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

選定了會試上榜的一百多人後,還要舉行殿試決定這些人的名次,以及將來選定的官職。不過距離舉行殿試有些日子,這還不是現在朝堂內外最引人注目的事情。

現在朝堂內外最引人注目的事情,當然就是理學派與其它學派之間的辯論了。

自從幾天以前允熥宣佈廢除朱元璋頒下的免除節婦孃家差役的旨意、又下令廢除殉葬制後,理學派與其它學派之間就因此不斷進行脣槍舌戰,隨着時間過去不僅沒有慢慢停下來,反而愈演愈烈,不僅是京城的文官,就連京城附近的地方官都寫信到京城,委託好友替自己張貼大字報。

雖然理學派與其它學派互相之間的分歧甚多,能夠辯論的觀點不少,但雙方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了對女子的態度上。一來,這次辯論正是因爲允熥廢除對節婦家裡的優待引起,二來談論其它也容易引起忌諱。

孔子親口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將君臣關係比擬爲父子,即使允熥金口玉言,說了兒子孝順父親也要依照禮儀而不是做父親的說什麼就做什麼,但臣下說這樣的話仍舊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懷疑不孝,所以大家不約而同儘量避免這方面的話題。至於君爲臣綱,就更沒人敢談論了,況且雙方在這一點上的分歧本來就很小,是以衆人均辯論到底女子的地位應該如何。

允熥靠在榻上,閉着眼睛聽陳瑛將這一段時間雙方的主要辯題和依據敘述了一遍後,說道:“這樣說來,現在理學派的主要依據,就是《論語》中孔子所言:‘惟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了?”

“是,陛下。”陳瑛說道:“孔子所言中有關女子的話語甚少,就是有也大多隻是泛泛而談夫妻之道,女子自然要順從丈夫,但順從到何種程度卻只是說合乎禮儀,所以難以作爲依據。”

“而孔子之後的諸多典籍,因爲此次辯論又以‘正本溯源’爲名目,所以無法引用,因而這句孔子對女子有貶低之意的話語就被理學派封爲圭臬,與周禮、漢禮等學派爭辯。”

“原來如此。”允熥睜開眼睛,拿起放在一旁的《論語》,翻看了幾頁將自己的猜測又確定了一遍,對陳瑛說道:“愛卿附耳過來。”他隨即在陳瑛耳邊說了幾句話。

陳瑛聽了允熥的話非常驚訝,在心中默唸了幾遍《論語》,隨即擡起頭來,難以置信的嘀咕道:“怎會如此?”饒是陳瑛僅僅將儒家經典當做敲門磚,但也有些咋舌。若允熥所說是對的,那整個儒學都要受到影響。

“陳愛卿,朕的意思你也應該明白。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將這個觀點散佈出去。”允熥說道。

陳瑛回過神來,躬身說道:“臣定不辱命。”

……

……

第二日,上午巳時正。

這一日是三月二十五日百官休沐的日子,既然是休息的日子,那大臣們都不必上朝也不必理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因此,這樣的日子都是辯論的雙方最爲活躍的日子,今日也不例外。

這一日從辰時初開始,就有人在木板上張貼大字報,闡述自己的觀點或對其他人的觀點進行辯駁。這個年代的大多數人晚上睡得很早,因此起牀也很早,許多人卯時初就起來,藉着微弱的陽光寫字,在天大亮以後張貼出來。

也因此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發生了:許多觀點對立的人在前來張貼大字報的時候相遇,隨即理所當然的爭論起來。很快,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木板面前,分爲兩邊,大聲爭辯着。遠遠看過去,很像是兩夥兒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要開片。但你若走近,就會發現雙方大多數人都是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一個個穿着長衫,嘴裡操着或流利或生硬的官話激烈的爭辯着。附近還有人滿臉焦急,操着誰也聽不懂的話說着什麼,應該是來自兩廣福建一帶的官員。

