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改封永王

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距離很短,也沒說幾句話,他們就到了坤寧宮。

熙瑤當然已經得到了消息出殿迎接,允熞忙行禮道:“見過三嫂。”

熙瑤笑着答應,把他迎進去。允熥自然不需要她迎接。

進了中殿,熙瑤看得出來他們兄弟倆是有話要說,在一旁笑着附和了幾句之後就說道:“我去看看垣兒和圻兒,你們兄弟聊。”就走開了。

允熞對允熥笑道:“現在文垣又學會了幾個詞了?”

允熥也笑道:“這些天一直在玩,哪裡還能學會什麼新詞兒。等過完年了再說吧。”

又談笑幾句,允熥問道:“允熞,你今年也十六歲了,也想過封藩的事情了吧?”

允熞說道:“當然想過,不過皇兄派我去哪兒,我就去哪,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一樣。”

允熞其實剛纔與允熥並未完全說實話。他去吳王府,吳王妃確實是提了提他的王妃人選的事情,但是這並不是他在吳王府說的話權全部;他一般情況下是和允炆沒什麼話說,但是有一種話題除外。

朱標死的時候允熞才八歲,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但是他總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呂妃,同胞兄弟是允炆和允煕。

雖然當時呂妃最在乎的是允炆,對他和允煕關心都不夠,什麼事情也不會和他說,但是他總知道,就在父親過世的那一年,他的親生母親因爲什麼緣故就‘生了重病’,並且一直病了多半年,第二年就過世了。

允炆並沒有將這些事情的緣故和允熞說,呂妃生前的親信也全部都死了,親戚則返回了老家,所有知情的宦官、宮女除了朱元璋身邊、允熥身邊的也全部被處死,李側妃母女也絕不會亂說,所以允熞並無任何渠道得知事情的真相。

但是允熞又不是傻瓜,雖然他不愛讀書,但是翰林院的先生也會教導他讀書,他根據讀過的史書之中的故事,再與本朝進行聯想,雖然細節想象不出來,但是總能猜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呂妃多半是捲入了儲君之案中想謀奪允熥的儲君之位所以被‘重病’,被‘去世’。

猜到了真相的允熞一度十分害怕,特別是朱元璋剛剛病逝的時候。朱元璋生前允熥爲了博得他的好感不會對他們做什麼,但是如果允熥心中仍然記恨的呂妃,大明又有封藩制度,將他遠遠的打發到一個偏僻落後到處都是食人生番的地方去很容易,朱元璋生前能夠將自己的兒子封到鳥不拉屎的地方爲王,允熥同樣可以對自己的弟弟這樣嘛。

所以那一陣子雖然允熞表面上不顯,但是內心卻十分緊張。每天都提心吊膽的擔心會有一道旨意突然頒給他,讓他去某個比天涯海角更遠的地方。

但是最後允熞害怕的事情並未發生,允熥改封了好幾位叔叔,但是卻並未將年紀還小的允熞封出去,而是讓他在皇家學堂讀書。

一直到今日,允熥才終於提到了封藩的事情。而此時允熞已經十六歲,也已經加冠過了(皇族加冠早),已是合適的封藩年紀了。

允熞現在是真的不在意封到哪裡。不管他封到哪裡,他相信允熥都不會是爲了遠遠的將他打發出去,而是有自己的考慮。

允熥並不知道他的內心活動,不過允熞的回答還是讓允熥鬆了口氣。既然他這樣說了,那麼就絕對不會對自己給他的封藩地點提出異議了。

允熥攤開地圖——現在因爲允熥的習慣,所以皇宮之中凡是允熥常去的宮殿都有大量的地圖——指着一個地方對允熞說道:“皇兄打算將你封到這裡。”

允熞順着允熥的手看過去,說道:“這是,前些日子皇兄剛剛命名的海參崴?”

是的,允熥打算封給允熞的地方,就是海參崴。

海參崴是永明海(日本海)東岸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永明海沿岸最好的港口,重要性還在黑龍江入海口之上。

不過這並不是允熥現在就要加封允熞去守衛這個港口的緣故。真正的緣故是因爲朝鮮的動向。

朝鮮現在在朱芳遠的領導下不斷向東北擴張,允熥不知道歷史上朝鮮人是怎麼做的,反正現在朝鮮已經快到圖們江了。

他們稍稍越過一點圖們江允熥還可以接受,但是絕對不能讓他們佔領了海參崴一帶,所以允熥決定加封允熞到這裡。

允熞對於這個封地覺得還算滿意。這裡畢竟是當年漢代、唐代都曾經控制過的地方,雖然也是苦寒之地,但是在他印象中比雲南、廣西這種地方還強一些。

並且海參崴靠海,走海路到京城一帶並不是很遠,況且因爲可以走海路,雖然現在幾乎是一片荒蕪,但是建城也容易一些。

允熞說道:“皇兄,那臣弟的封號改爲何王?”

