必只是看着,若是瞥見有什麼好玩的,好用的,儘可以與護衛的侍衛說,讓他們出錢買下帶回宮裡。不過吃食還是要慎重,外面尤其是大街上的小攤不比宮裡,吃的東西都不太乾淨,不要隨意買。”

“待會兒對護衛的侍衛要叫師傅,或者稱呼叔叔,不可曹侍衛、宋侍衛這麼的叫。”允熥吩咐道。

“陛下,臣等豈能被殿下稱爲叔叔?讓三位殿下叫我們師傅,或者直呼名諱就好。”李波與宋青書馬上異口同聲的說道。

“朕聽聞大戶人家的子弟有叫家裡得用的護衛叔叔的,這樣才顯得真實一些。況且一聲叔叔而已,他們年紀還小,沒什麼。”

“不可,陛下,不可。”侍衛們只是不答應。允熥無奈,只能讓三個兒子叫他們師傅。

允熥又吩咐幾句,指派了幾個侍衛跟着文垣等人,走進繁華的大街。

此地雖然也是繁華的商業街,但與城南的街道又有所不同。駐紮在京城內的衛所都在城北或城西北,上直衛將士的家屬的裡坊都在這邊,在京城衛所爲官的外地武將也都是住在這邊的公租房,所以這裡的商業街呈現出明顯的爲衛所將士服務的情形。

城北的當鋪、銀樓、錢莊等與城南相比明顯少得多,經營珠寶首飾、胭脂水粉與古玩字畫的店鋪也少,客棧更是一條街也看不到幾家。

但鐵匠鋪、木匠鋪與泥瓦匠鋪明顯多的多,尤其是鐵匠鋪。大明雖然禁止私人持有甲冑、弩,允熥即位後又加上了火器,但一般的刀槍棍棒等十八班兵器都是可以隨意持有的,武將們大多不喜歡朝廷配發的武器,都是花幾個錢在鐵匠鋪請人打造。並且朝廷也時常僱傭鐵匠打造一批兵器,他們在這邊開店方便些。

經營吃食的店鋪倒是與城南差不多,尤其是上檔次的酒樓飯莊一點兒也不少。武將們下了值,既然衙門在這邊,住所也在這邊,那請人喝酒吃飯自然也都在這邊了。

允熥在街上漫步走着,一邊看着道路兩旁的店鋪,一邊注意着三個孩子在做什麼。其中文垚神奇的拿出了一個小本本,又拿出一支鉛筆,不時在小本本上寫着什麼,讓允熥很是好奇。

文圻則對每一間掛着刀槍棍棒的店鋪好奇,總要走進去問問看,還要伸手摸摸。店鋪的人大約是覺得身後跟着的護衛不一般,也不阻止,反而詳盡的介紹着。

至於文垣,一開始只是在街上走着,每一家店鋪都會掃過,但沒有在任何一家店鋪門前停留過,直到發現一家書店,纔有些高興的帶着侍衛走進去。

允熥馬上吩咐身旁的一名侍衛:“你趕快過去,記下文垣對那些書籍感興趣。”侍衛答應一聲,快步走了過去。他自己則繼續在街上走着,不時走到一家店鋪門前問問物品的價錢,讓侍衛記錄下來,與錦衣衛或者鎮司報上來的數據作對比。

很快,文圻已經這條街上的鐵匠鋪都看了一遍,因侍衛勸他不要離開這條街,又從道路的盡頭折返回來,看起了其它東西。

這次他明顯對很多別緻的小玩意感興趣,不時在街邊的小攤前停下,問問地上擺放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就讓侍衛掏錢買下。

還有幾個這附近住戶家的孩子也圍在這些小攤前看着,可他們大多隻是在看,買的人卻少。文圻吩咐侍衛將想要的東西都買了下來,一轉頭見到他們只是眼睛裡閃爍着豔羨的光芒卻並不買東西,於是問道:“你們既然喜歡,爲什麼不買回家去?”

這幾個小孩被嚇了一跳,待聽清楚了他說的話,其中一個年紀看起來最小的小孩說道:“我們家裡給的零用錢不多,這個月的早就花完了,沒有了。”又看着他手裡拿着的東西羨慕的說道:“你手裡的這些玩意兒我早就想買了,但是一直沒有錢。你能一次買這麼多東西,家裡一定很有錢吧。”

“我們家也沒什麼錢,”文圻想起偶爾幾次見到允熥或熙瑤囑咐宮裡的女官太監節儉的情形,說道:“有時候因爲一二十貫的錢,爹或大娘還會訓斥家裡的下人。”

“一二十貫錢!”剛纔說話的小孩眼睛瞪得溜圓:“這麼多錢!我爹一個月的俸祿不過是幾貫錢,我手裡的零用錢從來沒有比十文多過。而且你們家還有下人!這還不是有錢人!”

“一二十貫錢很多麼?”文圻疑惑。他現在還沒有月錢,但他記得三姑或四姑的月錢都是上百貫的。

“不要說一二十貫錢,就是一二十貫寶鈔也很多了。”那孩子和他解釋起來。

聽了他的解釋,文圻說道:“原來一二十貫錢值這麼多。”

“就是就是。所以雖然這些玩意兒只不過是幾文錢,也沒法都買家去。”那孩子說道。

文圻聽了這話,忽然將手裡的玩意兒都塞到他手上,說道:“我把這些都送給你。”又指着侍衛手裡拿的東西,對其它幾個孩子說道:“這些玩意兒都送給你們。”

“那你呢?”開頭說話的小孩子問道。

“我再買一份就是了。”文圻不在乎的說道。

他們都有些遲疑,不知該不該接受他的禮物;但畢竟只是幾個孩子,最後還是抵不住誘惑,隨着一個孩子上前,其餘的一擁而上,將侍衛手中的小玩意都拿走了。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

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03章 應酬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208章 用方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185章 什麼菜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1373章 重力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1469章 攤牌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515章 管稅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番外13:大辯論上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421章 浮現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07章 成親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405章 友情第166章 新一年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66章 收攏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1章 文官反撲後記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43章 戰——安全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271章 教子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629章 檢閱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211章 再等等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