此時在這一片公租房附近的派出所內,兩個警察正坐在屋頂,一邊嗑着瓜子一邊頗爲新奇的看着這些文官辯論。其中一人說道:“這可真是新奇,我家也是世代居住在京城的人,活了近三十歲還是頭一次看到文官們這樣吵鬧。”說着又有些擔憂:“他們不會打起來吧?若是打起來了,咱們兩個守着派出所就在一旁看着沒有動作,恐怕會被上官斥責。”

“不會。”另外那人說道:“文人們講究君子動口不動手,雖然這些文官兒未必個個都能算得上是君子,但也不會動手。”

“更何況,即使他們動手了,咱們兩個上去勸解能有什麼用?他們大多可都是朝廷命官,他們會聽咱們兩個的話?萬一碰到了誰,咱們兩個可就不是被斥責一番了。”

正說着,從東面又有一人走進公租房這個坊,走到正在激烈辯論的文官附近,想要分開人羣走到裡面去。

“這是,中書舍人陳瑛?”一個警察道。

“就是陳大人。聽說他是陛下的親信。”

“既然如此,他說什麼,一定是經過陛下首肯得了?”

“應該就是如此。”

“那看來這次的辯論就要結束了。陛下的親信豈會隨意出言辯論此事?定然是有了十分重要的證據。”那個警察說道。

而此時站在木板前的宋麟等人,想的和他是一樣的。前些日子陳瑛一直沒有出言,一張大字報都沒有貼,此時忽然出現,一定是有了他認爲難以辯駁的依據。宋麟不由得停止了說話,握緊拳頭看着陳瑛。

許多人都如同宋麟一般想,所以漸漸的場內竟然悄無聲音,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已經站到中間的陳瑛。

陳瑛頗爲享受這種注目,掃視了一圈後才咳嗽兩聲,問宋麟道:“宋學士,學生請問,《論語》中一共有多少個‘女’字?”

宋麟有些莫名,但還是在心中默唸了一遍《論語》,答道:“《論語》中一共有十九個‘女’字。”

“不知這其中通‘汝’字的一共有幾個?”

“陛下,一共有十八個‘女’字通‘汝’字。”

話音剛落,宋麟就反應過來,很驚訝的說道:“莫非孔子的本意,這剩下的一個‘女’字也通‘汝’字?這句話的本意是……”

“是‘惟汝子與小人爲難養也。’”陳瑛大聲說道:“《論語》中一共十九個‘女’字,其中十八個經過歷代大師鑑別,都必定是通假字。那這僅存的一個‘女’字,如何說它不是通假字?”

“更何況,若這個字是通假字,也不是說不通。此言出自《論語》第十七陽貨篇,若是‘女’通‘汝’,此句意爲:(陽貨)你這個小子和小人一般難以相處。”

“若這個字確爲通假字,那孔子就從未說過對女子不屑的言論,即使女子仍舊要聽從男子,也不必像理學派所說的卑下。”

“這。”頓時,現場響起一陣抽氣聲,隨即許多人與身旁的人議論起來。

陳瑛提出的觀點太新穎了!或許在很久以前也有人懷疑過這個‘女’字是否是通假字,但隨着時間的流逝,董仲舒對論語的解釋成爲正統的解釋,雖然後世也不斷有人對他的解釋進行質疑,但從未有人懷疑過這句話,因爲這句話的含義太清楚了,甚至不讀書的農民都能聽明白。也因此理學派即使用這句話作爲自己辯駁的根本,也沒有仔細分析過‘女’字是否可能是通假字的問題,從而現在被陳瑛一舉駁倒。

若是平時,這句話被重新解釋對理學派算不上太大的打擊,但現在這句話是理學派同其他學派辯論的重要依據,若是原來的解釋被推翻,理學派就會馬上陷入危機之中。

“你這只不過是一家之言,雖然其餘十八個‘女’字都是汝字,也並不能據此以爲這個‘女’字也通汝字。”宋麟反應過來,大聲反駁道。

“孔子在《禮記》中庸篇言到:‘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此言中的夫婦,並非指夫妻,而是男女百姓之意,自古以來的儒者均如此以爲,學生也無其它見解。但由此可知,可見孔子以‘婦’字稱呼‘女’子,而非‘女’字。所以如何能認爲‘惟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中的‘女子’其意爲女子?”陳瑛沒有又大聲說道。

