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府試

又過了幾日九月初三,舉行應天府府試。上元、江寧二縣因爲允熥離京之事,是應天府最後舉行縣試的兩個縣,應天府其它所轄各縣都早已舉行過了縣試,府衙也通知過了其它各縣,所以並無問題。

“只是上滬縣的學童要不是陛下思量到了,允許他們繼續在松江府參加府試,差點兒就苦了,若是老遠從上滬縣來到應天府參加府試,窮人家足以破產。”黃淮對府丞說道。

和縣試類似,府試也是由衙門的主官,也就是應天府尹主持,考試內容也是兩道四書題,考試地點也是臨時借用府學,唯一的區別就是這次需要先將各地的學童依照縣籍集合,並且以縣爲單位進行點名、搜身、入場等事。

另外,因爲參加府試之人比單獨一縣參加縣試之人要多的多,所以天還沒亮就集合點名了。

排隊等候點名搜身入場的時候,薛熙揚望着這麼多來參加府試的人,沒來由的也緊張起來。通過了府試就是童生了,雖然沒有任何優待,但也算是文人了。

頭一個,就是江寧縣的學童入場。在警察的維持下,江寧縣的學童拍好兩路縱隊,挨個接受搜身。

應天府與江寧縣搜身的是同一批人,對於薛熙揚同樣是網開一面,只是看起來嚴格但實際上非常鬆散的搜撿了一番而已。

入場之後天才矇矇亮,入場的手續又非常繁瑣,所以薛熙揚坐到座位上時感覺有些疲憊,拿出家中預備好的軟墊,腦袋窩在軟墊上抓緊時間打盹,恢復精神。

但是不停的有考生走進考場,腳步聲嘈雜,讓從小到大生活十分安逸的薛熙揚根本睡不着覺,不停地胡思亂想着什麼。

忽然聽到三通鼓響,薛熙揚知道要開考了,忙直起身子,把軟墊放下去,看向幾個民警高舉帶着試題的板子。

府試是科舉的第二關,一般情況下府尹或者知府也不會出難題。但府試錄取人數有限制了,不像是縣試想取多少人就取多少人,所以難度當然在縣試之上。

不過薛熙揚此時並未考慮這些,而是又拿出紙張打草稿,然後刷刷刷在答卷紙上書寫起來。

又是大約在午時中,薛熙揚寫完了兩篇文章,仔細梳理了一遍,又見已經有人交卷了,也站起來交卷。

他走到交卷之處時,又詫異了一把:今日主考的應天府尹並不在座位上。也沒有任何人坐在考官的位置上。

不過這次他可不會說‘胡話’了,交了卷之後馬上離開了考場,之後也不在考場門口多待,坐上車返回家中。

……

……

此時本應主持這次府試的黃淮正坐在府學的教喻平日裡休息的屋子裡,與另外一個穿着二品官服之人說着話。只聽那人笑着說道:“今年應天府的工商稅可多了整整五成,府尹大人功勞很大嘛!”

黃淮也笑着說道:“尚禮兄,這都是陛下親自吩咐的事情,豈是我的功勞?”

這個被稱爲尚禮兄的,就是現在的戶部尚書齊泰了。他今日有些事情來找黃淮商量,正事說完後隨口開些玩笑。

他們二人正說着,忽然一名民警手裡拿着一張試卷走了進來,對黃淮說道:“大人,這是薛公子的試卷。”黃淮吩咐他們,若是薛熙揚交卷一定要第一時間將卷子送過來,所以民警即使見到他們二人正在說話也只能打擾了。

黃淮對齊泰說了聲:“抱歉。”然後拿起卷子看了起來。齊泰也知道這件事挺重要,沒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黃淮將卷子遞給齊泰說道:“你來看一看這張卷子。”

齊泰有些納悶:難道一個小小府試的卷子你也不能自己評定麼?但他還是接過了試卷。

但馬上齊泰的臉色也有些變化,過了一會兒說道:“這一次你的題目出的是不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一章內的?”

“確實。”黃淮說道。

“那,”齊泰看着面前的試卷,說道:“這一份試卷足以爲府試的案首了!我就不信,一個小小的府試,還能有比這份卷子還要好的。這足以夠得上一個秀才了,還是一等的秀才。”

“我也這樣以爲的。但就是這樣才難辦。”黃淮說道:“我是陛下的親信,陛下現在對於薛家的這位小公子走科舉也是樂見其成,我若是點了他爲案首,恐怕會引起非議。尤其縣試他已經是案首了,府試再是案首,我的名聲和陛下的名聲都不會好聽。”

齊泰當然理解他的意思,不就是害怕其他人懷疑他作弊麼?

齊泰說道:“聖人有言,舉賢不避親,何況薛熙揚還不是你的親眷。他既然文章這樣好,點他一個府試的案首纔是正理,何必如此瞻前顧後?”

他見黃淮還有些猶豫,說道:“如果你實在猶豫,就說我和你一起評判的試卷,定他爲案首。”

黃淮心中一喜。齊泰素有清名,也算是朝中有名的儒家學者一枚,只是不迂腐。有齊泰背書,足以讓大多數人不懷疑他作弊。

但口頭上黃淮還是說道:“豈能如此?府試我爲主考官,豈能連累尚禮兄你?”

齊泰又說了幾句,黃淮只是推脫,讓齊泰好生納悶:‘你讓我看卷子的目的不就是這個麼?怎麼現在還推脫?’齊泰只是不愛想這些事,不代表他不懂。

黃淮在心中暗笑:‘公開宣揚豈不是讓我名聲掃地?還是得暗中流傳。咱們剛纔到現在所說的都不是什麼隱秘之事,一旁都有人服侍。’

……

……

又三日之後,府試放榜。

親自來看榜薛熙揚再次驚喜不已:‘我竟然又中了府試的案首?’

他身邊一同來看榜的縣試同年馬上恭賀他道:“恭喜薛同學了!”還有其它各縣之人過來恭賀他。

縣試、府試的級別還是太低了,雖然是在京城,大家也都知道皇后姓薛,但百姓還是難以將他和皇后聯繫起來;這一屆又沒有京衛,也沒有京城籍貫的文官子弟參加,所以這些人還不知道薛熙揚的身份,只把他當做普通的軍戶恭賀。

薛熙揚也一一還禮,又互相約定了時間在一起切磋文藝,他趕忙趕回家報喜。

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悼念金庸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335章 去孝陵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377章 妹第268章 生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13章 出行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394章 燕軍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720章 退休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470章 大吵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633章 出門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1155章 出征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137章 決心第64章 新的開始第711章 要求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474章 下旨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536章 拜訪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417章 前世第384章 秦與浙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237章 開海首日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699章 說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364章 逃亡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134章 北平城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417章 前世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805章 臨高韓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