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在兩衛所

出了宮,文垣他們三人上了車,允熥與曹行帶着侍衛騎馬,前往府軍左右衛的駐地。不過允熥特意吩咐一名侍衛幾句話,這侍衛聽過後躬身應諾,沒有與允熥走同一條道路,騎着馬去了其他地方。

不一會兒一行人來到府軍右衛的駐地,允熥遠遠的下了馬,吩咐三個孩子先在車上待着,自己與曹行帶領幾個侍衛向這邊走過來。

才走幾步,就聽營地內傳來喊殺聲,隨即又有如同雷鳴般的聲音響起,允熥點點頭,自言自語道:“宋瑄不錯,現下日頭挺高,還在如此操練將士。”

他正自言自語,就聽前面傳來聲音:“不知這位大人前來我們府軍右衛有何要事?”擡頭看去,就見到一個身穿大明將士紅色戰襖的人站在面前,恭敬的問道。這人不傻,允熥雖然沒有穿官服,但這派頭一看就是大人物,年紀又輕,多半是勳貴世家在軍中有個差事的子弟,可不敢得罪。

允熥隨口答道:“奉陛下的命令,有事要吩咐府軍右衛指揮使宋瑄。”他示意陳立傑向這人展示自己的侍衛腰牌。

這人驗過腰牌有些疑惑:‘若都是侍衛,這領頭的人爲何如此有派頭?若此人不是侍衛,那是什麼身份能夠帶領侍衛前來對指揮使大人傳話?’

他想了想覺得也只有某位王爺才能如此了,於是態度更加恭敬,帶着他走進營地內。

允熥走進營地,就見到校場上面煙塵滾滾,喊聲震天,從煙塵中顯現出將士們身影,手裡拿着武器排着整齊的隊列,不時呼喊着口號向前走着。允熥一邊跟着這人走着一邊仔細打量校場上的將士,不時點頭或自言自語一番。

不一會兒一行人走到校場的高臺下,領路之人正要帶領他們走上去面見宋瑄,忽然允熥伸手攔下他,說道:“叫宋瑄下來見我。”

這人面色一變,但想着他大約是位王爺這樣吩咐倒也使得,答應一聲通傳去了。允熥就站在下面,看着正在演練的將士。

宋瑄正在高臺上觀看將士操練,不時對身旁的人吩咐幾句,忽然聽到守門的士兵說有皇上派來的人有事要吩咐他,派頭也很大讓他下去見面,頓時有些好奇:皇上到底是派了什麼人前來傳話?不可能是侍衛,他們可不敢這樣吩咐。但也絕對不可能是門子說的什麼王爺。皇上雖然對藩王們很好,但對他們在中樞碰觸權力還是很忌諱的,絕不可能派一個王爺過來。

不過不管到底是何人。宋瑄也只能先下去看看。他吩咐指揮同知一聲,就帶着兩個護衛走了下來,隨後就見到了正在校場旁張望的允熥。

宋瑄一驚:‘陛下怎麼忽然來我府軍右衛了?’但腳下絲毫不停,匆忙走到允熥身邊跪下說道:“臣宋瑄見過陛下。”跟在他身後的人也慌忙跪下。

待行禮完畢宋瑄站在允熥身邊,允熥指着校場笑道:“宋卿可不要怪朕沒有通稟進來看將士操練,若不是如此如何能看到宋卿如此勤勉?好,很好。”

“朕知道在朕離京這些日子京城衛所的操練多有些懈怠,即使朕回京了也不過是稍微緊了兩天,見朕忙的腳不沾地也沒有提到衛所之事就又懈怠下去了。”說道這裡,允熥冷笑道:“以爲朕不知道呢。”

宋瑄聽了這話心裡一驚:這是又要整頓上直衛的節奏啊。自從允熥繼位已來,雖然上直衛的待遇提升很快,將士們都喜笑顏開,但已經整頓過兩次了,這是又要整頓第三次,頻率也太高了些。

允熥可不知道宋瑄已經想到了這麼多,並且他其實沒有大規模整頓的意思。對帖木兒之戰上直衛肯定是主力,現在大規模整頓會削弱他們的戰鬥力,允熥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他只是打算稍微警告一下,同時用撤換府軍左衛指揮使爲曹行的做法殺雞給猴看,讓其他人收斂。

不過這些話與宋瑄也說不着,他吩咐侍衛將三個孩子帶進來,自己則對宋瑄說道:“宋卿,現下府軍右衛換多少火器了?騎兵可已經裁撤了?”