這番話徹底壓倒了理學派,讓在場的理學派諸人說不出話來。他們現在要想駁倒陳瑛的話,就得證明《禮記》中庸篇中的夫婦二字是夫妻之意,但這句話中的夫婦如果解釋爲夫妻是怎麼都講不通的。

並且《禮記》中還有專門表示妻子之意的詞,就是‘妻’這個字。他們更加沒有辯駁的餘地。

陳瑛說過這些話,見在場的理學派諸人都啞口無言,有些人還露出頹喪之意,有些得意的撣了撣身上的塵土,躬身行禮道:“諸位同僚,學生還還有事,就先走一步了。”隨即離開了此處。

坐在派出所屋頂的兩個警察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離去的陳瑛。他們猜到了陳瑛必有驚人之語,但沒想到效果這樣好。他們雖然聽不大懂陳瑛說了什麼,但見在場主人的反應就能明白。

但他們很快興奮起來,因爲終於有一件可以和旁人吹牛的事情了。‘在陳中書說了這一番道理後,在場的許多官員惱羞成怒,要圍毆陳中書,幸得我冒死相救,陳中書對我感謝道……’其中一人在自己的腦海中構思起了這件事要如何對旁人說。

不過正是在這許多普通人歪曲的口耳相傳下,這番話迅速傳播開來,不僅當朝的官員知道了,就連京城內外的百姓都知道了,那些居於鄉下的秀才也就知道了。理學派迅速陷入了重重危機之中。

更加學上加霜的是,又有人張貼大字報,列出了朱熹生前被人彈劾的幾大罪狀:誘引尼姑二人以爲寵妾、家婦不夫而孕。從私德上攻擊理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朱熹。

這下子,理學派更加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原本在孔子時代,私德並不與公德完全相提並論,但到了後世這二者就相提並論了,私德不好也會被人認爲公德不好。朱熹本人如此,他的學說如何能被認爲是正確的?雖然理學派的人翻故紙堆,找出當年的記載,試圖證明朱熹只是納了兩個尼姑爲小妾,兒媳婦懷孕不是他乾的。但這事都過去好幾百年了,想要完全證明也十分不易;何況即使僅僅納尼姑爲妾也是醜聞,理學派因此在短時間內,幾乎就要被全面打到。

可就在此時,尚未參加殿試的會元周述,忽然張貼大字報說道:“《論語》衛靈公篇有云: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雖然朱熹自身私德頗爲可疑,但也不能一次認爲他的文辭都是錯誤的,理學還有許多有道理之處。”

在他說出這番話後,許多和他持有一樣觀點的人紛紛出言,反對徹底將理學派打倒的做法。

但這反而使得真正的理學派更加難堪。因爲理學派本身就是主張公私合一的,這番話等於進一步否定了理學派的根基。

最後允熥適時出手,表示理學派雖然有許多謬誤,但也有一些可取之處,讓周禮派吸納了理學派的部分觀點。不過並非所有周禮派的人都願意如此,所以周禮派發生了分裂,其中一支形成了新的學派,後世被稱爲明禮派的雛形。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事情到此,理學派的人大多轉投其他學派,剩下的人也只能苟延殘喘;又過了許多年,僅存的人都死光後,真正的理學派滅絕,除非再發生一次類似於蒙古滅宋的重大政治變動,否則理學派不會再興起了。

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522章 回賜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766章 發現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424章 驚動第1012章 母女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577章 傳道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381章 徵兆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401章 朱藍第1466章 新任命第1036章 決心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362章 撤退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492章 閱卷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63章 新人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560章 杭州事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161章 事情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649章 糧典婿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473章 親子第412章 合圍第515章 管稅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206章 目的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258章 婚第289章 生擒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673章 三日後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714章 王妃第304章 水師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157章 追與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