允熥見他隻字未提關於封地的事情,就知道允熞對於封地還滿意,笑道:“皇兄打算設立永明鎮,改封你爲永王,以未來的永藩國左相兼任永明鎮總兵。”

“另外,再給你山東叛軍的一成半,這些人足夠你在當地站穩腳跟了。”

“當地主要的土人就是女真人的部落。怎麼對付這些女真人,皇兄也不太懂,不過只要記住四個字,恩威並施,大概就差不多。其餘的,你在就封之前先去一趟開原,向二十叔討教討教。”

“你首先的目標,是向西與二十叔的地盤連成一片,各自劃定好歸屬自己的女真部落,之後再向其他的方向擴展。”

“對了,四弟你可有信奉的神佛?”允熥發現自己差點兒把這件事情給忘了,忙問道。

允熞一愣,說道:“臣弟並無信奉。”

“那太好了。你就封之前,去北平的白雲宮請幾位得道之人跟隨你一起去海參崴,並且早早的將道觀建好。皇兄從大明的國庫單獨給你撥款,支持他們傳教,對女真人傳教。”

其實現在在東北傳教並不是十分着急。當地的女真人只不過有樸素的宗族信仰,沒有其它的宗教出來干涉。不過凡事都要做在前面,等有其它宗教威脅的時候不就已經晚了嗎?所以允熥仍然支持道教在東北傳播。

允熥又囑咐了允熞一些事情,允熞一一答應。允熥也不知道他是真答應了還是假答應,這都沒關係,因爲允熞到了封地就知道自己的命令對不對了,他爲了自己也必須按照正確的方法來處理。

就在允熥與允熞差不多說完的時候,一分不早一分不晚,熙瑤回到了中殿,隨口說了幾句就說道:“夫君,四叔,剛纔過來的時候,午膳已經準備好了,時候也不早了,這就去用膳吧。”

允熥一看刻漏,確實正午已經過了不早了,拉着允熞去用膳。

午飯還算是賓主盡歡,允熞吃地飽飽的告辭離去。

等到他走了,允熥對熙瑤說道:“允熞也已經十六了,你注意一下,哪家的女兒合適給允熞爲王正妃。武將優先,最好是世襲指揮使家裡的,侯、伯爵家若是有合適的也行。京城各衛之中,若是不世襲的指揮使、指揮同知家裡的好姑娘,也成。”

‘這是將公爵家裡,和世襲較低的人家都排除了。’熙瑤想着。

之後允熥又說了吳王妃馬氏在給允熞尋找合適的人選之事。允熥最後說道:“也不知二嫂都做到哪一步了。若是允熞真的看上了二嫂介紹的那家,倒也不用咱們麻煩了。”

但是熙瑤馬上說道:“夫君,即使四叔看上了,也不行。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公公已經過世了,那麼夫君身爲長兄就應該管起來,怎麼能讓二嫂介紹呢。”

允熥說道:“二嫂,也可以吧。二哥比我大。”他真的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

熙瑤沒有繼續說話,她不會和允熥爭吵的。但是她在心中說道:“就算是允熞看上了,也絕對不行!必須是由夫君或者我指定王妃。”

允熥卻不知道她的心思,沒有再說這個話題。他不說,熙瑤自然也不會說。熙瑤轉而想起一事,說道:“夫君,過了年,寶慶姑姑也六歲了,思齊也六歲了,不如讓他們和小姑子們一起在楊舍人名下讀書吧。”

允熥說道:“才六歲着什麼急?等到明年過年後,她們七歲了再說。”

“不過,”允熥又說道:“思齊繼續在宗室之中讀書到底好不好?”

熙瑤聽他提起這件事,也反應過來:思齊好像不怎麼合適跟隨楊士奇讀書。

現在楊士奇可是教導着十幾個公主、郡主,都是宗室。思齊雖然身份也是郡主,但是畢竟不是宗室,若是隻有三個公主還好,但是這麼多郡主,和她都不熟,即使知道思齊備受允熥寵愛,也有可能排斥思齊,這對於思齊的正常成長可不怎麼有利。

但是單獨將思齊送出皇宮讀書也不太好。

允熥和熙瑤想了一會兒沒有想到辦法,允熥只能說道:“算了,等明年再說吧。”將問題拖延到了明年。

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021章 **主義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00章 後續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45章 卡廷——截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401章 朱藍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99章 四輔官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421章 浮現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761章 三元宮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38章 戰——兩邊第195章 新位置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685章 行刑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88章 喪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173章 張彥方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394章 燕軍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151章 會見前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77章 端午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594章 風潮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965章 工業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713章 劍指……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43章 戰——安全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