“啓稟陛下,依照陛下的意思,工部與內官監都是先盡力滿足一個衛所所需的火器後再向下一個衛所供應,之前不過是稍微發幾個火器讓大家看看而已,所以火器不多,只有五百支火銃。本衛的兩個騎兵千戶也都尚存。”

“正好。朕欲在上直衛增設騎兵,想來想去,宋卿與曹卿都是善用騎兵之人,所以要讓你們二人統領這支兵。若是府軍右衛已經都配備上了火器反而不好。”允熥笑道。

“臣謝陛下恩典。”宋瑄馬上謝恩。雖然皇上很重視火器,但他認爲騎兵仍舊是最重要的軍隊,他自己也更願意統領騎兵。

允熥笑着讓他起來,隨即說了自己對兩個騎兵衛的構想。

與曹行猜想的不同,雖然這兩個衛的將士會全員裝備馬匹,但並不會全部都變成騎兵。一者,就像曹行所說,那麼多優良馬匹不好找;二者,這兩個衛所的將士之前不是騎兵的佔多數,從現在開始練也來不及了,從其他衛所將騎兵調過來一時之間也難以形成配合默契。雖然以後會將騎兵統一到一支部隊,但現在不會這樣改革。

依照允熥的構想,府軍左右衛會各有四個騎兵千戶,作爲真正的騎兵,依照他與曹行鼓搗的操練之法進行訓練;其餘的六個千戶則作爲騎馬步兵,無論從裝備到服飾都和火器步兵一樣,只是會騎馬,打仗時候以馬匹爲機動工具,抵達作戰地點後下馬步戰。其它九個上直衛,包括擬定爲炮兵衛的虎賁左衛都會仍舊保留一個單獨的騎兵千戶。

值得慶幸的是,上直衛作爲皇上的直屬衛所,馬匹的裝備比例比一般衛所要高得多,會騎馬的將士也多不少,雖然大多不怎麼熟練但也比從一張白紙開始練習要容易。

曹行聽了允熥的話情緒有些低落。他本以爲會組建一支純騎兵部隊,但誰知是這種半騎兵部隊;不過宋瑄卻微微頷首。騎兵沒那麼好訓練,沒有五六年的功夫是出不來一支精銳騎兵的,而對撒馬爾罕的戰爭不過是這二年,若是真的改爲全騎兵那府軍左右衛就上不了戰場了。

依照宋瑄的瞭解,對撒馬爾罕的戰爭大明出動的將士不會少於五十萬,並且其中大多數都會是漢兵而不是夷兵,必定是近些年大明打的最大的一場仗,不知會有多少人立下大功升官,他若是不能帶兵參加此戰,可就落在後面了。

曹行的情緒低落了一會兒也重新振作起來。宋瑄能想到的他也能夠想到,況且畢竟還有八個千戶的真正騎兵。‘即使只是半騎兵也無妨,一共八個騎兵千戶我會奮力訓練,將他們訓練成爲天下最精銳的騎兵!’曹行想着。

之後又說了一陣如何訓練這些騎兵,這時允熥單獨派出的侍衛來了府軍右衛,手裡捧着一件怪模怪樣的火器走過來。允熥一把這火器拿起來,對他們說道:“曹卿,這就是朕構想的三眼火銃,讓工部做出了一個樣品看看,待會兒試試能不能達到要求;宋卿,你還不知道這是什麼火器吧,這是朕構想出來的裝備騎兵的火器,有三根長管,每一根都能裝填火藥發射彈丸,又能用作貼身近戰的兵器。”說着,允熥揮舞了幾下,笑道:“不比狼牙棒差吧。”

宋瑄好奇的接過三眼火銃,掂量了一下,說道:“陛下,這確實是好東西,但對將士的要求更高了,首先要會在馬上裝填火藥和彈丸,還要帶着火器兵的揹包;二來這純鐵的火器比木頭造的只是裝了鐵釘的狼牙棒要重得多,將士們一時半會兒恐怕不能運用自如。”

