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來到安南

“臣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身穿一身戎裝的朱贊儀面對着正從船上走下來的允熥,跪下說道。隨着他的聲音,站在他兩側的文武官員也紛紛山呼萬歲跪下;隨着他們的動作,周圍的將士也如同波浪一般依次跪下,呼喊的萬歲之聲響徹天地,彷彿嚇到了海水一般讓海面平靜無波,只有小魚好奇地探出頭來看着碼頭上停泊的龐然大物。

被護衛的將士遠遠隔在外面的安南百姓也好奇的向這邊張望。這可是頭一次有皇帝來到安南!雖然之前安南的歷代國君關起門來也都自稱皇帝,但百姓們也不傻,本地自稱的皇帝豈能與這樣萬國共尊的皇帝相提並論?大家都努力伸長了脖子,想要見到皇上的龍顏。

在這無數人的注視下,允熥仍舊不緊不慢的在梯子上走着,過了好一會兒才從梯子上下來,走到朱贊儀的面前將他扶起來笑道:“咱們叔侄,何必弄得這麼正式。”

“叔父,可不是侄兒要弄得這麼正式,是陳洽進言道:‘自從盤古開天地已來,還從沒有皇帝來過安南,陛下是第一位,務必要場面隆重,讓安南百姓見識到我大明皇帝的威儀。’”

“不僅是陳洽,張侯爺、李姑父他們也都這麼說,侄兒一想覺得也對,讓安南這些土包子開開眼也好。所以就讓他們安排這樣的儀式。”朱贊儀笑道。

“你呀,也罷,不過如此隆重的禮儀也只能弄這麼一次,叔父在安南的其餘行程,禮儀還是從簡。”允熥笑道。

“知道了叔父。”朱贊儀答應。

與他敘過話,允熥又讓侍衛將一旁跪着的諸位將領扶起來,拉着李堅的手先同他寒暄幾句,又問道:“張溫的病還沒好麼?”

“陛下,張侯爺這些日子精神頭越發的差了,據服侍侯爺的下人說,每天晚上總共睡不了兩個時辰,病也總不見好。今日本來侯爺也是要來見陛下的,可今天早上忽然磕了血,殿下與臣就勸說侯爺不要前來,侯爺也是在撐不住,就沒有來。”李堅答道。

“這是怎麼回事?莫非是水土不服?那趕快趁着現在海上的風浪還不多,趕緊用船送回京城養病。”允熥說。

“臣等也是這樣勸說侯爺向陛下請求回京養病的,可侯爺說自己放心不下這一攤的事兒,非要乾的差不多了纔回去。”

“等朕見了他當面和他說,給他下旨。他還能抗旨不成。”

說過了張溫的事情,允熥和幾位副將一一寒暄,又見了參將與指揮使、指揮同知、遊擊將軍一級的有功之臣,鼓勵他們幾句。

不過有一個被允熥單獨拉出來說了幾句話,惹得衆人十分嫉妒。

“我來也,你身爲扶桑武士,在成爲我大明將士後能夠如此爲大明效力,朕十分欣慰。”允熥對我來也說道。

“陛下,臣既然成爲了大明的武將,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當然要竭盡全力爲大明效力。況且天下的百姓都是陛下的百姓,是不是出身扶桑又有何區別?”我來也答道。

“好,好。朕絕對不會因爲一個人的出身如何區別對待。任何人只要爲大明效力,大明都絕對不會虧待他。”允熥說。

“陛下,我等安南人定然都會效仿我來也大人,爲大明肝腦塗地,誓死效命。”站在我來也身旁的阮勳馬上說道。

“好。”允熥笑着對阮勳說了這個字,又誇讚他幾句。阮勳馬上表現出了十分激動的神情,正要再說些什麼,忽然從身後傳來“啊”的一聲響;衆人回頭看去,就見到一名扶桑使者捂着另外一個扶桑使者的嘴,周圍的人都用或責怪或好奇的目光看向他們。

允熥忽然想到什麼,轉過頭看向我來也:他們肯定是看清了我來也的長相纔會這樣驚訝的;我來也能讓他們這樣驚訝,到底是怎樣特殊的身份?或者僅僅是因爲他們之前認識我來也纔會如此?

不過此時並非細究這個的時候,他揮手止住了侍衛的怒斥,笑道:“朕記得你的名字叫做日野伸顯?怎麼,可是早上吃撐了打起嗝來?”

兩個扶桑使者也很機靈,馬上行禮道:“都怪今日早上的飯菜實在太好吃了,臣等在扶桑從未吃過,所以不小心吃多了,還請陛下恕罪。”

雖然大家都十分清晰的聽到他剛纔發出的聲音絕非打嗝,但陛下親自解圍也無人敢反駁,此事就這樣揭過去了。

叫出聲來的日野伸顯在允熥的目光又轉了回去後喘了一大口氣。他猜測過我來也的種種身份,但實在沒有想到我來也竟然會是他。

伸顯很想和身旁的另外一個使者說自己此時的感受,但這麼多雙眼睛盯着,他不敢,只能使勁忍住。

允熥則繼續接見在場的人。見過大明的將士,之後就是當地的士紳了。只見以阮崇儒爲首的士紳,在允熥走過來後又跪下去高喊萬歲。

允熥早就在信中和朱贊儀交流過如何對待安南的士紳了:必須將他們壓制住,即使又打又拉也得紅臉黑臉都有。他身爲遠在天邊的皇帝,當然要扮演黑臉,不能對他們太好。

所以允熥靜靜地等着他們三跪九扣的大禮行過,才說道:“平身吧。”並且之後的答話也沒有親近之意。

這樣他們好一陣失望。他們還想着允熥的態度或許會好呢,這樣就可以打蛇隨棍上依仗皇上對付朱贊儀呢,可惜完全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機會。

允熥將所有該見的人都見過了,朱贊儀走過來,讓大家退下,簇擁着他向行宮走去。李堅本有事要奏報允熥,但想着朱贊儀的動作,還是決定改到明天,和衆人一道散去了。

不多時他們來到行宮,允熥換了身衣服,走出來看着面上幾乎寫着‘我有事要說’這五個字的朱贊儀,笑道:“有什麼事要和叔父說就說吧,不必在意今日是叔父剛來到安南,叔父還精神的很,不必休息。”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

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366章 岱璇第844章 治傷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684章 西域佛教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297章 命婦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65章 送行第107章 成親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280章 心得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感謝和求訂閱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969章 計算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699章 說第184章 醒來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475章 恭賀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279章 杭州事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52章 ……陰謀——搏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515章 目的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844章 治傷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583章 親人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204章 彌勒佛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149章 對話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1365章 誰決定第577章 傳道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88章 造訪齊泰家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1361章 流淚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