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

深宮中的熙瑤姐妹又一次迅速知道了府試的結果,熙瑤當場賞賜了報信的宦官一個菏北磁州窯的茶杯。如果這個宦官能夠將這個茶杯子子孫孫流傳下去,等於獲得了超過一千萬的資產。哎,好像有哪裡不對。

不過不管哪裡不對,熙瑤都非常高興,她不顧自己已經懷孕六個多月的事情,高興的站起來走着,還對熙怡笑道:“揚兒又中了一個案首,這下子就是兩個案首了。若院試仍然能夠中案首,就是小三元了。小三元雖然比大三元容易的多,也沒有幾個人能得到。”

熙怡當然也很高興,但她臉上卻不只是高興,還略帶憂色說道:“姐姐,揚兒中了案首自然高興,可是恐怕朝中的大臣會有些異議吧。”

熙瑤問道:“什麼異議?”

熙怡詫異的看了一眼她,‘我都能想到的事情,姐姐竟然想不到?’

熙瑤被熙怡的眼神弄得有些迷糊,想了想纔想到大臣們可能懷疑薛熙揚作弊之事。她剛纔被這個喜訊所衝擊,又可能因爲懷孕智商下降,所以竟然一時沒有想到。

不過熙瑤作了幾年的太孫妃和皇后,雖然對允熥還是小心,但已經不是之前的她了。她說道:“作爲身份不同於普通百姓的人,一舉一動本就惹人注目並且引起不懷好意之人的猜疑,即使薛熙揚僅僅只是位列中游考過,一樣會有人懷疑他作弊。”

“不僅僅是咱們家,就是一般的朝廷重臣,縣試、府試、院試大家不會怎麼關心,鄉試和會試同樣惹人注意,稍有疏漏也會被懷疑作弊。”

“現在薛熙揚中了案首反而是好事,因爲大家都去爭論他該不該得這個案首,而不是猜疑他是不是能夠考過。”

“並且既然要做事,就不必考慮那些只會嫉妒別人的庸人想什麼,說什麼,自己問心無愧即可。”

“陛下繼位已來對很多事情都進行了改革,可曾考慮過大臣們說什麼?陛下只在意這個改革能不能推行下去,只在意能影響改革推行大臣的意見,根本不在意那些除了放屁和搗亂什麼也不會的人說了什麼。”熙瑤最後忍不住使用了一個粗鄙之詞。

聽了熙瑤的話,熙怡覺得很有道理,點了點頭。她再幼稚,在宮中這麼多年也不會是小白一個。

“不過,”熙瑤又轉身說道:“黃淮定然不會透題,可是我現在也不敢肯定他是不是對揚兒有所偏向。所以,”她提高聲音說道:“知易進來!”

等知易進來後,熙瑤吩咐道:“你馬上去府裡,讓老爺派自家請的先生將府試的試卷都看一遍,看看揚兒的文章到底是不是最好的。”

知易答應着,行禮退下。

熙瑤又對熙怡說道:“現在等着結果就行了。只要揚兒的文章確實是寫的最好的,其它的不必關心。”

……

……

關心薛熙揚科舉之路的人不止他的家人,還有許多人關注着。縣試之後就有許多來看榜的人是替這些人看榜,府試的時候同樣有這麼一羣人來替他人看榜,看到薛熙揚的名字後馬上去彙報了。

“哦,薛熙揚又得了府試的案首?”剛剛從皇宮中走出,要去史館看一看《元史》編纂進度的解縉就得到了這麼一條消息。

“連得兩個案首,就算是江寧縣和黃淮有所偏袒,也不敢如此偏袒,可見薛熙揚確實很厲害。看起來,他中秀才定然沒有問題,就是舉人,也未必不成。”

“這樣,或許將來,我還會藉助他的力。”解縉自言自語道。

解縉是現在公認的大才子,又是科舉出身,所以薛熙揚如果遇到了他就會向他請教問題。解縉自然不敢得罪他,每次都認真解答,但其實他也不怎麼在意,直到今天見薛熙揚的水平還挺高,起了心思。

“不過,他總不能未及弱冠就考中進士吧,這幾年還暫且用不到他,不過以後他再來宮中清教問題,就要好好回答了。”解縉最後想到。

跟隨允熥出巡的楊子榮、金善等人也會一樣想,只不過他們此時尚未得到消息而已。

……

……

宋麟對面前的下人說道:“老爺知道了,你下去吧。”然後馬上對身旁的劉政說道:“薛熙揚竟然能夠連中兩個案首?即使僅僅是縣試和府試也了不得。”

“會不會是江寧縣和黃淮故意偏袒他?”劉政有些懷疑。

“不會。江寧縣主持縣試之人我不認得,不敢隨意評論;但黃淮的爲人,要說他稍稍偏袒,這也可能,但絕對不會故意泄題。而他也知道定然會有許多人關注着薛熙揚考試,仍然點他爲案首,足以見得薛熙揚的文章確實爲本科第一。”

“一個秀才肯定能夠考中,就是舉人也未必考不上。薛熙揚以文官出仕,看來是一定的了。”宋麟說道。

“聽說他家裡請了先生?也不知這個先生的到底是傾向於咱們理學派,還是其它學派。”劉政說道。

“不管他到底傾向於什麼學派,一定要將咱們自己人派過去爲先生。一定要讓薛熙揚接受理學。”宋麟說道。

早在薛熙揚要走文官入仕的消息傳來後,宋麟就關注上了他。他可是皇后的同胞弟弟,未來皇帝的舅舅,將來應該會是朝廷重臣,對太子定然會有不小的影響。

理學派的人已經意識到了允熥不喜歡理學派,十分焦急,可允熥也不像是會被輕易改變思想的人,想說服允熥改弦易轍的可能很小。

但還有皇太子,如果他們能夠讓皇太子接受理學派的思想,就能在以後‘撥亂反正’,恢復理學派的榮光。

所以他們重視任何一個會對太子有影響的人,力爭將這樣的人都發展成理學派之人。

“可是,將咱們自己人送過去恐怕不太容易。已經致仕的年紀都不小了,請到京城恐怕不容易;在朝官員也不行;至於雖然有些名聲但科舉不順的,薛家未必接受。”劉政說道。

宋麟聽了劉政的話,也覺得不會像自己想的這麼順利。半晌,說道:“實在不成,就讓他考取秀才後入國子監。國子監有咱們的人。”

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405章 友情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213章 來頭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1464章 光榮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35章 宣府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761章 三元宮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470章 對聯第1141章 善後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212章 在人市第529章 喜脈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248章 龍潭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682章 “勸降”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1185章 什麼菜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938章 黎澄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205章 勸諫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559章 入城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648章 糧食第248章 龍潭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595章 應對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646章 衛徽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209章 賢才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