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

看門的門子認識這人,知道他是北平燕王府的朱棣的親隨。門子不敢怠慢,說道:“大人,高陽郡王殿下就在府裡。”

這人點點頭沒有說話,把

馬交給了門子之後就徑直走進了高陽郡王府。

朱高煦此時正在自家的院子裡待着。自從他燒已來就沒人拉着他去喝酒了,他自己因爲想打仗,所以即使這幾天燒已經退了也不喝酒了,每天在家裡看山東地圖。

這時一個下人走到朱高煦身邊說道:“殿下,北平燕王府來人了,要見殿下。”

朱高煦放下手中的地圖,嘀咕道:“父王現在派人傳信過我幹什麼?”他分外不解。

不過他雖然有些嘀咕,不過也老老實實的前往了前廳去見燕王府來的人。

朱高煦來到前廳,傳信的人正等在這裡,見到朱高煦以後馬上躬身行禮。

朱高煦坐到座位上,見到這個信使他還認識,於是寒暄了幾句之後說道:“劉毅,父王到底傳信給我幹什麼?”

劉毅說道:“殿下,燕王殿下不過是交待一些日常的事情。具體內容,您看了不燕王殿下的這封信就知道了。”

朱高煦聽了他的話,很隨意的從劉毅手中接過信件,撥開信封,看了起來。

然後朱高煦馬上臉色大變,他擡起頭來看了劉毅一眼,然後又低下頭去,臉上的表情反覆變幻,不知道在思考着什麼。

朱高煦就這樣在椅子上坐了整整半個時辰,臉色不停的變幻着。劉毅站在他前邊大概六七步的地方,朱高煦沒有話讓他坐下,他也不敢坐下。

其實現在劉毅也很好奇這封信的內容是什麼。就在他瞎想的時候,1他突然聽到朱高煦說道:“劉毅,我再問你一遍,這封信真的是我父王給你的嗎?”

劉毅說道:“確實是燕王殿下給我的。”

但是劉毅說完這句話之後,就想起來雖然是朱棣親手把信遞給的他,但是他從朱棣的書房出來之後就遇到了道衍大師,然後道衍大師和他說了幾句話,朱棣遞給他的信不知道怎麼就掉了出來,道衍大師撿起來之後遞給了他。

朱高煦問完劉毅話之後就沒有再和他說話,而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一般,對着自己的下人大聲說道:“你們幾個把劉毅綁起來!”

劉毅本人大驚,這到底是哪一齣?不僅是他大吃一驚,朱高煦的幾個下人也大吃一驚,其中一人遲疑着說道:“殿下,這不合適吧。就算是劉大人的舉動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也是寫信給燕王殿下,讓燕王殿下來處置比較好。”

朱高煦沉聲說道:“怎麼,你們不願意聽我的話嗎?”

朱高煦平時一向暴力,他的下人看他這樣的說話了,也不敢繼續提出不同意見,過來要綁劉毅。

劉毅也不敢反抗,讓他們綁上了。但是過程中劉毅一直在大喊道:“殿下,臣到底是辦錯了什麼事,殿下要處置臣?”

朱高煦沒有回答他的話,只是讓下人把他的嘴堵上,然後說道:“你們幾個,拉過來一輛馬車到府邸的大門口,把劉毅塞進馬車裡邊!”

“另外準備一匹馬,我馬上要出去!”

雖然此時天已經快黑了,但是下人們也不敢違背朱高煦的話,趕忙去備馬備車了。

朱高煦自己也回到後院換衣服,同時把自己的正妻叫了過來。他一邊換衣服,一邊對自己的妻子說道:“待會兒若是有官兵要來抄咱們的家,不要慌張,也不要反抗,讓開所有的們,收攏好所有的下人與孩子,全部聚在大屋裡邊不要動。”

他的正妻聽了朱高煦的話,馬上一臉驚慌的說道:“夫君,到底生什麼事了,怎麼會有官兵來抄咱們的家?”

朱高煦說道:“也不是一定會有官兵過來,我只是讓你在萬一有官兵過來的時候不至於驚慌。”

“至於到底生了什麼事情,等我回來之後再跟你說。”

然後朱高煦就離開了自己的院子,只留下了驚慌不已的妻子。

朱高煦到了大門口,騎上馬,讓車伕駕着車跟着他,然後驅馬跑了起來。從朱高煦驅馬奔跑的身後看去,皇宮塔樓上的燈出的亮光照亮了已經有些黑暗的星空。

===================================================

北平城與大明的京城雖然距離數千裡,但是大概處於同一經度之中,所以京城天快要黑的時候,北平城也馬上就要天黑了。

燕王府中,一個下人走到朱棣的書房外邊,低聲說道:“殿下,王妃娘娘招呼殿下去吃飯呢。”

書房裡,朱棣聽到了下人的話,說道:“知道了。”然後朱棣放下了手中的書,轉身要去吃飯。透過並未被熄滅的燈光,可以看到朱棣放下的書也是有關於山東地理的。

朱棣雖然並沒有造反的打算,但是他對於山東的造反也是很感興趣的,每日有了空閒時間的話就拿出自己收到的關於山東戰局的奏報,結合山東的地理,思考如果自己帥兵平叛的話,會怎麼打這場仗。

朱棣來到吃飯的地方,朱高熾與朱高燧,還有朱高熾的妻子張氏趕忙站起來問好。朱棣的妻子徐菲絮也一樣。

朱棣一一答應着,然後又問張氏:“瞻基現在怎麼樣?”

張氏笑道:“公公,瞻基已經吃過了。今日下午他瘋玩了一下午,現在累了在屋裡睡覺呢。”

朱棣又問了幾句,然後坐下來宣佈開飯。

吃飯間,朱棣對朱高燧說道:“高燧,也拖了這麼長的時間了,爹得把你送到京城去讀書了。”

朱高燧當然是不願意去京城的。他說道:“父王,現在山東那裡可是鬧造反呢,道路不通暢。並且現在都拖了這麼長的時間了,也不多這麼點兒時候,等着山東的成逆被平定以後再送我去京城讀書吧。”

朱棣說道:“那可不行,你都十七了,陛下又一個勁的讓各地的藩王送王子到京一起讀書,你也沒什麼病,不送不好。”

“並且你這個年紀,到了二十陛下還不是就把你放回來?也不過是三年的功夫。”

朱高燧見朱棣這樣說話,知道已經無可避免,也就只能答應道:“是,父王。”

過了一會兒飯吃完了,朱棣本想去書房繼續空想,可是這時一個下人突然對他說道:“殿下,道衍大師要見殿下。”

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617章 榮譽感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977章 兩地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637章 相模國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868章 反應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508章 幻彩閣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089章 血色(一)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05章 殉葬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560章 杭州事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533章 府試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474章 第三次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63章 舊的結束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704章 晚會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258章 車軌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645章 鐵紀鐵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979章 要不要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402章 吳橋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479章 囑咐第311章 楊栽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651章 岷州