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南婆羅洲

高煦本人願意去三佛齊,讓允熥鬆了一口氣。

高煦在之前的平叛中立下大功,而封藩南洋在羣臣眼中類似於流放,所以允熥爲了臉面着想最好不要貿然下旨封高煦到三佛齊。高煦自己上摺子請封南洋,允熥再順水推舟的接受更好。

但是如果高煦自己不情不願,即使勉強上了摺子,文武百官又不是傻瓜,當然看得出來怎麼回事。雖然他們面上不敢說,卻一定會在自己的筆記中記一筆。

所以允熥還是希望高煦願意去三佛齊,這樣雙方還能愉快一點兒。

而允熥之所以最後選擇高煦和賢烶爲這兩地的藩王,也是有緣故的。

滿剌加和蘇門答臘是天方教向東傳教的海上重要路線,當地的天方教徒甚多,很不好處置,只有狠人才能對付。

高煦和賢烶恰恰就是這樣的狠人。允熥數遍了宗室的親王,這兩個現在是最狠的。代王朱桂雖然也狠,但還是比不上他們兩個;遼王朱植聰明睿智善於審時度勢,要發狠的話也能狠得下來,但是畢竟本性不是如此。

所以高煦和賢烶最適合。

允熥又囑咐他們:“到了當地,一定要信奉佛教。賢烶,若是滿剌加當地沒有什麼高僧,就從國內、從暹羅請幾位高僧過去。蒲羅中城內最先建成的房屋可以是王府,但是第二建成的就必須是佛寺。”

現在南洋的大局面就是佛教同天方教對抗,中間夾雜着一點印度教的勢力範圍。南洋的佛教高僧並非沒有意識到天方教在一點一點的侵蝕佛教的地盤,有時也會互相支援。但是畢竟他們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又不如天方教傳教熱切,所以處於步步後退的局面。

允熥現在給他們一個統一的領導——那就是大明,再加上遠比對方強大的武力後盾,他就不信不能止住對方的擴張勢頭。

朱棣這時問道:“陛下,既然是加封高煦和賢烶爲王,那麼叫臣過來爲何?”

允熥轉過頭來說道:“四叔可是有大用的。高煦和賢烶畢竟爲王時日短,也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所分封的地方又這樣重要,還需要老成持重的人輔助。”

“四叔久鎮邊疆,經驗豐富,正好適合輔助二位弟弟。侄兒打算在藩國仿照唐代之例設立‘特進’一職,輔佐藩王。四叔就擔任蒲藩國和蘇藩國的特進,輔佐他們。”

朱棣之前其實已經有過了猜測,但是知道允熥親自說出口以後纔敢確定。但是朱棣仍然有一種不敢置信的感覺。

朱棣自從進了京城之後就沒想過能活着出去,但是允熥竟然真的讓他能活着出去了。他不擔心嗎?

不過再一細想,朱棣也明白允熥爲什麼會放心將他派出去了。滿剌加和三佛齊都是遠離大明的地方,蘇門答臘是一個島,滿剌加雖然不是島,但是與島也差不了多少,以這兩個地方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來足以威脅大明的水師,就是想從長江上偷襲都是做夢。除非有水師武將叛變。

但是水師武將吃飽了撐的投靠朱棣,就是自己不想活了也得考慮一下自己的親人吧。就算是某個武將不考慮自己的親人,想要製造出像路遠那樣一下子控制所有武將家屬逼迫他們叛變在京城附近也絕對不可能。並且滿剌加與蘇門答臘遠離大明,朱棣想收買人也費勁,所以允熥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但是,這只不過是從危險程度上來說,從心裡來說,自己可是曾經叛變的人,允熥竟然大度到這種程度,真是不可思議。

朱棣忍不住說道:“陛下胸懷之寬廣,歷代君王不能及也。”朱棣是徹底服氣了。

允熥說道:“皇爺爺在時,方國珍屢降屢叛,但是最後皇爺爺仍然赦免了他,讓其善終。我身爲皇爺爺選定的大明國君,怎麼能不追隨皇爺爺的腳步呢?”

當然允熥內心不可能這麼淡然,朱棣造反雖然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卻也讓允熥很鬧心,並且需要小心防備着他。正因爲如此,允熥纔要把他打發出去,眼不見心不煩,還省得防備了。

當然面兒上允熥肯定不會這麼說。

允熥又囑咐了他們幾句,讓他們退下去了。

他隨後吩咐黃路將一個侍衛叫進來,和這個侍衛說了幾句話,然後又派人叫來今日值守的中書舍人楊士奇。

楊士奇雖然因功加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學士、太子少傅,但是回京以後的本職工作依然是中書舍人,兼教導公主、郡主讀書。之前那幾個月允熥臨時讓幾名其它的中書舍人教導她們,但是昀芷在允熥回來之後就抱怨他們都比不上楊士奇教的好,昀蘭也這樣說,允熥於是就讓楊士奇重新負責教導她們讀書。

允熥對楊士奇說道:“擬旨,改封沈王朱模到婆羅洲南部,就改封,”允熥看了看地圖,指着一個地方接着說道:“這個地方是滿者伯夷侵佔婆羅洲修築的一個城市,朕將其命名爲新洛,改封沈王朱模爲洛王。”

朱模要接手的,當然就是滿者伯夷國從婆羅洲退出的地方了。滿者伯夷之前是南洋最強大的勢力,現在也是南洋本地最強大的勢力,但是因爲大明的進入,水師被全殲,已經無力維持在婆羅洲等地的統治了。畢竟,除了爪哇島和巴厘島等地,其它的地方滿者伯夷都是利用當地的勢力進行統治,現在他們的水師一完蛋,這些地方沒那麼恭順了,滿者伯夷也就順勢放棄了這些地方。

南婆羅洲地區尚處於原始社會,當地還是各種部落酋長和頭人爲首,收復他們即難又不難,就看統治者的手段了。

允熥打算將山東叛軍撥出兩成給朱模,並且將之前選定的三佛齊右相鄭賜派給他,之後就讓他慢慢在當地統治吧,反正允熥並不着急。何況着急也沒用。

楊士奇擬旨讓允熥看過蓋玉璽之後,本打算就此下發,但是允熥卻說道:“現在大過年的,還是等到正月十五以後,與這次下發南洋的其它旨意一起下發吧。”

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947章 買首飾第82章 抓海盜第1308章 反應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466章 新任命第761章 三元宮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414章 勸降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157章 追與逃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29章 過山東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185章 什麼菜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365章 對陣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594章 風潮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474章 下旨第1427章 長大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10章 見藍珍第1437章 閒聊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634章 橫濱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383章 事情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538章 求娶第1516章 抓人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78章 祭祖第464章 前高後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