“也不過就是十幾斤而已,朕都能運用自如,將士們難道就不行?”允熥說道:“一時半會兒確實不熟悉,但又不是要他們馬上拿着這個上戰場,還有操練的時候。”

宋瑄雖然仍舊有些擔心,但既然皇上如此說了,他也不能再推辭,躬身答應。

隨即允熥要帶着他們去試驗一番這三眼火銃,一回頭看到文垣他們三個已經過來,見允熥的目光轉過來趕忙行禮。

允熥將三眼火銃交給宋瑄,走過去站在他們身旁,指着仍在操練的將士們說道:“文垣、文垚、文圻,你們看到這府軍右衛的將士操練,感覺如何,可感到了威武雄壯之意?”

“爹爹,嗯,父皇,這麼多將士在校場上操練,兒臣,嗯,也不知該怎麼形容,只是感覺胸內驀然升起了熱氣,卻又揮灑不出來。”文圻搶先說道。

此時文圻都已經兩眼放光了。他從未見過這麼多人一起依照同一個號令整齊劃一的做着動作,這給他的震撼是無以倫比的。

“父皇,兒臣想到了一首古詞來形容這一幕。辛棄疾的《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文垚說道。

文垚也頗有些激動。他畢竟大兩歲,平時抱琴又經常灌輸等他長大了在自己的封地如何如何的,此時看着這麼多將士不由得想到自己以後指揮千軍萬馬,一個號令將士們莫幹不從的事情。

允熥聽了他們兩個的回答,又看到他們激動的表情,十分滿意,笑着轉過頭對文垣說道:“文垣覺得如何?”

出乎允熥預料,文垣想了想說道:“父皇,這操練確實壯麗,但兒臣卻不像大哥與三弟這般激動。兒臣更喜歡讀書。”

允熥臉色一僵。若僅僅只有前一句還罷了,可還有後一句,這就不太好了。

正愣神間,宋瑄說道:“陛下,臣恭賀陛下。”

“皇長子與皇三子對將士們操練頗有感觸,將來必爲大明藩籬;太子殿下喜好讀書,將來也必是一帶明君。”

在場幾人聽到這話也馬上躬身說道:“臣恭賀陛下。”

文垣被他們這異口同聲的話嚇了一跳,不禁向後退了一步,不小心踩到了文圻的腳,趕忙又站了回來。

他們這麼說,允熥也不好再說什麼,帶着衆人去一處靶場試射了三眼火銃,又試了試近身戰的時候順不順手,有何需要改進之處。

三發彈丸都發射出去了,在三十丈之外基本沒有準頭,但在十丈之內還是能夠擊中一個與人大小差不多的東西的。不過貼身近戰的效果卻不怎麼好。曹行用他的單手有些費力的揮舞一番,說道:“陛下,這火器用起來確實不太方便。臣雖然只有一隻手,但平日裡十八班兵器中的短兵器也都使得,這火器卻不大順手。”

允熥看到他空蕩蕩的一隻袖管,心裡不大好受,但還是不動聲色的說道:“那曹卿說該如何改進?”

“臣以爲,長管還是短一些,火銃的把兒也要改一改。”曹行說了自己的意見。隨後宋瑄與府軍右衛其餘武將也都上前試了試,提出了改進意見。

文圻對這火器十分好奇,湊到允熥身邊想要把玩,允熥當然不給。他雖然對於自己的兒子喜好火器樂見其成,但畢竟文圻年紀太小了,可不敢讓他擺弄。

待將這個試製的三眼火銃的優缺點都記錄下來後,允熥也沒有旁的事情了,又吩咐宋瑄幾句,離開府軍右衛。宋瑄待將允熥送出營地後,馬上召集本衛所有千戶以上的武將,安排起來。

允熥又帶領曹行來到府軍左衛。府軍左衛原來的指揮使在上直衛所有指揮使中表現的最差,正好拿來作爲殺給猴看的雞,被允熥當場免職,開缺回家,任命曹行爲指揮使。至於其他的,就是曹行自己的事情了。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

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246章 接旨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692章 尷尬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426章 好奇第1266章 想法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982章 評論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992章 關注點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616章 齊步走第1124章 傅安(一)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75章 上滬第1427章 長大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1140章 臨危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1177章 演戲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1466章 新任命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1471章 打臉第1426章 好奇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01章 玻璃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977章 兩地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